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各地茶館裡的人們也在熱烈討論:
“我猜是苗人!苗家刀術天下無敵!”
“土家人才厲害呢!他們祖上可是出過土司王的!”
“萬一是漢人呢?”
“漢人就更不得了啦!說明咱們漢人將領撐起大清的半邊天!”
在眾人七嘴八舌的猜測中,天幕緩緩浮現出第二個提示…
【此人曾麵見洪秀全。時洪秀全已攻占武昌,正猶豫下一步進軍方向——是北上河南,還是東進江南?此人故意誇大河南貧瘠,聲稱無力供養百萬大軍,最終說服洪秀全東取南京。後世史家認為,若無此人乾預,太平天國要麼速勝推翻清朝,要麼速敗而亡。洪秀全占據江南,反而陷入與清廷的長期相持。對此人,功過難評,但他確實為朝廷贏得了喘息之機,最終剿滅太平天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石破天驚的秘聞一出,各時空頓時炸開了鍋。
康熙時空,玄燁撫掌讚歎:“妙啊!此人真乃國士!”
他目光炯炯,對左右重臣分析道:“你們想,若那洪秀全當時真北上河南,與黃河以北的撚軍合流,直逼京畿…以鹹豐朝那點家底,怕是連熱河的蒙古八旗都來不及調動!此人一番話,看似尋常,實則是給大清續了命啊!”
他越想越覺得後怕,又帶著幾分慶幸:“江南雖是財賦重地,卻也是銷金窟、英雄塚。洪秀全一頭紮進去,怕是再也難有北上爭雄的銳氣了。”
乾隆時空,弘曆也深有同感地點頭:“此人果然對大清有功!大大的有功!”
他帶著幾分過來人的洞察,點評道:“江南那個花花世界,任你是何等英雄好漢,陷進去幾年,銳氣也要磨去大半。那張士誠當年何等威風,占了蘇杭富庶之地,最後不也敗於安逸?”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洪秀全在南京城裡沉迷享樂、逐漸腐化的畫麵,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此人一番話,看似獻策,實為毒計。讓洪秀全得了最想得的,卻也失了他最該得的天下。”
廣東花縣,化名鄭仁坤的真·洪秀全,在聽到這個提示時,先是勃然大怒:“奸賊!誤我大事!”
他仿佛看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曆史軌跡——百萬大軍北上中原,直搗黃龍!那該是何等壯闊的景象!
但憤怒過後,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卻湧上心頭。他冷靜下來細想,即便時光倒流,自己真的會選擇北上嗎?
“河南…確實貧瘠啊,”他喃喃自語,“百萬大軍人吃馬嚼,若無穩固糧餉,頃刻間就會土崩瓦解。”
他不得不承認,在當時的情況下,富庶的江南、虎踞龍盤的南京,對他有著致命的吸引力。那人的建議,不過是把他內心最深處的渴望,用看似理性的分析包裝了起來。
“陽謀…這是陽謀啊!”洪秀全長歎一聲,臉上露出苦澀的表情,“他看透了我的心思,知道我會怎麼選。即便重來一次,我恐怕…還是會走這條路。”
這一刻,他不僅恨那個進言之人,更恨那個經不起誘惑的自己。
隨著第二個提示的公布,那位“抬棺大將”的形象在眾人心中越發清晰起來。
他必須是湖南人;
他必須在太平天國時期就已經是能夠麵見洪秀全、參與決策的重要人物;
他還要有足夠的智慧,能一眼看透全局,用一言改變曆史走向。
“範圍縮小了,”曾國藩目光銳利,“能在這個時間點見到洪秀全,並且提出戰略建議的,絕非等閒之輩。”
而各地的真假洪秀全們,此刻也安靜了下來。他們意識到,天幕正在揭示的,是一段足以改變曆史進程的真相。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下一個提示,期待著那位神秘大將身份的最終揭曉。
喜歡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請大家收藏:()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