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文、陸笙和黎湛三人跟著前麵的考生經曆“三搜”脫衣搜身、檢查考籃、核對相貌)後,順利進入貢院的考棚,然後三人就分開了。
陳遠文跟著提燈的差役進入貢院考棚,在昏黃的燈光下,可以隱約看到貢院考棚的號舍密密麻麻,漆黑一片,走近一看,全都是一排一排的磚瓦結構的小屋子,每一間小屋子都被隔成了一個個狹長的空間,呈密集排列,形成“蜂巢”狀布局,便於監考人員來回巡查。
提燈差役在走了長長的一段路後,終於帶著他停在他所在的號舍,辰字第三號。在古代科舉考試中,號舍的排號采用《千字文》進行編列。每排號舍按照“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順序依次排列,第一排第一間為“天字第一號”,後續依次類推。所以,陳遠文的號舍是第十三排第三間。
?號舍的編號規則在明清貢院中形成統一標準,考生進入考場前會獲得一份座號便覽,標注各考生對應的號舍位置。這種編排方式便於考生快速找到自己的考試位置,尤其在江南貢院或北京貢院等大型考場中,號舍數量可達上萬間,編號係統尤為重要。?
陳遠文仔細觀察了自己的號舍一眼,內心一鬆,很好,應該是傳說中的老號。據說,也就是據考試經驗豐富的黎湛的爹所說,號舍的位置差異顯著:“老號”條件較好;“底號”鄰近廁所,惡臭乾擾;“小號”麵積不足“廣不容席”);“席號”漏雨,需護試卷免受潮濕。
他的號舍位於考棚的中間位置,不是靠近廁所的“底號”。他再仔細打量了一下號舍的內部,寬3尺約93厘米)、深4尺約124厘米)、後牆高8尺約248厘米),前簷高6尺約186厘米),總麵積約1.16平方米,又矮又窄,非常逼仄,甚至比當初縣試用木板臨時間隔出來的號舍還要窄小,僅容一人使用,一看就是根據貢院的標準號舍尺寸來搭建的,好吧,他安慰自己至少不是麵積不足的“小號”。
他又看了看號舍的四周,三麵磚牆與屋頂構成封閉空間,無門設計,兩側磚牆設磚托離地47厘米和78厘米),用於放置可拆卸號板:兩塊號板平鋪作床,一塊立起作桌,實現“一桌一椅一榻”多功能轉換。??
陳遠文把其中一塊號板,放在離地78厘米的磚托,做出一個桌子,另一塊號板放在離地47厘米的磚托上作椅,然後晚上睡覺就把兩張號板拚在一起做床躺在上麵睡覺,他試了一下,很慶幸自己才12歲,隻需要蜷縮起來就可以放置整個身體,一想到以後他繼續長高長身體,然後去考9天的鄉試,他終於切實感受到何為“金舉人銀銀進士”,考舉人要在這1.16平方米裡呆九天而不崩潰真的是要心誌很堅韌的人才行。
陳遠文抬頭看了看屋頂,還好,沒有裂縫也沒有漏光,說明應該不會漏水,今天淩晨開始起風變天,說不準會倒春寒和下雨。為了以防萬一,陳遠文三人還準備了油布,準備刮風下雨可以作為一個門簾,擋住門外的風雨,保護卷子。
好在上天特彆眷顧他,這次分到的考舍居然是老號,屋頂的瓦片也不漏光,至少外部環境的困擾是排除了。
陳遠文看了看號板上的灰塵,他認命地取出提前準備的布巾,細心地擦拭乾淨,再把筆墨紙硯等考試用品擺放整齊,之後就無聊地坐在那裡等發卷子考試。
突然,對麵號舍傳來“轟隆”一聲巨響,一陣重物倒地的聲音後,一道“哎呦,痛死我了”的驚呼聲傳來,引得陳遠文抬頭望去,隻見一名身著華麗綢緞的氣質憨厚的小胖子坐在一塊號板上喲喲痛呼,一旁負責巡邏的號軍快步跑來,把他扶起來說:“快點起來,考場內不得喧嘩,再喧嘩就要把你趕出去了”。
考場的規矩非常嚴厲,嚴禁喧嘩,稍有異動就會被號軍捂嘴拉出去,取消考試資格。這次號軍之所以網開一麵,主要是因為現在還沒有正式開考,還有部分考生還沒有“三搜”完入場。
此時有不少八卦的考生從號舍裡伸長脖子,探出頭來,意圖打探消息,卻被號軍們一句訓斥“乾什麼?都把頭縮回去”。那些考生見碰了軟釘子,便紛紛縮回了頭。
陳遠文坐在那小胖子的對麵看得分外清楚,那個小胖子應該是平時錦衣玉食、十指不沾陽春水,連個號板扣在轉托上都沒有放平就坐上去,加上人胖體重,本就沒放平的號板乾脆就順勢一歪,把他掀翻在地上了。
好在他皮粗肉厚,被扶起來後雖然有點痛但明顯沒有受傷,然後不知道他是不是私下和號軍們許了什麼條件,就見一位號軍熱心地幫他把號板的裝卸方法給他演示了幾遍,好歹後麵是終於裝好了,等他戰戰兢兢地再次坐上去時,終於露出勝利的微笑。
他似乎也注意到陳遠文注視的目光,在號軍們離開後,他還隔空向陳遠文拱了拱手以示打招呼,陳遠文也隔空拱手回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很快,辰時三刻7:45)到了,鳴炮鎖院,由題封官打開試題匣,發放試題,發卷時刻到了。考場內的工作人員捧著試卷穿梭在各排密集如蜂窩狀的號舍間,據說這次府試有近千人參加,是曆年之最,競爭激烈。
很快,陳遠文便拿到了自己的試卷。他深吸一口氣,平複下緊張的心情,和縣試時一樣,先檢查考卷是否完整,確認沒有遺漏後,他再定睛一看今科府試的試題,眉頭不禁微微一皺,題目果然頗具難度。
他並沒有拿起試卷就做,而是把試題全部瀏覽一遍,然後把個人信息和家庭狀況的紅線內的區域先填寫好,確認無誤後再做題。
府試第一天考的帖經,內容為儒家經典默寫與填空,考生需要按照要求,將書中的內容默寫下來,主要考察考生的記憶,這是他最擅長的內容,從6歲到現在,他已經把四書五經背了個滾瓜爛熟,所以這一部分是他十拿九穩的項目,絕對不能出現錯漏。
不過,府試的帖經雖然和縣試的帖經題一樣是50道題,但是題目明顯生僻很多,?如縣試的帖經題出的是《大學》?: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樣寫在開頭的比較簡單的填空題,而府試的帖經題則主要截取自《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文章的中間部分,如《中庸》:踐其位,行其禮………,默寫後麵的部分,難度大很多。
果然,試題發下去之後,不少號舍裡就發出考生的此起彼伏的抽氣聲和哀嚎聲,在巡邏號軍們的“不得喧嘩”的威脅下才平息下來。
陳遠文平日刻苦學習,知識儲備豐富,這些題目都難不倒他,他拿起毛筆,蘸了蘸墨,開始在草稿紙上奮筆疾書。
窗外的天色漸漸明亮,陳遠文寫得入神,完全沉浸在答題的世界裡,仿佛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一心隻想著要在這場考試中儘情展現出自己的實力。
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放飯的時間,負責送飯的衙役在號軍的監督下放下一碗水,一碗米飯和一碟肉丁炒鹹菜,陳遠文放好剛好做完的草稿和試題,他瞄了一眼飯食,拿起那碗水咕咚咕咚就喝了大半碗,咬咬牙又拿起那碗米飯,就著那小碟鹹菜吃了半碗,就實在吃不下去了,示意號軍回收餐盒後,他望了望天色,有點陰沉,他擔心會下雨,決定趕緊把答案抄在答卷下,爭取早點交卷出考場。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