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時覺指一指南海,“交趾、真臘、暹羅、呂宋,有糧食,有整個和國吃不完的糧食…”
嗡嗡嗡…
大殿突然交頭接耳,好幾個激動的站起來。
鄭一官捏捏眉心,日你娘咧,還有餌啊。
“安靜!”衛時覺大吼一聲。
效果很好,不愧是國師。
“有糧食,不等於是咱的,看得見不一定能摸得著,如何獲得糧食,如何安全獲得糧食,是個大問題。
還好,我們在幫助上國抓凶,但抓凶有個結果,不能沒完沒了,上國也不可能允許我們一直跨越萬裡運糧。
我們需要更大的名義,把自己變為上國海防一員,上國不是八省聯動嗎?那咱們說服朝鮮,與上國十省聯動,水師聽令於京城都督府。
貧僧保證,上國不會遲疑一息,以後我們準備萬餘人,隨時等候上國差遣,我們得到了足夠的好處,時間一長,隻需要兩代人,就是與朝鮮一樣的親藩。”
“好!”
秀忠大吼一聲,“吾婿不愧是上國眼光,當下和國沒你這樣的人,做每件事,都要為將來考慮,都要為下一代、下下代考慮。”
“嶽父大人過獎,如何聯動,必須說出兵規模,幕府有三千艘戰船,老實說,貧僧聽著臉紅,但是…和國有個優勢,武士大多可以海戰。
這就好說了,一開始我們隻需要帶三個月補給就可以,隻要我們出兵,上國一定出兵,上國富有,不會讓和國主導戰事。
武士與上國海船同行,參與作戰就可以,半年後,雙方有深厚的友誼,再也不怕誤會,這時候,不聯動也聯動了,皇帝不需要問任何人的建議,貧僧可以保證,這事水到渠成。”
“好!”秀忠麵色潮紅,再次讚歎。
衛時覺點點頭,“還有件小事,武士作戰方式,與明國完全不搭。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是萬年不變的道理。
和國山多、水多、島多,江戶、大阪這樣的平原放在上國,叫盆地。
地理劣勢、人口劣勢決定兵法,和國武士作戰,習慣添油戰術。
雙方上萬人作戰,八千人看戲,兩千人廝殺,一方敗了,看戲的人頂上。
這種傻瓜式作戰習慣,一定會被大明戰兵笑話,被嗤笑的人,無法並肩作戰,關鍵是看戲的人違反軍法,全部斬立決。
還有武士背後的藩旗,明明軍械很重了,還背著藩旗,虛張聲勢、裝模裝樣、自欺欺人,大明千人一杆旗,一定要學習更好的戰鬥方式。
既然最低階的足輕頭帶著十個武士,那就向大明看齊,稱呼為總旗,百戶、千戶,以此類推。
彆小看這種改變,編製一致,這是戰鬥力,若武士獲得大明皇帝冊封,諸位想想,一切的一切,水到渠成。”
眾人聽的連連點頭,很多疑問,現在都清晰了。
敢情咱隻需要準備人手,聽話就行了,那下個月確實能出兵。
鄭一官則聽的三魂六魄發抖,二板太高明了,能驅使幕府自我催眠,甘做傀儡。
一步一步,每句話都帶著鉤子,夠毒啊。
喜歡1621,不一樣的大明請大家收藏:()1621,不一樣的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