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瞬間分裂的大明_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1章 瞬間分裂的大明(1 / 1)

天幕的宣告,對明末天啟七年時空而言,非但不是定鼎之音,反而成了引爆全麵內亂的導火索。

南京、揚州等地,那些曾被魏忠賢打壓得抬不起頭的東林黨人及其支持者,在短暫的驚愕之後,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憤”!他們飽讀詩書,恪守孔孟之道,對天幕揭示的“上帝”本就心存疑慮,如今見皇帝朱由校竟公然接受這“西洋邪神次子”的名號,還要奉其為共祖,這在他們看來,簡直是背叛華夏道統,自絕於列祖列宗!

“昏君!朱由校此賊,不配為朱明子孫,不配為我華夏共主!”南京國子監內,一群東林骨乾慷慨激昂。

“太祖驅逐胡元,恢複中華,何等偉業!成祖七下西洋,揚威域外,何等雄風!豈容此輩數典忘祖,皈依洋教!”

“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奉夷狄之神!我等當另立賢明,匡扶社稷!”

口號喊得震天響,行動也毫不含糊。他們迅速串聯,以“清君側,誅妖邪指魏忠賢餘孽及上帝教),扶保大明”為名,在南京宣布“天啟帝朱由校已為妖邪所惑,喪失帝格”,拒絕承認其合法性。

擁立新帝迫在眉睫,福王朱常洵?那是他們當年極力反對的“蠢豬”,自然不行。目光很快鎖定在了潞王朱常淓身上,此君素有“賢名”至少比福王聽起來好),且封地離南京不遠,便於控製。

一時間,南京小朝廷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儼然要與北京的“上帝次子”天王洪秀全朱由校版)分庭抗禮。

與此同時,那散落各地的“天賜軍團”也成了攪動風雲的關鍵力量。原本十六支軍團,洪承疇部被天啟繼承,七支接受了天啟的招安但此刻天啟自身難保,這七支態度也變得曖昧),還剩下六支完全自主的勢力。

除了有三隻隻想自己打天下,剩下三支擁兵自重的勢力,眼見天下大亂,皇權衰微,那顆不甘人下的野心迅速膨脹。他們不再滿足於割據一方,而是將目光投向了那至高無上的龍椅!

占據成都附近的一支,迅速控製了蜀王朱至澍,以其名義發布檄文,聲稱要“保蜀安民,以待天命”。

盤踞在西安周邊的一支,則找到了秦王朱誼漶那個不受重視的庶子朱存機,將其扶立起來,打出了“秦王監國,掃清妖氛”的旗號。

而最為處心積慮、也最具顛覆性的,則是那支號稱“過山風”、最早退出決賽的軍團。首領原名已無人知曉,此刻他自稱朱順煒。他並未像其他人那樣急於控製現有藩王,而是率領其三千精銳“天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其不意地攻占了東南重鎮福州及周邊府縣。

占據福州後,朱順煒並未立刻稱帝,而是展現出了遠超其他軍閥的政治頭腦和耐心。他首先廣泛搜羅閩地文人,尤其是那些對永樂朝“靖難”舊事抱有同情、或在現實中不得誌的士子,精心炮製了一份看似翔實的“族譜”和“考據”,言之鑿鑿地宣稱自己乃是被永樂帝篡位的建文帝朱允炆流落民間的第十世孫。

在做好輿論鋪墊後,一場精心策劃的“正名”大典在福州隆重舉行。朱順煒身著仿製的洪武朝冠服,在眾多“尋訪而來”的“老臣後裔”和被迫前來觀禮的地方士紳麵前,宣布了震驚天下的決定:

“懿文太子朱標,仁孝性成,本為太祖屬意之嗣君,不幸早薨,然德澤在民,功在社稷!今特上尊號曰‘興宗康皇帝’,以正其位,入祀太廟!”

這第一步,追尊朱標為帝,直接動搖了朱棣一係“父死子繼”的天然合法性,將皇統拉回到了建文一脈的源頭。

緊接著,他聲音悲愴,指向北方:

“建文君允炆,承興宗遺烈,克繼大統,本欲行仁政,複三代之治。奈何燕藩跋扈,以臣伐君,篡奪神器,致使君父蒙塵,流落江湖,此實我大明開國以來最大之冤屈!今特為建文君昭雪,上尊號曰‘惠宗讓皇帝’注:取‘惠及萬民’與‘遜國讓位’雙重含義,既褒其德,又隱晦承認其失位事實)!”

追尊建文帝,則是直接否定了永樂帝及其後所有皇帝的合法性,將朱棣一係定性為“篡逆”。

完成了這兩步關鍵的“撥亂反正”後,朱順煒才在水到渠成的氣氛中,於福州正式祭天登基,宣布繼承“興宗”、“惠宗”法統,定都福州,年號暫定為“紹武”意為繼承洪武、建文之誌),自立為帝。他發布的檄文痛斥朱由校“皈依洋教,背叛祖宗”,指責南京潞王“得位不正,難堪大任”,更將北京朱由校和南京朱常淓兩方都貶為“偽朝”。至於秦王、蜀王後代,他則認為大家都是太祖子孫,應為兄弟之國。

朱順煒這一套“恢複祖製、追尊先帝”的組合拳,在法理上顯得比簡單擁立一個現有藩王要高明的多,極大地吸引了那些對永樂以來政治不滿、以及講究“正統”的士大夫的關注。雖然其出身真假難辨,但在亂世之中,這套說辭配合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竟也迅速在東南凝聚起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使得大明本就混亂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關外,盛京。

皇太極與他的一眾貝勒、大臣們,通過天幕目睹了明朝這令人眼花繚亂的內亂,先是驚愕,隨即爆發出一陣壓抑不住的狂喜!

“好!好!好!”皇太極連說三個好字,臉上儘是興奮之色,“朱家小兒自毀長城,天賜我大金良機!”

他原本還在為如何突破孫承宗、袁崇煥、祖大壽經營的寧錦防線而頭疼,如今看到明朝腹地已然亂成一鍋粥,北京方向更是焦點所在,一個大膽的計劃瞬間形成。

“傳令!放棄強攻寧遠、錦州!”皇太極猛地一拍桌案,目光銳利地掃視諸將,“大軍集結,改變進軍路線,借道蒙古,繞過薊州防線,直撲北京!”

他深知,此刻的北京,那天啟帝朱由校剛剛繼承“洪秀全”之名,內部不穩,外部又有南京“偽朝廷”和諸多“藩王”牽製,正是最虛弱的時候!若能趁此良機,一舉攻破北京,俘獲明朝皇帝無論哪個),或者至少大肆劫掠,都將給已然崩亂的明朝以毀滅性打擊,極大提升大金的國運和威望!

“機不可失!此番入關,定要叫南朝見識我八旗鐵騎的厲害!”代善、阿敏等貝勒也紛紛摩拳擦掌,眼中閃爍著貪婪與好戰的光芒。

一場由天幕引發的帝位之爭,最終釀成了波及整個大明疆域的全麵內戰,更是引來了關外餓狼的致命一擊。朱由校這個新晉的“上帝次子”,尚未享受到任何尊榮,便已陷入了四麵楚歌、風雨飄搖的絕境之中。大明的國運,在這一刻,似乎已經走到了懸崖邊緣。

喜歡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請大家收藏:()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