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初遇布木布泰的皇太極_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4章 初遇布木布泰的皇太極(1 / 1)

北京城內的洪秀全朱由校),在歡慶擊退皇太極的勝利之餘,內心的焦慮並未減輕多少。天幕賜予他的軍隊構成複雜,除了自己直屬的三千多戚家軍堪稱鐵杆,其餘近萬“天賜”精銳分屬四位已受封侯爵的原候選人。這些人馬聽調不聽宣,根基不穩,是他心頭大患。而此刻盤踞在喜峰口外的羅汝才,手握上萬擊敗皇太極得勝之師,其動向更是牽動著他敏感的神經。

“羅汝才此人,狡詐如狐,首鼠兩端。如今攜大勝之威,若其野心膨脹,揮師南下,直撲京城,則大勢去矣!”洪秀全朱由校)在密室中對心腹魏忠賢等人分析道,臉上再無半點木匠的癡迷,隻有帝王的深沉。

硬碰硬風險太大,唯有安撫、分化、驅虎吞狼。他迅速定下了策略,親自草擬了一道極儘優容的旨意,派快馬送往羅汝才軍中。

旨意內容清晰而誘人,給了羅汝才兩個選擇:

“卿家喜峰口大捷,揚我國威,朕心甚慰。特此明示:若卿能繼續揮師東進,為朕光複遼東,蕩平建虜巢穴,朕便裂土封疆,封爾為遼王,世鎮遼東,永為我大明北疆柱石!”

“若卿顧念舊土,不願遠涉苦寒,亦可率得勝之師西歸,替朕平定秦、蜀二逆。功成之日,朕便封爾為綏德王,享親王祿,鎮守陝北,蔭及子孫!”

一道旨意,兩個王爵!遼王是一字王,地位尊崇,但需要去遼東與殘存的皇太極勢力以及複雜的環境搏殺;綏德王是二字王,地位稍次,但任務是平定相對熟悉的陝西和四川,且能衣錦還鄉。洪秀全朱由校)此舉,既是重賞,也是試探,更是將難題拋回給了羅汝才。他甚至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就算羅汝才選擇去四川割據,眼下大明的亂局,也不多他一個軍閥,總比他立刻威脅京畿要好。

聖旨傳到羅汝才軍中,再次引發了激烈討論。

“大王!遼王啊!一字並肩王!打下遼東,那就是國中之國!”有野心勃勃的部將極力主張東進。

“糊塗!遼東那鬼地方,冬天能凍掉鼻子!人生地不熟,還要跟窮途末路的皇太極拚命,萬一陷在那裡,哭都來不及!”更多的,尤其是陝北出身的將領則傾向於西歸,“綏德王多好!回家鄉當王爺,光宗耀祖!秦蜀那兩個叛王,手下敗將而已,收拾他們還不是手到擒來?”

羅汝才聽著帳下的爭吵,心中天平早已傾斜。他本就是陝北土生土長的漢子,對那苦寒的遼東本能地排斥。遼王名頭雖響,但風險太大,遠不如回到熟悉的黃土高坡,當個實實在在的“綏德王”來得安穩痛快。衣錦還鄉,封王拜爵,這幾乎是每個出身底層之人的終極夢想。

“夠了!”羅汝才一拍桌子,下了決心,“本王意已決!率軍西歸,平定秦蜀,報效皇恩!”

決議一下,他仿佛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但旋即又想起一事,臉色一板,嚴肅地對眾將宣布:“還有!傳本王令旨:自即日起,軍中上下,乃至本王治下所有百姓,嚴禁再提‘曹操’二字!違令者,初犯杖二十,再犯加倍嚴懲!本王乃大明綏德王,是朝廷欽封的王爺,豈能與那古之權臣相提並論?都聽明白了否?”

這道命令帶著幾分滑稽,卻也透露出羅汝才內心深處,從流寇草莽向“正統”王爺轉變的迫切渴望。他要用這種方式,與過去那個機變無常、名聲不佳的“曹操”徹底切割。

很快,羅汝才大軍拔營起寨,放棄了遼東,轉而浩浩蕩蕩地向西開拔,踏上了歸鄉“就封”之路。洪秀全朱由校)在北京聞報,長長舒了一口氣,這隻危險的猛虎,總算被暫時引向了彆處。而大明版圖上,一股新的、以“綏德王”為旗號的力量,即將投入到混亂不堪的西部戰局之中。

皇太極帶著滿身的疲憊和屈辱,終於逃回了盛京沈陽)。然而,等待他的並非安慰與重整旗鼓,而是因巨大失敗而驟然激化的內部矛盾。

此次入關,八旗精銳損失超過三萬,尤其是莽古爾泰及其正藍旗主力在八裡橋的徹底覆滅,以及喜峰口外的再次重創,使得後金軍事力量遭到了自薩爾滸之戰以來最沉重的打擊。昔日令人聞風喪膽的八旗鐵騎,如今元氣大傷,哀鴻遍野。

創傷不僅僅在戰場上。權力的天平被徹底打破。莽古爾泰一死,其麾下殘餘的正藍旗勢力成了無主肥肉,皇太極、代善、阿敏無不眼紅,都想將其吞並以彌補自身損失,增強話語權。而更讓眾人忌憚又垂涎的,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繼承自其父努爾哈赤的兩白旗。這三兄弟年幼,其母阿巴亥已被逼殉葬,兩白旗實力保存相對完整,在如今殘破的八旗中顯得格外突出。

大貝勒代善的府邸中,氣氛凝重。阿敏因其鑲藍旗在喜峰口也損失不小,情緒激動,他率先提出了一個極其激進的方案:“皇上,諸位貝勒!如今我八旗損失慘重,再維持八旗建製,已顯冗贅!不如趁此機會,將八旗縮編為四旗!將那些損失慘重的旗丁並入強旗,如此方能重新攥緊拳頭!至於多爾袞三兄弟……念其年幼,給他們留下一旗統領,再給他們一個大貝勒的席位,已是天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縮編意味著大量貴族、軍官將失去權位,利益重新洗牌。而隻給多爾袞三兄弟留一旗,簡直就是明搶!消息傳出,整個盛京的權貴階層都緊張起來,尤其是兩白旗的將領們,更是人心惶惶,日夜戒備。盛京城上空,彌漫著濃重的猜忌與火藥味。

皇太極坐在汗王寶座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他作為此次入關的決策者和統帥,失敗的主要責任無可推卸。代善、阿敏等人雖未公然發難,但態度已明顯強硬了許多,他的汗位已然動搖。他急需找到破局的力量。

他將目光投向了宮牆之內,投向了她的大妃哲哲。哲哲來自蒙古科爾沁部,科爾沁部是較早歸附後金的蒙古大部族,擁有超過一萬的騎兵,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若能獲得科爾沁部的全力支持,他就能在內部鬥爭中穩住陣腳,甚至壓製代善和阿敏。

這一日,皇太極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哲哲的宮中。他需要她的幫助,需要通過她向科爾沁部求援。

哲哲早已得知前線的慘敗和朝堂的暗流,見皇太極到來,心中明了其意。她溫言寬慰,並表示會立即修書給兄長科爾沁部首領吳克善,陳明利害,請求科爾沁出兵支持。

就在兩人商議之時,宮門外傳來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和少女清脆的笑語。簾櫳掀動,一個身著蒙古袍服、約莫十二三歲的少女蹦跳著跑了進來,她麵容姣好,眼神靈動,帶著草原兒女特有的勃勃生機。

“姑母!你看我新學的……”少女話說到一半,才看到坐在一旁的皇太極,連忙收起跳脫,規規矩矩地行了一個禮,“布木布泰見過汗王。”

皇太極隨意地點了點頭,他的心思全在軍政大事上,對這個內侄女並未過多留意,隻覺得是個活潑伶俐的小丫頭。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眼前這個稚嫩的少女,在另一個時空裡,將會成為輔佐三朝、曆經風雨的孝莊文皇後,更與那個時空的“自己”和多爾袞有著糾纏不清的命運隱隱相連。

哲哲拉過布木布泰,對皇太極介紹道:“這是我最小的侄女,布木布泰,從小機靈,我甚是喜愛,便接來身邊住些日子。”

皇太極隻是“嗯”了一聲,目光很快又回到了地圖和哲哲即將寫就的書信上。布木布泰乖巧地站在一旁,好奇地打量著這位眉頭緊鎖、威儀中帶著疲憊的姑父,盛京權力漩渦的中心。她此刻並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早已被那天幕之上光怪陸離的展示,賦予了截然不同的可能性和沉重的陰影。

喜歡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請大家收藏:()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