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的辦公室中,張雨晴盯著手中的文件夾,裡麵剩餘的幾頁資料在燈光下泛著冷光。
她已經兩天沒有看這所謂的「季度報表」,從昨晚開始,一些奇怪的數據異常便如潮水般湧入腦海。
看,商局的冰層開始融化了,真相就在數字之下。
她將文件塞進抽屜最深處,閉上眼睛,又一次被閃回的會議片段擊中——秦朗為她分析市場,笑容堅定得讓人心安。
那是去年年中會議?
還是前年?
為何現在的她對秦朗隻有厭惡和鄙視?
曾經的信任仿佛是另一個人的記憶。
表麵的鎮定掩蓋不了心如擂鼓,真相比想象更可怕。
敲門聲打斷了思緒。
張母推門而入,手裡拿著熟悉的文件夾。
「雨晴,你的月度市場分析怎麼沒看?資本市場是瞬息萬變的,尤其現在公司情況不好,更要保持警覺。」
張雨晴接過文件,順從地點頭:「知道了,媽。最近有點忙,忘記了。」
嘴上答應得爽快,心裡卻已築起高牆,母親的眼神裡有什麼東西讓她不寒而栗。
文件上的標簽引起了她的注意——右下角有個細小的「rt投資」標記,這是羅天成的私人投資公司標誌。
為什麼一份普通市場分析會來自那裡?
更奇怪的是,標簽邊緣似乎有一道細微的劃痕,像是某種電子簽名留下的痕跡,莫名令她聯想到一筆被掩蓋的交易。
她眨了眨眼,那痕跡又恢複如常。
待母親離開,她將文件攤在手心,仔細觀察。
數據邊緣有細微的藍色標記,這絕非普通報表。
她小心地將一頁複印下來,其餘的鎖進保險櫃。
數據操控市場,家族控製資本,這便是豪門的「手段」。
張雨晴決定去公司檔案室尋找線索。
推開積滿灰塵的檔案室門,她在角落裡的舊文件中翻找著。
一本布滿灰塵的交易記錄從箱底露出一角,她不記得公司有這樣的離岸交易。
手指顫抖著翻開泛黃的頁麵,她的瞳孔猛然收縮——三年前的記錄,展示著與現在截然不同的交易模式:
「秦朗今天又提交了一份對衝方案,雖然不是什麼大手筆,卻是我隨口提過一次的風險點。他總是記得我的每一句分析,這種被重視的感覺真好......」
真相往往藏在塵封的賬本中,等待一雙敏銳的眼睛。
張雨晴如遭雷擊,翻頁的手停在半空。
記錄中的秦朗是位精明的投資顧問,與現在印象中的附庸身份形成鮮明對比。
交易記錄明明清晰可辨,卻在她專注閱讀時,數字開始變得模糊,仿佛墨水正被某種無形的力量溶解。
她眨了眨眼,再次聚焦,數字又恢複清晰。
這種現象讓她想起了金融審計師描述的數據欺詐——賬目被人為調整時會產生類似的邏輯矛盾。
翻到記錄本夾層處,一張泛黃的交易確認單滑落出來。
單據上的交易對手是羅氏集團的一家離岸公司,時間卻比她所知的合作早了整整十年。
單據背麵寫著一個交易代碼——比她接手財務早了兩年。
她繼續往後翻,發現一句讓她心跳幾乎停止的備注:
「銅期貨空頭倉位已建立,倫敦金屬交易所9月合約1200噸。」
眼淚毫無預警地滑落,滴在泛黃的紙頁上。
淚水模糊了視線,她捂住嘴巴無聲啜泣,身體不住顫抖。
這種撕心裂肺的痛苦從何而來?
她無法理解自己為何對一個「陌生」交易記錄有如此強烈的情感反應。
記憶中有什麼東西正在蘇醒,卻又被無形的屏障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