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文要為徐知妍製作的就是萬花筒,這個他前世曾經在視頻上看到過,而且還一時技癢為親戚家的小孩製造過。
製作方法也很簡單,材料有薄鏡3麵、透明玻璃球若乾、硬紙板、彩色包裝紙,透明薄紗和小刀。
步驟就是:一是先將3麵長寬一樣的鏡子對在一起,用帶子固定住,使之成一個三角空心體,要注意,使鏡子的映照麵朝向內側。
二是空心體的一頭,卡一個玻璃球,也用帶子固定。
三是三角體的外麵卷上硬紙板,使玻璃球隻露出一點;
四是另一頭空心處粘上透明的薄紗,並挖一個觀察洞;
五最後在三角體的外層粘上好看的彩色紙,用透明帶子固定住就可以了。
他將這個簡陋版的萬花筒放在右眼觀察,一邊看一邊轉動筒身,果然看到熟悉的繽紛的對稱圖像,很好,一次就成功了。
萬花筒的工作原理基於光學中的?反射定律?,即光在平麵鏡表麵發生反射時,入射角等於反射角。三麵鏡子以特定角度通常為60°)排列成三角棱柱,光線在鏡麵間多次反射,使筒內彩色碎片如玻璃珠)的影像重複疊加,生成對稱圖案。轉動筒身時,碎片位置改變,反射路徑隨之變化,從而產生動態視覺。
他把這個朝代的第一個萬花筒遞給已經虎視眈眈,等在一旁的徐知妍,示意她像他剛才那樣放在眼前,邊看邊轉動。
果然,萬花筒的千變萬化的圖案對任何小孩都有致命的吸引力,徐知妍邊看邊發出驚歎聲,愛不釋手的模樣讓一旁的潘老太爺也忍不住伸長脖子想看一看,但沒好意思上手和外孫女搶。
良久,徐知妍才放下萬花筒道:“陳大哥,這是什麼神物!居然如此神奇。”
陳遠文一心二用,一邊繼續擺弄桌上的其它製作材料,一邊回答道:“萬花筒,或者叫萬華鏡也可以,看你喜歡,畢竟是送給你的生日禮物,名字你來定。”
徐知妍興奮地道:“名字真的由我來定嗎?”
陳遠文肯定道:“是的,你是琉璃廠的東家之一嘛。”
徐知妍開心地道:“太好了,我要叫它萬花筒。”
而陳遠文此時已經讓馮寧叫來了工坊的幾個大師傅,讓他們在一旁觀看他製作萬花筒,他邊示範邊解說,道:“這是作坊接下來的新產品,一定要認真學。”
他裁割了三塊長120毫米、寬30毫米的鏡子玻璃,搭成三角棱柱。棱柱外麵用牛皮紙包緊,他提示師傅們也可以在棱脊上用其它紙固定。
之後,他用厚紙卷製一個內徑40毫米、長135毫米的圓筒,將三角棱柱裝進圓筒。在筒的一端,裝一塊直徑40毫米的圓形透明玻璃片和一個圓紙環,作為觀察孔;在另一端,緊貼著棱柱也裝一塊圓形透明玻璃片,放入一些彩色碎玻璃,隔開少許,再裝上一塊圓形毛玻璃片。玻璃可用硬紙環擋住,使它不掉下來。
到此,又一隻萬花筒就製成了。他將這隻萬花筒遞給早已等候在一邊的潘老太爺,示意他將一隻眼睛貼近觀察孔,用手轉動萬花筒或用手指輕輕彈敲萬花筒,就能看到美麗的、變化無窮的各種彩色圖案。
潘老太爺按照陳遠文的指令將眼睛湊到萬花筒的觀察孔,輕輕轉動筒身,然後就看到了筒內神奇的變化多端的彩色圖案,他又換了一種方法,用手指輕輕彈敲筒身,隨著筒內彩色玻璃碎的流動,觀察孔裡呈現又一番的美妙景象。
“好,此物甚妙。”潘老太爺想著過一段時間就是宮中小太子的生辰,他覺得如果將此物奉上,哄好太子爺,聖上肯定會龍顏大悅。嗯,等會和遠文商量一下。
此時,陳遠文針對琉璃廠有很多彩色琉璃珠廢品的情況,特彆示範製作了一款滾珠萬花筒。
結構與剛才兩款萬花筒一樣,隻是將彩色紙屑或彩色玻璃碎換成小的彩色玻璃珠4~5粒即可。
前麵步驟都一樣,隻是把萬花筒上的毛玻璃片和碎屑,對準三角棱柱底部中心,裝上一粒大的彩色玻璃珠,使它既能轉動,又不會滑出即成。用手指撥動玻璃珠,就能通過觀察孔,看到各種彩色圖案。
之後,陳遠文就沒再動手,他向幾位大師傅介紹了其它的幾款萬花筒的製作方法,如暗箱型,則將萬花筒的主體前端裝著內有標的物芯),如玻璃珠的,被稱為暗箱的盒子,通過旋轉,使圖案瞬息萬變,賞心悅目。
還有婚禮型,即在兩個筒的中央裝有標的物,一側的筒由2片鏡片組成,而另一側通常由3片組成。兩個人可從兩端同時欣賞,多作為祝賀結婚的禮物贈送,從而得到婚禮萬花筒的稱呼。
其實在前世還有蜻蜓型萬花筒,不用萬花筒通常使用的鏡片,隻裝有帶切口的玻璃片。透過它所看到的景色,同樣的圖像會變成無數多個。這是在萬花筒誕生之時就有的視覺玩具,玻璃片多是被切成格子狀的,也有的是切成龜甲狀或隻是縱向切割。被切割的玻璃片看起來像蜻蜓的眼睛複眼),所以被稱為蜻蜓型,但是陳遠文不打算開發那麼多,還是留給師傅們以後去發明創造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此時,幾位大師傅已經在陳遠文的指導下開始動手製作這三款萬花筒,並且細細觀察成品的效果。
陳遠文發現,果然專業的事情還得交給專業的人士,幾位大師傅一上手就會,一會就有很多發散的想法。
例如師傅甲提出,第一款的彩紙完全可以請畫師繪製精美的畫卷,如花和動物,甚至美人圖案,哇,春宮圖萬花筒,這會不會很勁爆,畫麵太美,陳遠文隻好輕咳幾聲打斷師傅甲的滔滔不絕。
嗯,這位大師傅很會貼合市場大客戶權貴們的隱秘需求,適合做創意總監,市場定位很準。
而師傅乙則提議,萬花筒通常使用的鏡片,可以嘗試換成帶切口的玻璃片,這樣透過它所看到的景色,同樣的圖像可能會變成無數多個,喲,這不就是陳遠文剛才想到的蜻蜓型萬花筒的雛形嗎,嗯,這個師傅很有創新思維,適合做技術總監,有前途。
而師傅丙則提出,萬花筒的製作需要按材質分檔次製作和售賣,搭配各檔次不同的外包裝盒,這樣才能吸引不同客人光顧。咦,這位大師傅居然還懂針對不同客戶層設計不同產品,果然人才處處有,隻是缺乏發現人才的目光。
對此,陳遠文肯定了三位大師傅的意見,同時吩咐潘管事,從這個月起給三位大師傅加薪二成,讓他們各自帶學徒把這幾種萬花筒造起來,人手不夠就到工坊家屬區招人,再不夠就到棚戶區招人吧,流民隻要有工作就可以向官府申請戶籍了。
那塊橫在工坊和家屬區的棚戶區始終是琉璃廠的不安定因素,陳遠文不忍心驅逐這些可憐人,所以他和潘老太爺商量,如果機會成熟,準備把地買下來,擴大工坊和家屬區,開發更多產品就可以安置更多流民轉為有戶籍的良民,這也是徐知府的政績。
安排完相關事宜,潘老太爺才輕聲和陳遠文講起想將萬花筒送去皇宮固寵的事,陳遠文想了想,現在那位朱厚照太子才3歲吧,應該喜歡萬花筒,他點頭同意了,而且他猜測就算不同意,估計他身邊的四大護衛也會把這件事上報,所以還不如自己識趣點主動獻上,雖然不是啥利國利民的發明創造,但在聖上麵前時不時刷刷存在感還是很有必要的。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