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陳遠文剛散學走出書院門口,就被潘家管事攔住,坐上馬車來到琉璃廠。
一路上,任憑陳遠文如何旁敲側擊,潘管事就是不肯透露半點消息,隻說等他到了琉璃廠就知道了。
等陳遠文踏入琉璃廠後,立馬感覺不太對勁,首先就是太安靜了,平時熙熙攘攘、熱熱鬨鬨的作坊裡的師傅和學徒都不見了,要不就是工坊停工,工人回家休息,要不就是發生大事,工人們都被看管起來了。
其次,就是,等陳遠文進入琉璃廠,就聽到整齊的腳步聲,一隊隊官兵把整個工坊都包圍起來,連大門也反鎖上了。
陳遠文一看這陣勢,不由得心裡咯噔一下,他嚴重懷疑是不是他穿越的馬甲掉了,有權貴想抓住他,然後嚴刑逼供他。
那一刻,如果不是身邊的潘管事含金量太低,即使他製服了潘管事要挾,幕後黑手也不會在乎一個小管事的狗命,他都想挾持潘管事衝出去。
陳遠文看了看緊閉的大門,又看了看那一排排的官兵,認命地跟在潘管事的身後進入會客廳。
當他看到潘老太爺和一位將軍在陪同一位宮中太監模樣的人在喝茶聊天,他的心就徹底死了,在座的幾位大佬,任何一位隻要動一動手指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捏死他,甚至包括他的家人。
因此,他禮儀非常周到的準備行禮拜見各位大人物,結果卻被潘老太爺搶先扶住了,他的熱情地拉著他向那位公公介紹道“戴公公,這位小公子就是發明望遠鏡的陳遠文。遠文,快點過來拜見戴公公。”
陳遠文依言行禮,那位戴公公也沒有端著,而是頷首示意他不必多禮。
之後,潘老太爺又向陳遠文介紹那位將軍,道:“遠文,這位是廣州右衛李將軍。”
陳遠文道:“末學後進陳遠文拜見李將軍。”
李如鬆趕忙一把把他托住道:“陳公子不必多禮,說起來本官還沒有親自向公子致謝。5年前如果不是陳公子出手搭救,本官的侄兒就危矣。”
陳遠文道:“將軍太客氣了,本是醫者本份,不值一提。”
潘老太爺在一旁聽見,不由得在心裡嘀咕,這個陳遠文什麼時候居然和右衛將軍府搭上關係了,救了李將軍的侄兒又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現場有從京城來的公公,潘老太爺也不敢多問,想著今日事了後再找個機會問問陳遠文。
而此時,顯然戴公公有要務在身,要趕回京城複命,所以他咳了一聲,道:“既然人齊了,那就開始宣旨意。”
潘老太爺熟練地拉著陳遠文跪在早已經準備好的香案後,戴公公請出聖旨,抑揚頓挫地朗讀起來。
一大堆虛頭巴腦、雲山霧罩的用語裡,陳遠文捕捉到重點,首先這是一道中旨。
所謂中旨是指?皇帝繞過內閣票擬程序,直接由宮廷發出並交付執行的諭旨?,體現了皇權的專斷性,常引發官僚體係與皇權的衝突。??
中旨的核心特征是繞過內閣票擬即內閣草擬意見的常規程序),由皇帝或內廷直接下達,具有最高行政效力但合法性常受質疑。其本質是皇權對官僚製度的乾預,明代文獻中亦稱“內批”“內降”等。??
皇帝通過司禮監等內廷機構直接傳達旨意,內容涵蓋官員任免如“傳奉”)、政令頒布或奏章批答。??
陳遠看到宣旨的是太監而不是官員就知道這不是明發的旨意。
其次,就是旨意的內容,為了保護望遠鏡和透明玻璃的技術不外泄,潘家特意把琉璃廠6成收益獻給皇室內庫,然後潘家和陳遠文各占2成收益,皇室內務府決定將琉璃廠實行嚴密監控,以後安防工作由廣州府錦衣千戶所和廣州右衛合作,工匠和家屬將會集中居住和管理,琉璃廠生產的產品優先供應內務府,其餘產品再投放市場。
陳遠文知道為什麼這件事隻能發中旨了,即使潘老太爺是自願貢獻股份給皇室內庫以謀求某些利益,但是這種涉嫌奪人產業的旨意,肯定會遭到朝廷正直的禦史和文官的抵製。
至於潘老太爺是不是自願,這個陳遠文一點都不想追究,因為一來並沒有損害自己的利益,他的二成的份額沒有減少,二來就是潘老太爺既然這樣做,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相信作為有名的海商,財富已經不是他最大的需求,他需要的是背後的力量的支持。
果然,很快,那位戴公公就掏出一紙憑證類的東西遞給潘老太爺,道:“這是聖上禦賜,內務府發給潘家的皇商憑證。”
明朝皇商屬於特殊商人群體,雖從事商業活動但享有官員特權,其地位高於普通商人。?
皇商由內務府直接管轄,常被授予五品以上官職,其商業行為實質是代行政府職能。他們需承擔為皇家采辦物資、進貢等義務,例如為邊軍運送糧草的“開中製”中,皇商可憑倉鈔換取鹽引進行貿易。?
普通商人需承擔重稅且受官府壓製,而皇商通過與官僚體係綁定獲得免稅、優先貿易等特權。例如曆史上,山西皇商因支持清朝入關提供軍需物資而獲得清廷信任,形成“亦官亦商”的雙重屬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潘老太爺看著手上的皇商的許可證,內心狂喜,有了這個身份,他們潘家的位置就穩了,可以說在整個廣東省的商界都是獨一份的存在。
宣完旨意後,戴公公就在李將軍的陪同下離開琉璃廠,隻留下四名大內護衛,指明是用來保護望遠鏡的發明者陳遠文的,陳遠文知道這是朝廷的眼線,防著他泄密,反正他覺得自己一身正氣,事無不可對人言,也就坦然接受,躬身道謝。
最後會客廳隻剩下潘老太爺和陳遠文,還有那4名護衛,潘老太爺擔心陳遠文對他沒有和他商量,就把琉璃廠的6成股份讓給皇室內庫的事情起芥蒂,就向他解釋,當時事情上報得太急,也來不及和他商量,隻和徐知府商量就報上去了,又說了他的顧慮,擔心利益太大,他們潘家護不住。
陳遠文連忙回應,說他很理解和支持潘家的做法,畢竟比起皇商的身份和地位,琉璃廠的6成收益就不算什麼了,有些東西是錢買不到的,例如社會地位,要不然就不會那麼多人去擠科舉這條路了。
在古代士農工商,商人是地位最低的,在封建皇朝很多豪商都是皇室磨刀霍霍的肥羊,如明朝的首富沈萬三,還有清朝的胡雪岩。
究其原因,陳遠文想,應該是他的地位匹配不起那麼多財富,簡言之就是護不住。
所以基本所有的富商背後都會站著一位或以上的官員或權貴,平時收益大部分都貢獻給他們背後的勢力,但是官員或權貴一旦出事,他們卻是最早被拋出來、任人魚肉的棄子。
很顯然,徐知府的能力並不能為潘家拿到皇商的身份,所以眼光毒辣的潘老太爺才抓住這次機會,寧願用望遠鏡和透明玻璃這種巨大利益來換取皇室的支持。
這樣潘家在京城搭上皇室內務府,地方上又有徐知府的支持,才能真真正正成為廣州府商家的領頭羊。
潘老太爺可能也覺得這次皇商能成主要是借了陳遠文的光,就問陳遠文是否有需要潘家提供幫助的地方,陳遠文本想說不用,但轉念想到陸笙和黎湛對越秀書院的向往,就向潘老太爺說出想為自家表哥和未來二姐夫求兩份越秀書院借讀的推薦信。
潘老太爺本來已經做好了被陳遠文獅子大開口,損失一大筆錢財的心理準備,結果想不到他居然隻為求兩份推薦信,心裡自嘲自己這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