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時覺明顯有點生氣。
孫承宗認真看著他,忽略揶揄,內心鬆了口氣。
“時覺,管住你的嘴,胡說八道會讓人誤會。”
衛時覺收起笑容,“孫師傅,今日皇帝也這麼問,明天誰還會問?”
“老夫不知道,但你與奴酋在遼東鬥智,明顯是個破心高手,難免有人懷疑。”
“拉倒吧,晚輩在戰場是被逼無奈,若身負強軍,誰會玩計謀,祖大壽死的符合中樞期待,大明也許轉運了。”
孫承宗對宣城伯點點頭,邁步到餐桌,“老夫餓了,搞點吃的。”
宣城伯對門外管家吩咐一聲,到餐桌落座,“閣老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何指教?”
孫承宗從懷中拿出一封信,扔到兄弟兩人中間,“計劃改變,騎軍入關之前,老夫得外鎮,沒時間在京城浪費口舌,若說京城的事很複雜,江南十倍之,人人鑽營,難免人人虛假。
站在朝廷位置看,天下士紳豪商是一家,站地方看,宗族、姻親、世交、生意、學派,誰看誰頭大,生意需要誰聯係誰,你不可能與所有人做朋友,三五個就夠了。”
後半句是教導,衛時覺連忙拱手,“感謝孫師傅教誨。”
孫承宗疲憊靠向椅背,又突然坐直,“你是不是沒取字啊?”
宣城伯大喜,“閣老若能賜字,本府感激不儘。”
孫承宗點點頭,“時覺,你的癔症到底好了沒有?對人大笑,可不是什麼好習慣。”
衛時覺尷尬道,“晚輩若知曉,那也不叫病。”
孫承宗思考片刻,端正道,“《論語為政》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所謂沉默是金,慎言其餘。太史公曰: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讚一辭。就叫一辭吧。”
【不讚一辭,在清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後,變為不讚一詞,偏向一言不發,古人則是借沉默讚美文章,側重有所轉變】
聽起來不怎麼樣,衛時覺卻笑了。
一辭,足夠了。
宣城伯立刻拱手,“三弟,快謝過老師賜字。”
衛時覺躬身,“感謝孫師傅,那晚輩就是衛一辭。”
孫承宗回味點頭,好似對自己取字很滿意,管家來送飯,老頭立刻招手,“快快快,又餓又累,老夫今晚在這休息。”
管家瞬間放下八個菜,兩碗湯。
孫承宗眨眨眼,“你家日常如此闊氣?”
宣城伯伸手拿酒壺,笑著搖頭,“閣老見諒,祖氏三兄弟在彆府,讓他們等會吧。”
孫承宗扒拉出四菜一湯,“老夫清淡點,去招待親戚吧。”
宣城伯也沒客套,示意管家拿走,“敬閣老,感謝您對三弟教誨。”
孫承宗乾脆飲儘,立刻拿筷子夾菜。
這宴會很隨便,沒有食不語的古板,老頭一邊吃,一邊問道,
“一辭,老夫準備帶王世忠到遼西,令他出關到義錦,葉赫與哈達能不能策反一部分?”
衛時覺直接搖頭,“沒什麼用,奴酋對哈達的控製已如臂驅使,葉赫大小酋長在赫圖阿拉,策反幾個牧民沒意義,說不準會中反間計。”
孫承宗還是覺得有用,“王世忠身份很好,不僅能聯係海西女真,還可以聯係察哈爾,就算無所作為,放到前線也許能送信。”
“略勝於無!”衛時覺下了個結論,在老大示意下舉杯,“感謝老師賜字,您辛苦。”
孫承宗又喝掉,苦惱說道,“皇帝讓老夫帶內庫200萬兩,哪裡都要用,哪裡都不夠,這漕運一斷,銀子沒用,你幫老夫把200萬兩花出去,秋季必須見糧。”
衛時覺一時有點發愣,皇帝對老師真大方,萬曆若像朱由校,奴酋也許早死了。
思索片刻,衛時覺突然想起楊漣,“孫師傅,大洪公在何處?回鄉了?”
“去年回鄉住了三個月,現在應該在蘇杭,你可能會見到,彆想交趾買糧,難度太大。”
“那也不用去江南啊,山東不是有現成的糧嗎?”
孫承宗大手一拍,“差點忘了,這事你辦起來更快,那就去山東,天津和登萊水師轉運,省掉大筆開支。不過,你可以去江南花50萬兩,小生意他們不做。”
“哎呀,江南豪商架子這麼大?”
孫承宗搖搖頭,“不是架子大,他們攤子大,生意均為長期合作,貿然插進去,要麼大量,要麼長期,可你無法保證長期,隻能用數量獲取信任,以後再說。”
衛時覺再舉杯,“感謝孫師傅,晚輩又想當然了。”
孫承宗這次喝完直接扣杯子,“去江南不要動粗,不要激辯,你若好說好做,遍地是朋友,你若炸刺,遍地是阻力,水鄉民情如此。”
衛時覺指一指桌上的信,“孫師傅,這是誰家?”
“不是江南人,是濟南府齊河縣房氏,備吾公房守士乃大明兵部尚書,父祖三代為大明邊鎮巡撫,老夫修業之師,其孫如今乃南直布政使司參政、蘇州分守道,他已在南直隸十年,帶你認認門,並非跟你做生意。”
這關係好,衛時覺立刻躬身,“感謝孫師傅。”
喜歡1621,不一樣的大明請大家收藏:()1621,不一樣的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