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緩緩浮現出四個選項,冷冰冰的電子音隨之響起:
【請選擇該大將的民族:漢族、苗族、布依族、土家族】
這下可把五個時空的人都難住了。
“這...這要怎麼選?”康熙帝皺緊眉頭,“前麵的提示,半點沒提他的出身啊。”
“可不是嘛,”乾隆帝也犯了難,“隻說是湖南人,可湖南那麼多民族,誰知道是哪一個?”
各處的茶館酒肆裡,人們也都議論紛紛:
“我猜是苗族!苗人最勇猛了!”
“土家人也不差啊,湘西土司多威風!”
“說不定就是漢人呢?漢人裡不也出過很多名將?”
就在眾人舉棋不定時,道光時空的曾國藩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漢族”。
他這一選,整個京城都轟動了。
要知道,以往答題,大家都要看皇帝的臉色。可這一次,道光皇帝見曾國藩選了“漢族”,居然也跟著選了同樣的答案!
這下可好,從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幾乎所有人都跟著曾國藩選了“漢族”。這可是破天荒頭一遭——大清的臣民,竟然跟著一個臣子做選擇,而不是看皇帝的臉色!
“曾大人是聖人,他選的準沒錯!”茶館裡有人說道。
“就是就是,曾大人可是能自解兵權的真君子,他肯定不會亂選!”
更讓人驚訝的是,天幕這次居然格外開恩,沒有像往常那樣屏蔽京城內外的選擇信息。所有人都能看到彼此的選擇,這讓跟隨曾國藩選“漢族”的人更多了。
其他時空的反應則各不相同:
努爾哈赤時空,老汗王依舊堅持他的“分頭下注”策略:“代善選漢族,阿敏選苗族,莽古爾泰選布依族,皇太極選土家族!總能蒙對一個!”
順治時空則顯得格外“民主”。許是因為這次的問題不涉及皇家秘聞,大家都沒太在意順治帝的選擇,各自憑感覺選了起來。
“我選土家族!”一個武將嚷嚷道,“土家兵勇猛,適合打仗!”
“我看是苗族,”文官搖頭晃腦,“苗人最是彪悍...”
就連真假洪秀全們也摻和進來。廣州將軍府裡,剩下的四個假洪秀全為了活命,拚命揣測著正確答案:
“肯定是漢族!漢人讀書多,懂得戰略!”
選擇完畢後,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天幕揭曉答案。
曾國藩雖然表麵上鎮定自若,心裡卻也打著鼓:“左季高啊左季高,你可千萬彆是什麼少數民族,讓我猜錯了...”
若是猜錯了,他這“聖人”的名聲怕是要受損。更重要的是,萬一因為他的選擇,讓這麼多人跟著選錯...
而此刻的湖南湘陰,左宗棠也在緊張地等待著。他既希望自己就是那個抬棺西征的英雄,又擔心萬一不是,空歡喜一場。
“漢族...”他喃喃自語,“我左家世代都是漢人,應該...不會錯吧?”
就在這緊張的氛圍中,天幕開始緩緩揭曉答案...
天幕答案揭曉——“漢族”。
黑龍鎮方家香堂內,方小玉激動得差點跳上房頂,扯著父親方坤的袖子又笑又鬨:“爹!你看!洪郎又答對了!他真的是天王!你老糊塗了才懷疑他!”
洪大嘴表麵強作鎮定,實則後背已被冷汗浸濕。這次他可不是瞎蒙的——當他聽到“多次參加科舉”這個提示時,就斷定此人必是漢人。少數民族雖也可科舉,但能屢敗屢戰、執著至此的,多半是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漢族讀書人。他賭的就是那個真洪秀全也會這麼想。
“小玉,莫要對嶽父無禮。”洪大嘴故作沉穩地拉住方小玉,心裡卻盤算著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