第68章 兩儀論玄機_穿越大唐成小道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8章 兩儀論玄機(1 / 2)

兩儀殿內,李世民指尖撚著那卷內侍記下的《三國演義》開篇詞。

“太子今日帶弟妹去陳睿那裡,倒沒胡鬨。”李世民嘴角噙著笑意,對身旁的長孫皇後道,“聽內侍說,青雀記了滿紙的算術題,麗質還學了做布偶,倒是難得的安分。”

長孫皇後道:“陳睿此人雖年輕,卻有幾分教化之功。孩子們在他那裡,既能學本事,又能得些童趣,總比在宮裡對著刻板的博士強。”

李世民不置可否,目光落回那幾句詞上:“隻是這開篇詞,你聽聽——‘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眼界,這心境,哪像個十四歲的少年?倒像是……活了大半輩子的老道。”

長孫皇後接過詞卷,默讀片刻,亦麵露沉吟:“確有幾分古怪。陳睿自入長安,所做之事皆出人意表——精鹽之法、曲轅犁、水車,乃至這故事,都不似尋常道士能通曉的。”

李世民敲了敲案幾:“傳袁天罡、李淳風。”

不多時,兩位身著道袍的老者走進殿內。袁天罡須發皆白,眼神卻清亮如少年;李淳風稍顯年輕,眉宇間帶著幾分書卷氣。二人行禮畢,李世民便將那開篇詞遞了過去。

“二位看看這個。”李世民道,“此乃陳睿為皇子公主們講的故事開篇,你們覺得如何?”

袁天罡接過詞卷,隻掃了一眼,便抬眼道:“陛下,此詞氣象開闊,藏著興衰之理,非尋常人能作。尤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句,道儘天下大勢,倒有幾分道家‘陰陽循環’的意味。”

李淳風補充道:“臣觀其字句,不尚雕琢,卻自帶一股滄桑。仿佛……仿佛親曆過王朝更迭一般。”

這話正合李世民心意。

他沉吟道:“朕也覺得古怪。這陳睿自出觀以來,所作所為皆透著詭異——他懂的東西,既非儒學,也非道藏,倒像是……。”

袁天罡撫須笑道:“陛下是疑他有宿慧?”

“宿慧?”李世民挑眉,“或不止於此。朕聽說他講三國故事,連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都能說出個大概,那物件連《三國誌》裡都隻記了寥寥數語。”

李淳風道:“臣倒有一法可試。明日臣可借拜訪之名,與他論論星象曆法。尋常宿慧者,或通人情世故,卻未必懂這天地運轉的規律。若他能對答如流,甚至有獨到見解,那便……”

他沒說下去,但意思已很明顯。

李世民點頭:“好。你二人明日便去懷德坊走走,不必刻意試探,隨意聊聊便是。”

次日午後,袁天罡與李淳風果然來到懷德坊。

陳睿正在院裡教孩子們做簡易的水運儀象台模型,見兩位道長來訪,忙停下手中活計迎客。

“不知二位仙長駕臨,有失遠迎。”陳睿笑著拱手,心裡卻打了個突——這兩位可是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尤其《推背圖》,更是玄乎其玄。

說不定這兩位還是帶著任務過來的。難道是最近表現得太過妖孽,皇帝起了疑心殺心?

不過陳睿轉念一想,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利大唐,不至於要把自己殺掉。

袁天罡目光掃過院裡的模型,那模型用竹筒、木輪拚成,借著水流驅動,不由讚道:“陳郎君好巧思,這物件倒有幾分水運渾天儀的意思。”

“不過是糊弄孩子的玩意兒。”陳睿謙虛道,“讓仙長見笑了。”

李淳風指著模型旁的圖紙:“這水車上的輪轂,倒是精準。郎君莫非也通曆法?”

“略懂些皮毛。”陳睿心裡有數,知道對方要考較自己,便順著話頭道,“比如這二十四節氣,用圭表測日影固然準確,但若用黃道赤道的夾角來算,或許更簡捷些。”

李淳風眼睛一亮:“哦?郎君說說看。”

“定整個天空為三百六十度,黃道與赤道交角約二十四度,”陳睿道,“每個節氣太陽在黃道上移動十五度,對應到地麵物影的變化,便可推算出準確時刻。晚輩曾試過,用這個法子算春分秋分,比傳統圭表誤差能小一半。”

這話一出,李淳風頓時動容。他鑽研曆法多年,深知這黃道赤道夾角的重要性,卻從未有人能如此簡潔地將其與節氣對應起來。

袁天罡見狀,岔開話題笑道:“聽說郎君近日在給孩子們講三國故事?那開篇詞老道聽了,很是喜歡。不知郎君對‘天下分合’有何見解?”

陳睿知道這才是正題,沉吟道:“分與合,就像水與火,看似對立,實則相依。分久了,百姓苦,便盼合;合久了,若為政者失德,百姓又盼變。說到底,不在分合,而在民心。”

他指著院裡的水車模型:“就像這水車,水流得順,它就轉得穩;水流亂了,它也會卡住。天下大勢,亦然。”

袁天罡與李淳風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

這見解,既合道家自然之理,又透著務實的民本思想,絕非尋常少年能有。

臨走時,袁天罡忽然道:“郎君可知‘五星聚’?”


最新小说: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 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 什麼我的光之力是黑神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