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播撒希望_穿越大唐成小道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2章 播撒希望(1 / 2)

各處的水車建設如火如荼。

陳睿也不需要分心去關注這些。

圖紙交給司農寺,朝廷自然會安排。

太平河邊,陳睿蹲在水車邊的一塊河灘地裡,手裡捏著一團泥土,攥在手裡能擠出半捧水,鬆開卻又團得結實,是他盯著看了幾天的“寶貝”。

“郎君又來瞅這破地?”秦老漢扛著鋤頭路過,褲腳還沾著晨露,鐵鋤刃上掛著些新挖的草,“去年汛期淹得連草都不長,石頭子比土還多,種啥能成?”他折了根草杆子,“要我說,不如種些耐旱的豆子,不管天旱水澇都能收點,折騰彆的純屬白費力氣。”

陳睿沒抬頭,指尖在泥裡劃著圈,圈出的水紋裡映著他帶些執拗的臉:“秦老伯,你看這土,攥成團能存水,鬆開又不板結,正是種稻子的好淤土。再說,三架水車從早轉到晚,河裡的水用不完,還怕澆不透?”他指著遠處轉動的水車,竹筒舀起的河水順著支渠漫進田壟,連去年棄耕的旱地都泛了綠,“水現在有了,就差試試這稻子能不能紮根。”

“稻子?”王老實把鋤頭往地上一戳,震得泥土簌簌往下掉,“那是江南水鄉的物件!咱關中哪有那東西?再說了,粟米一畝收一石,麥子頂破天兩石,夠費勁了,還折騰那金貴東西?去年鄰村老李家試種過,一場春旱全死光,賠了半年口糧。”

陳睿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指節因為用力有些發紅:“王伯,我去長安禁苑看過,他們種的不一樣。司農寺的人說,這稻種經了五年選育,能耐住咱關中的春寒,去年禁苑那幾畝地,一畝收了兩石五鬥,抵得上兩畝粟米。”

他望著河灘上那片被水浸潤的土地,晨光剛好落在水麵上,碎成一片金斑,“咱這河灘,汛期淹不死,天旱有水車,不正合適用?”

這話讓秦老漢愣了神,水裡倒影映著他臉上的猶豫——誰不想多收些糧食?

隻是窮怕了,輸不起。

陳睿心裡卻越想越覺得可行。

上次去禁苑試曲轅犁,曾瞥見牆角那片水田,秧苗青嫩得晃眼,不像江南稻子那樣嬌弱。

“得去禁苑問問。”陳睿拍了拍手上的泥,轉身就去叫人套馬車。

“劉伯,備車,去長安。”

劉伯正在院子裡編竹筐,聞言手一頓:“郎君這是又有新想法了?”

“去討稻種。”陳睿跨進門檻,抓起牆上掛的襴衫就換,“咱這河灘,說不定能長出關中最好的稻子。”

“這馬車坐著太不舒服了,還得想辦法弄彈簧。或許該學學騎馬?騎馬還快些!”陳睿在馬車裡搖搖晃晃快散架了。

通稟以後,進了禁苑。

司農寺主事李博正帶著匠人丈量犁具,曲轅犁的木架在晨光裡泛著淺黃,幾個匠人圍著調整犁鏵的角度,時不時爭論幾句。

見陳睿來了,李博放下尺子笑道:“陳郎君可是稀客,莫非曲轅犁又有新改?”

“李主事,我是來討稻種的。”陳睿開門見山,目光越過他肩頭,望向遠處的水田,“上次見苑裡有種粳稻,青鬱鬱的很精神,想在封地的河灘試試。”

李博眼睛一亮,:“你算問對了!這‘洛粳’可是寶貝,先帝時從洛陽移來,在苑裡試種五年,最合關中水土。走,我帶你細看。”

穿過兩重竹籬,豁然見一片方田。

田埂是夯土築的,比地麵高五寸,埂邊嵌著青石板,踩上去不沾泥。埂上種著半尺寬的艾草,李博說這是用來防蟲害的,艾草氣味能趕跑稻飛虱。

水田裡的秧苗剛過三寸,葉片窄而挺,根須在淺水裡泛著白,像無數細針紮在泥裡,密密麻麻卻不糾纏。

“你瞧這水。”李博蹲下身,用手劃了劃水麵,水紋蕩開,露出底下細密的泥,“得剛好沒過根須一寸,多了悶根,少了枯苗。苑裡的老農說,這叫‘潤苗不淹心’。”

他又指著田邊的木閘,“那是控水的,天旱開閘引渠水,雨天關閘排澇水,比伺候娃還儘心。就說去年春寒,夜裡水溫低,老農們守著閘口,隔一個時辰放一次水,愣是把秧苗護下來了。”

田埂上,兩個老農正篩草木灰,細灰像雪似的撒在田裡,落在水麵上打著旋兒沉下去。“這是追肥,”李博解釋,“水稻不貪糞肥,生肥會燒根,草木灰最合宜,既能補鉀,又能防蟲害。你聞聞,這灰裡混了艾梗和桑枝,燒出來的灰帶著股清味,蟲子最怕這個。”

陳睿蹲在田埂上,指尖幾乎觸到秧苗。

葉片上的絨毛沾著露水,涼絲絲的,根須在水裡輕輕晃動,像在跟他打招呼。“李主事,我封地的河灘有幾畝淤土,水車能引水,想試種這個。能不能分些秧苗?再借兩位老農指點?”

“這有何難!”李博笑得眼角堆起褶子,往遠處喊了聲,“張老爹,王老爹,來貴客了!”

兩個穿著粗布短褂的老漢應聲走來,手裡還攥著秧苗。

張老爹頭發花白,臉上刻著風霜,卻精神矍鑠,王老爹背微駝,手裡總捏著個小布袋,裡麵裝著各色種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