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文剛躺下一刻鐘,小院門口就有了動靜,他一咕嚕爬起來,果然看到剛進門的陸笙和黎湛,兩人看起來有點疲憊,但是衣服還算整潔,身上也沒有淋濕的痕跡。
陳遠文關心地道:“你們兩位沒事吧?號舍沒漏雨吧?”
陸笙點點頭道:“沒事,我的號舍還算結實,沒有漏雨,隻是我的號舍在風口位置,雨被斜著吹了進來,我一直撐著油布不敢鬆手,等後麵風雨小了後才繼續做題,所以耗費了很多時間,幸好在酉時二刻的交卷時間前全部完成了。”
黎湛則一言難儘地道:“我那邊有點慘,屋頂有點漏雨,我隻能全程躲在油布下保護我的筆墨紙硯和卷子,最後看時間不多,隻好用頭頂著油布,艱難地做題,字體優美就不用指望了,能夠在交卷時間前完成整張卷子的答題,我已經很知足了。”
陳遠文立刻也講述了自己的慘況,他介紹自己把油布夾在轉托上形成支撐,然後自己躲在油布下奮筆疾書的場景,又給他倆講述了他看到的其他考生被風雨逼得棄考的慘狀,安慰他們,能夠在風雨飄搖之中一題不漏地完成第一場考試絕對是佼佼者。
此時,陸姑丈和黎父已經把一大碗溫熱的紅糖薑水捧上來,讓兩人灌下去驅寒,之後又是熱水泡澡,陳遠文陪著兩位同窗好友吃過晚飯說了一會考場的情況就被家長們催著去睡覺了,畢竟淩晨兩點就要起床往考場迎接第二場考試。
當夜就在陳遠文睡得正香的時候,就被他爹叫醒扒拉起來,他忍著睡意,隨意扒了大半碗飯,就提著考籃拿著考引和陸黎兩人在三位家長的護持下走在通往貢院的路上。
今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氣溫急劇下降,陳遠文等人攏了攏身上加厚的外套,提著燈籠,小心翼翼地走在濕漉漉的石板路上。
前麵轉個彎就到貢院了,人潮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從四麵八方往這裡彙集,燈光映照在青石板街道上折射出一道道或昏黃或火紅的光芒,給冷寂的雨夜添上抹抹暖意。
輕車熟路地經過“三搜”來到昨日的號舍後,陳遠文行動迅速地拿出乾燥的布巾把號舍的號板擦得乾乾淨淨,就百無聊賴地趴在號板上就著淅淅瀝瀝的雨聲漸入夢境。
忽然,一聲鑼聲響起,第二場雜文考試開始了。陳遠文一個激靈坐起來,從水壺裡倒出冷開水沾濕新麵巾,給自己洗了個臉,立馬精神起來。
府試雜文主要包括判語、詔、誥、表等公文寫作類內容,旨在考察考生處理實際政務的能力,書法和寫作能力。
其中判語?,就是模擬司法判決,通常要求撰寫五條判詞,內容涉及田土糾紛、契約訴訟等實務案例如《田土侵占判》)。需引用律法條文並結合情理裁決,體現邏輯嚴謹性?。
?而詔、誥、表?,詔?就是以皇帝名義發布的命令,如《擬封琉球王詔》,需符合皇家文書格式與語氣?;誥?,用於封贈官員或赦免罪行,強調文辭莊重?;表?,臣子向皇帝呈遞的奏章,如賀表、謝表等,要求格式規範、?
雜文的評分標準?為注重格式合規性、內容實用性及文風簡練,避免空泛套話?用典恰當?。
在這一天的考試裡,難度最大的就是判語了,因為必須要熟悉律法條文才能做出準確的判語。
明朝法律體係以《大明律》為核心,輔以《明大誥》《問刑條例》《大明會典》等法規,形成律、誥、例、令並行的綜合性法典體係。?
其中?《大明律》?是明朝根本法典,明太祖朱元璋主持修訂,洪武三十年1397年)頒行。分名例、吏、戶、禮、兵、刑、工七篇,共30卷460條,確立笞、杖、徒、流、死五刑體係,首創“奸黨”“六贓”等罪名,體現“重其所重,輕其所輕”原則,終明之世未再修訂。??
?《明大誥》?是朱元璋親撰的刑事特彆法,洪武十八年1385年)頒行,分《禦製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四編共236條。以嚴刑峻法懲治吏民,案例重罰遠超《大明律》,朱元璋死後被廢止。??
?而《問刑條例》?:弘治十三年1500年)首次製定,作為《大明律》補充條例,後續嘉靖、萬曆朝多次增修如萬曆十三年增至382條),形成律例並行體係,解決律文不足問題。??
?《大明會典》?則是行政法典彙編,正德、嘉靖、萬曆朝修訂,整合祖宗成法與累朝事例,規範典章製度,屬明代重要立法。??
陳遠文在6歲進入陳童生的私塾讀書後,在學習四書五經之餘,就精心研究《大明律》,因為《明大誥》被廢止,《問邢條例》和《大明會典》還未問世,他隻能專啃這本終明之世未再修訂過的《大明律》。
不過,好在第二場的雜文並不是府試的重點,第三場的策論,考驗考生的時事政治才是重點,所以一般隻要引用的律法條例沒有錯誤就不會扣分,至於詔、誥、表?,夫子在課堂上已經做了很多範例,隻要變換一下事項和措辭就可以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第二場的雜文考試對於大多數的考生來說都不是難事,難的是濕冷的天氣,很多考生寫著寫著就要停下來往凍得通紅的手裡哈氣,再跺一跺凍麻的腳才能繼續。
陳遠文無數次慶幸這是在嶺南地區考試,雖然倒春寒,也沒有北方那種哈氣成冰的寒冷。
中午時分,陳遠文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的題量,看著冷硬的午飯,他拿起還算溫熱的開水,一口氣喝了大半碗,飯菜是一口不敢碰,怕吃下去肚子受涼影響第三場最重要的考試,他咬咬牙,忍著饑餓繼續加油答題,終於在申時一刻把題目做完,比昨天還要快一刻鐘。
呆在號舍裡,又潮又冷,陳遠文一刻都不想多呆,他按照夫子的考前集訓的要求,把彌封區域的個人和三代信息仔細核查一遍,又按照夫子再三提醒的要注意的避諱的點把整張卷子檢查了一遍。
明朝科舉製度規定考生在答題時需嚴格遵循避諱製度,若答題時未避諱,試卷將被貼出公示並取消資格,甚至禁止再次參加考試。?
其中涉及皇家名諱的處罰力度尤為嚴厲,例如觸犯皇帝名諱者可能麵臨杖刑、除名等處罰。
?明朝科舉在避諱方麵除了涉及考生避諱外,還涉及試題避諱,也就是說主考官出題時需嚴格避開皇家名諱及尊長名諱。
例如,嘉靖年間曾因試題觸犯皇帝名諱引發處罰,順天鄉試的試題中出現“天地之道博厚也”等語句,因未避諱皇家名諱被彈劾。?
再?如山東鄉試?,官員葉經因試題被指“詆毀朝政”,遭廷杖八十並革職。?
除了考生避諱和試題避諱外,在製度執行方麵也有避諱要求,一是嚴格監督?:試題需經多級審核,主考官需承擔連帶責任;二是地域差異?:兩京主考官需回避本籍,其他省份逐步推行類似製度;三是文化影響?:避諱製度不僅限於科舉,還延伸至日常文書、奏章等場景。?
所以在明朝,不但是做考生期間,即使以後當官了,在日常的工作中,在行文寫奏章的時候都要逐字逐句審慎行事,一不小心犯了皇家忌諱,輕則撤職罷官,重則連累家人一起流放,可謂一輩子過得如履薄冰。
檢查完沒有犯忌諱的字眼後,陳遠文收拾好考籃,同樣提前交卷來到龍門前等放出去,然後沮喪地發現他這次居然是第一人,想到第一下還要等9人,湊齊10人才能放出去,又餓又困又冷的陳遠文不由得對這種不近人情的鎖院製度誹腹不已。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