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邊緣封料被一點點清除,很快,一個長約五厘米,深度直達縫隙的開口被清理出來。
成功打開第一個缺口,意味著找到了方法。
團隊如法炮製,又在棺木的另外三個角附近,找到了類似的薄弱點,進行了同樣的軟化切開操作。
最後將數片厚度不一的金屬探片,從這四個開口處,交替著插入棺蓋與棺體之間的縫隙。
探片不僅能擴大開口,更能探查內部榫卯的結構,確保沒有隱藏的暗扣。
確認無誤後,團隊取來了小型的液壓擴張器。
前端分彆插入四個開口,均勻分布在棺蓋四周。
當一切準備就緒。
王教授通過對講機,聲音沉穩地命令:“聽我口令,同步、緩慢加壓!”
“一、二、三,加壓!”
四個擴張器同時開始工作,發出低沉的嗡鳴。
沉重的陰沉木棺蓋在均勻的力道下,發出了吱呀一聲...
縫隙在肉眼可見地慢慢擴大!
一厘米、兩厘米、三厘米...
當縫隙擴大到足以伸入手指時,隊員們立刻用準備好的專用木楔,塞入縫隙中,防止棺蓋回落。
棺蓋被穩穩頂起約十公分高。
一股極其乾燥帶著淡淡木香和陳舊氣息的風,從棺內湧出。
所有人心跳加速。
強光手電的光柱瞬間聚焦,投向幽暗的棺內。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厚厚的織錦,覆蓋了整個棺底,雖然大部分已碳化,但保存狀態出乎意料地好,能看出昔日華麗的雲雷紋飾。
一具覆蓋著類似材質斂服的人形輪廓,安靜地躺在織錦之上。
王教授強抑著激動,示意攝影師進行全方位記錄。
然後,親自拿起軟毛刷和竹簽,開始清理。
這個過程極其緩慢。
隨著上層織錦被逐步清理,內部的景象逐漸呈現。
遺骸保存較為完整,身著多層服飾,雖然絲綢已失去韌性,但複雜的紋樣和鑲嵌的細小玉片,昭示著墓主人身份極其尊貴。
頭部附近放置著玉琮、玉璧等禮器,旁邊還散落著一些金銀玉器。
然而棺材就這麼大,裡麵也很乾淨整潔,沒一會的功夫就檢查完了。
隨著清理工作接近尾聲,棺內的每一個角落都被仔細探查過後,一股難以言喻的失落感開始在所有專家心頭蔓延。
除了一些陪葬品以外,沒有發現其它有價值的東西。
雖然說這些陪葬品價值也都不小,可相比於如此規格的墓葬方式,多少有點大失所望。
九龍拉棺,就這??
而墓主人的身份,一時半會也不清楚,更不知道他為什麼要用九龍拉棺的形式來下葬。
就在眾人不停歎息之際,林遠卻仰著頭,目光銳利地掃視著溶洞的上方。
突然!!
係統毫無征兆的彈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