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天,張正堂外出長安。
李世民傳旨讓張正鶴和張正堂入宮議事。
不過誰都不知道他們說了些什麼。
此事雖未聲張,卻不知怎的漏了些風聲。
幾日後,長安城裡便有傳言,說張家有女被陛下看中,要選入後宮。
這話傳出來當天,京兆府當即派人拿了幾個嚼舌根的市井潑皮,杖責後關入大牢,流言沒傳成流言就被掐沒了。
百姓隻當是捕風捉影,最後這件事沒有掀起什麼波瀾。
臘月的日子過得飛快,各家都在為正月的到來做準備。
朝堂上,各部官員忙著盤點歲末政績:戶部報來秋收增產,糧倉儲量創近年新高;工部在統計各地水車架數;兵部在審核軍械的接收發放數量。
李世民看著奏折上的累累碩果,常對左右笑道:“這一年,倒是托了陳睿這小子的福。”
陳睿天天都在家裡,他要把小學到中學的課程理科課程再梳理一遍。
劉伯過來問:“郎君,快彆忙了,明日就是臘八,今年的臘八粥,料得備齊了!”
陳睿放下手裡的新編小學數學教材,笑道:“瞧我這記性,差點忘了。”
他轉身對正在畫幾種簡單幾何圖形的張蓉娘道,“蓉娘妹妹,明日熬臘八粥,你也來幫忙,然後教給……教給青雀他們。”
張蓉娘抬頭,眼裡帶著詢問的眼神:“聽說汝南公主也要來了?”
“嗯,”陳睿點頭,“她身子弱些,你多照看。臘八粥裡多放些軟糯的料子,少放豆子,免得硌著牙。”
張蓉娘笑著應下,又低頭畫起圖紙,筆尖在紙上擦著標準尺劃過,留下直直的線條。
次日清晨,太子李承乾帶著自己的幾個姐妹兄弟一起來到了陳府,陳睿又叫來程處默程處亮。
一院子的半大姑娘小子,嘰嘰喳喳熱熱鬨鬨的。
李承乾笑著拉過汝南,對張蓉娘道:“蓉娘,這是我二姐姐汝南,比你大不到一歲,往後你們便以姐妹相稱,多親近親近。”
張蓉娘性子爽朗,當即上前一步,脆生生喊了聲:“汝南姐姐好!我叫張蓉娘,你叫我蓉娘就行。”
汝南被這熱絡的招呼弄得臉頰微紅,輕輕福了福身:“蓉娘妹妹好。”
她目光落在院角的水車模型上,小聲問,“那便是能自己轉的水車嗎?我在宮裡聽太子哥哥說過。”
“是啊!”張蓉娘眼睛一亮,拉著她往模型走去,“這是陳大哥教我們做的小模型,大的在他封地河邊,能引水灌田,能磨粟米麵粉呢。我給你說,當初做第一個水車時,輪軸總卡殼,陳大哥帶著我們拆了三次才弄好……”
她嘰嘰喳喳說著做水車的趣事,從找木料時被刺紮到手,到第一次見水輪轉起來時的歡呼,說得活靈活現。
汝南聽得入了神,眼裡的羞怯漸漸散去,時不時問一句“那玻璃是怎麼燒出來的?”“精鹽真的是從粗鹽裡煉的嗎?”,張蓉娘都一一答了,連做酒精時差點把頭發燒了的糗事也說了,逗得汝南忍不住笑出聲,眉眼彎成了月牙。
陳睿在一旁看著,見兩人很快熟絡起來,便招呼眾人:“來,臘八粥得自己淘洗才香,都來搭把手!”
院子裡擺了個大木盆,裡麵堆著糯米、紅豆、蓮子、桂圓、核桃等十來種食材。
李泰擼起袖子就往裡伸手,被李麗質拍了一下:“洗手了嗎?陳大哥說要用肥皂洗三遍呢!”
眾人笑著去用肥皂淨了手,圍著木盆開始淘洗。
李承乾幫著篩掉碎米,李泰專挑大顆的紅棗往兜裡塞,被陳睿抓了個正著,笑著奪過來丟回盆裡:“等熬好了管夠,現在偷吃當心崩了牙。”
張蓉娘細心地挑出蓮子裡的苦心,汝南學著她的樣子慢慢剝,覺得比宮裡描花有趣多了。
李麗質則和程處默兄妹比誰剝核桃快,程處亮急得直跺腳,引得眾人笑個不停。
陳睿把淘好的食材分裝進三個鐵桶鍋,加足清水,架在煤灶上,用文火慢慢煨著。
“這粥得熬夠一個時辰,火大了會糊,火小了不糯。”他邊添柴邊說,“就像做事,急不得,得慢慢來。”
汝南蹲在煤灶旁邊,瞪著眼睛看著火苗舔著鍋底,聽著裡麵咕嘟咕嘟的聲響,鼻尖縈繞著越來越濃的甜香,覺得這好比是神仙過的日子,比宮裡的熏香更讓人安心。
一個時辰後,陳睿揭開罐蓋,一股醇厚的甜香瞬間漫了滿院。
米粥熬得黏糊糊的,紅豆爛成了沙,桂圓的甜混著杏仁的香,饞得程處亮直咽口水。
眾人捧著粗瓷碗,圍坐在院中的石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