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爾想過林歌很難對付,但沒有想過這麼難對付,他知道他準,但沒想到這麼準。
但打的準沙利爾是有所準備的,無論多準,都是做好心理準備的,問題在於林歌的戰鬥方式,太過離奇和特殊。
從設計伏擊點開始,沙利爾就已經製定了相當完善的計劃,他雖然猜到林歌想要乾什麼,但畢竟沒有看過地圖,也不是林歌肚子裡的蛔蟲,無法確切地知道林歌的路線到底是怎麼樣的。
儘管如此,他也猜中了。
林歌果然走了三個伏擊點中一個,接下來就是作戰計劃。
目的是殺光神樹防務小隊,搶走軍火。
火箭筒的目標是人,不是貨,神樹防務小隊被迫停車跟他們交火,這一切都在計劃當中。
他們的陣型很好,總體是包圍的趨勢,但還是給他們留了後路,林歌這些人若是真的想跑,調個頭就能跑。
隻不過卡車調不了頭,貨得留下。
然後他們沒跑,選擇留下來頑強作戰。
意料之中罷了。
以他們的陣型和人數來說,消滅他們隻是時間長短問題。
在他的想象中,林歌就算再準,幾秒鐘就能打死一個人,這已經是非人類才能做到的事情了,是機器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就是這樣!即便是這樣的情況,沙利爾都已經考慮進去了。
因為人多,死了就補上前一個人的射擊位置就行,保證火力不斷檔,那麼這幾個人就一點操作空間都沒有。
無非他這邊多死幾個人,但這幾個人必定被耗死。
可惜,計劃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其他人的反抗都在他的料想當中,甚至包括那個優秀的狙擊手。
唯獨除了林歌之外。
他搞不懂正常人怎麼會在那種情況下,隻身一人選擇殺到敵人的大本營……
那棟樓就算是大本營了,非常重要,是支撐這套包圍戰術最核心,最重要的地點,是一個水桶的最長板。
這就算了。
他一個人還把整棟樓的人都給殺了……
這直接導致了他這套戰術體係的崩潰,包圍網出現了一個漏洞,大漏洞,火力一下子就減少了接近百分之五十。
間接造成了其他人也脫離了險境。
雖然沙利爾還是堅信自己能夠將這些人徹底圍剿,但要付出的代價卻無法估量……
這將會是一場慘勝。
之所以有這個之心,一方麵是兩邊懸殊的人數差。
雖然人多不一定代表著戰力強,人少也不代表著戰力弱。
但有一件事他是肯定的。
人多容錯率一定高,人少容錯率絕對低。
他們這邊死了這麼多人,依然保持著非常可觀的戰力,而對方,隻要死一個人,對他們體係將會是毀滅性打擊,死掉的那個人會無限放大其他人的防守弱點,然後輕易被擊碎。
另外就是。
他看到了林歌上了三樓,那棟建築物的頂樓。
頂樓可是個好地方,當你作為進攻方時,高點就是極度的優勢。
但像林歌這種麵臨包圍的時候,孤獨的高點就成了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