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和袁可立外鎮之前,戰略計劃遼西確實防禦為主。
兩道防線是最低標準。
衛時覺帶回來一萬五騎兵,這就是一道移動防線,可以考慮削減築城。
孫承宗這兩個月與洪敷教、袁可立通信,均認為築城是下下策。
一來趁著糧草充足,以攻代守,掩護朝鮮流民建立防線更重要,他們逃命兩年了,必須讓南邊喘口氣。
二來衛時覺把‘築城’這個戰略徹底廢了。
火藥麵前,除了山海關和京師那種超級大城,任何軍堡都是笑話。
三萬人築城三年靡費百萬石,咚的一聲解決了。
再刻板的人,經過遼陽戰事後,也無法相信築城戰略。
孫承宗也不是第一次提醒袁崇煥,包括朝中也寫信說過放棄築城。
袁崇煥還是有點強,他的仕途計劃就是築城獲取軍功,謀劃兩年了,哪能放棄。
晚上孫承宗抵達鬆山,這裡的總兵是馬世龍,與黑雲鶴、祖十三一起固守防線。
馬世龍專守遼西走廊,義錦卻是西北雙向防守。
洪敷教就比袁崇煥大氣多了,身在前線,屯田為主,今年把錦州、義州放棄的荒田全開了一遍,明年就可以種地了。
錦州一直是遼西大城,秋季又返回四萬百姓,三萬邊軍,比寧遠還熱鬨,而且洪敷教向東開田,恢複了閭陽堡,作為斥候基地,一下就推進了百裡。
東邊斥候來來去去,孫承宗在鬆山直撓頭,衛時覺已經去西平堡了,洪敷教根本攔不住,一來就被拿走節製權,現在隻管後勤了。
十月十八,孫承宗終於追上衛時覺了。
破爛的西平堡守備府,殘垣斷壁上搭著幾個帳篷,周圍大約兩千騎兵,還有三千騎兵過河去了。
孫承宗大步到中軍大帳,石頭上烤著一圈餅子,倒是香的很。
衛時覺沒來得及出迎,拱手打招呼,“孫師傅來的挺快。”
孫承宗不悅哼了一聲,到他的主位落座,“老夫再快也沒你快,前線匆忙出擊,軍械儲備你了解嗎?後勤轉運速度你了解嗎?”
衛時覺與身後的屬官點頭打招呼,坐旁邊笑著道,“晚輩不需要了解啊,又用不著。”
孫承宗歪頭,“嗯?”
“確實用不著,按部就班準備吧,先跟奴酋打個招呼。”
“打招呼?怎麼打?”
“就等您來呢,奴酋在夏季恢複了遼河防線,不僅海州有人駐守,河東牛莊堡、東昌堡、東勝堡相距僅三十裡,互為犄角,連海岸邊的娘娘宮也有人駐守,形成完整的遼河防線,扼守百裡海岸。”
孫承宗思索了一遍腦海中洪敷教送到山海的軍情,不確定問道,
“遼河前線大將應該是阿巴泰,兩萬漢卒,一萬女真騎兵,分布在五個兵堡中,你準備怎麼打?”
“現在不知道,明天咱們過河看看。”
屬官齊齊大吼,“不可,閣老不能到前線。”
衛時覺瞥了眾人一眼,淡淡說道,“所有人都去,否則來乾嘛。”
孫承宗倒是不怕去前線,現在騎兵多啊,不會發生以往的兵敗如山倒,騎兵可以有序撤退,聞言看向洪敷教。
老洪知道他想問什麼,“閣老,軍門並沒有調動訓練中的騎兵,除了兩千禁衛,隻來了三千騎,共五千人。”
衛時覺嘿嘿笑了一聲,“對比人數有什麼意思,現在是我打他,阿巴泰就算三萬人,也是分開駐守,五千人到處占優。”
孫承宗沉思片刻,蹦出兩個字,“聚將!”
人家是老大,騎兵隻有一麵鼓,立刻敲擊聚將,升起三麵將旗,孫承宗居中,衛時覺居左,洪敷教居右。
大帳中也是如此,一個將軍能高兵部侍郎的巡撫半截,還是牛逼。
聚將就是遊擊以上,兵備道、讚畫、督使等文官,三十多人。
孫承宗開始給眾人介紹去年在禁宮所製定的戰略,“諸位,朝廷由老夫節製薊遼、天津、登萊、朝鮮,實則為了遼西守、水師擾、遼南攻的戰略…
去年一辭帶回來將近一萬五千騎,遼西戰略得調整,軍備可以由關內支援,百姓生存必須有自給的能力,每個人都是一張嘴,否則我們就不是養七萬兵,是養三十五萬,而他們還沒有進攻能力,會把所有人都拖住。
今年一辭外鎮,騎軍主動出擊,把女真進攻遼南的兵馬牽製住,讓遼南喘口氣,朝廷即將在朝鮮立鎮,大明以後不是九邊,而是十邊,南北夾擊東虜…”
老頭不厭其煩介紹了一遍計劃和現狀,衛時覺沒有接茬,洪敷教更沒有,孫承宗等了片刻,伸手一抬,“大夥有什麼看法。”
袁崇煥立刻按捺不住道,“閣老,兩位軍門,山海到錦州四百裡,中間有前屯、寧遠兩座主堡,前屯乃山海前置,沒有築城的必要。
寧遠承前啟後,下官認為必須築堅城,遼西中部鼎立一座堅城,可以鞏固人心,有寧遠中轉,前線穩妥推進,再不用擔心後防空虛。”
衛時覺托腮摸摸下巴,“袁兵備,你準備用多少人、多少時間、多少錢糧,完成你的大寧遠計劃?”
“回軍門,三萬人,三年時間,一百二十萬石糧。”
“三萬人三年時間可以煮鹽多少?可以屯田多少?”
“回軍門…”
“好了,你可以閉嘴了,有三年時間,大明可以重修遼陽,大修寧遠是個屁計劃,沒談論的必要。”
喜歡1621,不一樣的大明請大家收藏:()1621,不一樣的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