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時覺想聚將,今天沒什麼戲。
北路、中路趕著近三萬馬,還在無差彆放火,在鹹鏡道發財。
山中百姓到處亂竄,秩序一日比一日混亂。
那就乾脆到南邊聚將。
袁可立也沒催衛時覺寫戰報。
不用管中樞,現在肯定無人開口。
一來他們不知道打成什麼樣子,二來不在大明境內。
關鍵是不能賞罰。
賞,那就是封爵外鎮,掌握最大的武權,完犢子了。
罰,那就是讓遼西、遼南、朝鮮大軍和流民一起崩潰,山東和北直隸被波及,到處起火。
等,才是最佳策略。
讓建奴與韃靼人乾起來,義錦監視整個關外。
讓衛時覺把登萊、遼南、朝鮮穩住,如同遼西一樣,形成穩固防線。
可進可退,才能開口商量如何結束。
衛時覺沒有向西,直接向平壤方向,與袁可立一邊觀察地形和礦產,一邊緩緩前進。
朝鮮的山區不比遼東小,這個方向隻有一條驛道。
朝鮮的等級製度分級非常明顯。
王族、兩班貴族、中人、平民、賤民。
中人並非‘中間的人’,是貴族與平民的後代,也就是大明朝的庶子。
隻有朝鮮把這類人劃為一個等級。
一賤即賤的原則,奴婢生的孩子永遠是奴婢,平民生的孩子永遠是平民。
貴族的父母必須同時是貴族。
理論上賤民和平民可以考雜科、或武科。
但也僅僅是理論上,一賤即賤的原則之下,還有個更賤的:從母法。
女人不能科舉。
那你就算再優秀,也是個低級將校,永遠站‘門檻’。
你還要娶一個同級人家的女兒,你的孩子才能繼續向上。
若你的孩子平庸,又返回去了。
三代連續拔尖,可能有機會到低級貴族。
兩班貴族就躺平享受了,後代有資格學習漢字,有資格科舉。
就算科舉不行,是個傻子,也不用擔心,聯姻就能保證一切。
大明朝的階級跟朝鮮比起來,那是拍馬都趕不上。
向後倒五千年,也沒朝鮮如此神奇。
朝鮮的階級流動無限接近於零。
根本沒有寒門科舉、寒門立功一說。
朝鮮人的神態,一眼就能看到出身。
路上碰到很多逃難的百姓,明軍沒有管。
胸口黑乎乎的兩團肉,看的明軍士兵齊齊反胃。
逃跑的貴族很多,與百姓有明顯的區彆。
百姓表達恭敬,隻會縮脖子彎膝蓋,身體僵直,連諂媚都不會。
貴族表達恭敬,伸腰低頭,後脖朝天,軟的一匹。
媚上者必欺下,欺下者必媚上。
這就是藩國。
衛時覺連看都不想看一眼,凡是遇到貴族,一律沒收所有家當。
至於貴族…都沒家當了,哪來的貴族。
朝鮮最大的家族,當屬王族分支李氏,有120多門,遍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