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龍抬頭,萬物複蘇,陽氣生發,春耕開始。
這一天也是陳氏私塾開學的日子,一大早,陳傳富和陳傳貴就提著拜師禮帶著陳遠文和誌哥兒一起到學堂參加開蒙禮,健哥兒已經退學到縣城打理山貨鋪,康哥兒原本年前白天在學堂大班上課,晚上和沐休就跟在陳郎中身邊,過年後也退了學,一心一意跟在他阿公身邊學醫。
陳傳富四人剛抵達私塾門口,守門的陳伯已經看到他們,示意他們跟著他,一路穿過庭院來到最靠近後院的一個清幽的小房間,房門打開,裡麵掛著一幅孔聖人的畫像。
陳童生已經端坐一旁,隻見他頭戴儒巾,一身儒雅的青色襴衫,內搭白色交領中衣,腰係布帶,足穿黑布鞋?,打扮分外莊重。
明代拜師禮以四拜禮為核心,包含正衣冠、獻束修、淨手、朱砂啟智等環節,體現了尊師重道的精神內核。
陳遠文和陳遠誌懵懵懂懂地在陳童生的指導下,進行拜師禮。
首先?是正衣冠?。陳遠文和誌哥兒在陳童生指導下先整理衣冠儀表,象征端正態度,明確『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的儒家思想。????
然後?是行四拜禮。明代《童子禮》規定,對師長需行最隆重的四拜禮,每一拜需俯伏頓首至地,動作詳緩以表敬意。??具體動作包含作揖、跪左足、屈右足、頓首三次,整套儀程需反複四次,表達尊師重道的決心。陳遠文和陳遠誌跪在蒲團上,向著陳童生行了四拜禮。
之後是獻束修六禮?:肉乾謝師恩)、芹菜業精於勤)、龍眼乾啟竅生智)、蓮子苦心教學)、紅棗早日高中)、紅豆宏圖大展)。??陳遠文和陳遠誌從侍立一旁的陳伯手中接過之前家中準備好的六禮,雙手奉給陳童生,陳童生接過放在一旁。
然後?是朱砂啟智?。陳童生以朱砂點於稱遠文和誌哥兒的眉心,『痣』通『智』,寓意開啟心智。??用朱砂在額頭正中點紅痣,象征開啟智慧,寄托對學童智慧成長的祝福。這一習俗源自古代“點智”傳統,明代已融入啟蒙儀式。
?之後鄭童生又捏了捏陳遠文的耳朵說:“聰,用耳朵。”又指了指陳遠文的眼睛,念道:“明,用眼睛。”寓意著學生用耳朵聽,用眼睛看,耳聽八方,眼觀四方,做個明明白白的人。做完陳遠文的,又對著誌哥兒做一遍,同樣教導誌哥兒做人做事的道理。
最後是淨手獻茶?。淨手環節要求正反各洗一次,象征去除雜念。??敬茶時需舉杯至眉,鞠躬呈獻,茶的『不移本』特性象征師徒關係永恒。
拜師禮結束後,陳童生微笑著對陳遠文和誌哥兒說道:“從今日起,你們便是我陳氏私塾的學子了,當勤勉好學,恪守禮儀。”陳遠文和誌哥兒重重地點頭,眼中滿是對求學的期待。
陳遠文和陳遠誌今天隻是來參加開蒙禮,正式授課要等到明天。開蒙禮結束後,陳童生就讓陳伯帶他們去熟悉一下學堂,免得明天正式上學的時候連課室在哪都不知道。
陳伯邊走邊介紹,那邊的小門是通往後院的,學生不能進入,隻能在前院範圍走動;那邊一排三間課室,分彆是小班、中班和大班,課室門口都掛著“小班”、“中班”和“大班”的牌子,不要搞錯了;那邊是廚房,學生一般都是早上帶午飯過來,統一放在廚房的書架上,中午下課前他會提前燒好熱水蒸好飯,學子直接過來取自己的飯盒就行。
“陳伯,我們學堂現在有多少人呀?”陳遠文忍不住八卦一下。
“嗯,小班今年隻招了4個人,中班有8個人,大班有7個人”。陳伯答道。
陳遠文在內心算了一下,束修是一年一兩,19個人就是19兩,聽說,陳家村因為是族親,隻收1兩束修,對外村人是收1兩半的束修,雖然不知道這裡有多少外村人,但肯定有20多兩,而且還不包括學生的四時節禮,如果不是陳遠文開掛有上一世的記憶,作為一名土著村民,一年能有20兩的收入已經足夠活得很滋潤了。
但是童生還是遠遠比不上秀才,因為不能免徭役,不能免賦稅,也不能見官不跪。陳遠文不禁想到,如果是秀才的話,束修估計起碼翻一倍,如果是廩生,每年還可以做科舉縣試、府試和院試的擔保,每人每次至少2兩起步,再加上鄉間的一些喜事也很喜歡邀請秀才上門撐場麵,秀才還可以見官不跪,家裡還可以免徭役,免40畝地的賦稅,所以秀才隻要不作死,在這些山旮旯小縣城絕對是能過上中上以上的生活水平。
說實話,錢隻要他想,他隨便搞個紅糖提純成白糖的方子都夠他吃一輩子,徭役他可以用錢買人代替,但是萬一戰爭要服兵役,那就麻煩了,為了不服徭役,為了見官不跪,他決定拚了,至少要考一個秀才才行。想不到他前一世千辛萬苦讀了12年書才考上大學,從農村走到城市,一個意外,努力清零,這一世他依然要努力10年8年才能去嘗試科舉的第一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傳富根本不知道陳遠文的思維已經發散到九霄雲外那麼遠,剛剛他旁觀了兒子的拜師禮,看著兒子瘦小卻一板一眼地跟著陳童生做著各種禮儀,一股豪情從心裡升起,也許他的兒子真的能讓他家改立門庭也說不定。
陳傳貴看著他哥一臉激動的樣子,已經經曆過兩次兒子的拜師禮的他,根本不理解他哥的感受,他隻想快點參觀完,快點回家,山貨鋪的紅薯粉條已經不多了,他等一下還要急著送貨去縣城裡。
陳遠誌剛才在拜師禮的時候還人模人樣的,一等陳童生離開,立馬現出原形,陳伯沒介紹一個房子,他就馬上撲過去,擠在門縫裡窗戶縫裡看進去,每一間課室、廚房,甚至連茅房也不放過,還纏著陳伯問東問西的,一副話癆的樣子,氣得陳二叔想揪住他的衣領把他痛打一頓。
陳伯慈祥地看著誌哥兒那副活潑開朗的樣子,寵溺地搖了搖頭,這位小子大概率是一個學渣,他在學堂裡看多了,這種坐不住的小兒,即使聰明,卻難以學得好。
反倒是他身邊這位堂弟,年齡明顯比他小,卻文質彬彬,舉手投足穩重大方,很沉得住氣,說話不慌不忙,一看就是坐得住的性子,俗話說“三歲定八十”,這種性子一看就是能成事的。
陳遠文不知道陳伯已經在內心對他和誌哥兒進行剖析比較,如果知道的話,高低要讚一句,“老人家好眼光,目光如炬,金睛火眼。”沒錯,他就是一個穩重識大體,能做大事的人。
前院就那麼幾間,參觀完後,陳傳富兄弟也把1兩束修交到門房+賬房+蒸飯工的陳伯手上,然後就帶著自家小兒回家了。
回到家,阿婆馮氏關心地問起兩位孫孫的入學情況,當得知一切順利後,高興地摸了摸兩位小孫孫的頭叮囑,一定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要好好聽老師的話,不能搗亂。陳遠文和誌哥兒連忙答應。
而此時黃氏拉著陳遠文到臥室看他外公外婆為他準備的開學禮,這裡的風俗,外孫啟蒙,外家有條件的話都會送書箱或其他學習用品以做祝福之意。
黃氏外家這次很給力,四個舅舅湊份子錢給他買了一個三層的木製書箱,外婆還給他做了一套新衣服,陳遠文內心感到暖融融的。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