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陳家村要服徭役的村民們在祠堂集中後,穿著破舊的衣衫,身上背著破爛發黑的被褥,手裡提著各式乾糧在村長家大兒子陳傳英的帶領下向縣城出發。
據說每次服役,官府都會以村為單位管理服役的役夫,住宿的窩棚也是一個村子集中在一起,乾活的任務也是以村為單位分發的,而任務的發放會以抽簽形式進行,把要修建的城牆分為若乾段,每個村子負責一段,任務完成就可以提前回去。
這樣處理徭役也是因為明代一直以來實行裡甲製,皇權不下鄉,日常的征糧和征徭役都得裡長、村長或族老等配合,所以每年的交田賦和服徭役都得以村為單位,讓村裡統一管理。
自從村裡服徭役的人走了後,整個村子仿佛被施了魔咒,靜謐了很多,氣氛也壓抑了很多,一些熊孩子也是很懂看家長的臉色的,因為不懂看眼色的已經被追著滿村子揍得哇哇叫。
村長估計也是擔心自家的大兒子,所以在過了十天八天後,還是忍不住蹭了陳傳貴回來載紅薯粉條和山貨的車子去縣城修建城牆的地方,疏通了看管的衙役見了大兒子一麵,在得知他們分管的路段屬於比較平坦的路段,而服役的村民們都身體健康,沒有問題後才放心地離去。
可是,沒過幾天,天空居然下起了小雨,有點倒春寒的感覺,這也引起了陳家村村民的集體擔憂,於是,村長和族老們上門讓陳郎中配了一些中藥,拿著去服役的地方,讓村民們每天每人喝一大碗驅寒保暖。
終於,在眾人的期盼中,雨終於停了,太陽出來了,然後大家又在擔心這一冷一熱的,會不會讓大家生病。
可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沒幾天,從縣城那邊傳來消息,村裡好幾個服徭役的人都發起了高燒。
村長和族老們急得團團轉,趕忙又讓陳郎中多配些治風寒和退燒的藥,還湊了些錢,打算再派人送去。
這一日,剛好是休沐日,陳遠文想去縣城買紙硯,順便去縣學附近的書香一條街逛逛。
陳傳貴又要去縣城送貨,他主動提出帶著陳遠文去縣城買紙硯,然後順便幫忙把村民需要的藥和錢帶給服役的村民。
到了縣城工地,陳傳貴帶著陳遠文下車,遞給了小費疏通看管的衙役,才能帶著陳遠文走進城牆建築工地。
隻見工地上一片忙亂,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穿得破破爛爛,散發著各種寒酸味道的役夫。
有些役夫在低頭用鋤頭挖著泥土,有些役夫挑著兩個籮筐搬運泥磚,有些役夫幾人一組用粗壯的木棍撬動著大石頭使其不停地向前滾動,而在不遠處有一隊擅長砌牆的役夫正在有條不紊地抹泥漿切磚。
陳遠文看著已經砌好一段的城牆,目測了一下,估計有810米的高度,他心裡嘀咕著,這是中等防禦型城牆,這種山旮旯的地方小縣城需要建那麼高嗎?但轉念一想到之前的馬場田之亂,又覺得這樣高的城牆確實也是有必要的。
有古代中國縣城城牆的高度通常在5至12米之間,具體因朝代、地理位置和防禦需求而異。
根據現存古城牆的考古數據和文獻記載,中國古代縣城城牆的常見高度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基礎防禦型57米)?:如浙江新登古城牆57米)、湖南武岡古城牆66.6米),多用於南方非軍事要衝的普通縣城。??
二?是中等防禦型810米)?:如湖北襄陽古城牆最高10.84米)、河南襄城城牆6.8米),常見於區域中心城市或交通樞紐。??
?三是高強度防禦型12米及以上)?:如山西平遙城牆12米)、西安城牆12米),多為北方軍事重鎮或經濟中心,需抵禦大規模進攻。
走了一段路,經過好幾個村落的修築工地,看到不少人都病懨懨的,陳傳富和陳遠文也憂心忡忡。
好在,沒過多久,他們終於找到了陳家村的工地,比起其他村的村民的精神麵貌,陳家村的村民好歹略勝一籌。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現在每家每戶都有人在紅薯粉條作坊做工,所以服役的人雖然吃不好睡不好,但是好歹吃得飽,這已經遠遠超越其他村子。
看到村長大兒子後,陳傳貴趕緊把藥和錢交給他,讓他幫忙分發,還安慰道:“大家彆慌,藥都送來了,吃了肯定會沒事的。”
在村民們紛紛圍攏過來打聽家裡消息和領取家裡帶來的錢糧的時候,陳遠文卻一直盯著陳家村的工地看,當他看到砌牆的村民站在高高的城牆後探出身子使出全身的蠻力用力拉扯粗粗的麻繩竭力把地麵的磚等物料拉上半高的城牆後,他腦袋瓜子轉了一圈,發現工地上所有的建築工地都是靠這種原始的蠻力拉貨後,他感覺很無語。
終於他忍無可忍走到負責管理業務的村長家的好大兒那邊,發出靈魂的拷問:“英大伯,為什麼不建一個簡單的架子,然後在上麵安裝一兩組滑輪,這樣就不用完全靠蠻力去拉起重物了?起碼可以省一半的力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什麼是滑輪?”陳傳英傻了,他們一直都是這麼乾的呀。
陳遠文想了想,撿了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簡陋的人力拉重的簡易滑輪組的圖片,在架子的頂部安裝兩個輪子,在繞上繩子就行了。
陳傳英看了圖紙,覺得不太可行,也不相信這麼簡單的裝置就能省大力氣,表示小屁孩哪裡涼快哪裡去。
結果,把陳遠文氣著了,他拉著他二叔就跑到縣城的打鐵鋪,哐哐哐讓師傅給他造了兩個鐵輪子,然後趕回工地。
陳遠文帶著兩個鐵輪子回到工地,不顧眾人異樣的目光,開始動手搭建簡易滑輪組。
他找來木材,迅速組裝好架子,將鐵輪子安裝上去,再繞上繩子。弄好後,他叫上幾個年輕力壯的村民來試試。
起初,大家都半信半疑,但還是配合著他。一個村民試著拉動繩子,原本需要好幾個人費勁才能拉起的磚塊,現在他一個人輕鬆就拉了上去。眾人頓時瞪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思議。
陳傳英也被這一幕驚住了,看著輕鬆拉起的重物,他的臉一陣紅一陣白。其他村子的役夫們聽聞消息,也紛紛圍了過來,滿臉羨慕。
陳傳英當即決定,讓村裡的役夫們都用這種滑輪組乾活。陳遠文成了工地上的小明星,大家對他的聰明才智讚不絕口。
一時間,陳家村的工地效率大幅提升,其他村子見狀,也紛紛過來請教,想要效仿學習。
陳遠文在忙完自家村子的滑輪裝置後就趕緊溜了,反正安裝的注意事項英大伯已經知道,能夠幫到村民減輕負擔就行,他不想出名,他揮一揮衣袖就告彆了陳家村的役夫們,深藏功與名。
而陳家村的服役隊伍在滑輪組的幫忙和藥物的作用下,生病的村民們漸漸有了好轉。而天氣也越來越暖和,修建城牆的進度也加快了很多。
後麵縣衙的工房人員也注意到服役民夫居然會搭建滑輪組,問到源頭的陳家村,陳傳英按照陳遠文的說法,說是家裡有人曾經在書上看到這個法子,所以就用來一試。
工房人員一聽,這也不奇怪,畢竟確實有些書籍提到這種圖紙也說不定,誰讓自己讀的書少呢。
終於,陳家村負責的那段城牆提前完工,村民們歡呼雀躍,帶著疲憊但又喜悅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