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棠跟著沈廷舟學機床原理的日子過得充實又飛快,而她的毛衣生意,也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出圈”了。
這天周末,林曉棠剛把給張科長愛人織的棗紅色圍巾收尾,院門外就傳來一陣陌生的腳步聲。開門一看,是個穿著灰色工裝的中年男人,手裡提著一個布包,身後還跟著家屬院的劉嬸。
“曉棠,這是農機廠的老周,他特意來找你訂毛衣。”劉嬸笑著介紹,“老周的媳婦是我遠房表妹,聽我說你織的毛衣又好又合身,特意托他來的。”
老周連忙上前,把布包遞過來:“林姑娘,我聽我媳婦說,你織的兒童毛衣圖案好看,成人款也紮實,我想給我家小子織件帶拖拉機圖案的,再給我媳婦織件藏青色的開衫,你看能織不?”
林曉棠又驚又喜——她的毛衣訂單大多集中在自家工廠和家屬院,還是第一次有外廠的人來找她訂。她接過布包,裡麵是兩團優質毛線和五斤糧票,還有一張寫著尺寸的紙條,字跡工工整整。
“能織,您放心。”林曉棠拿出登記冊,“拖拉機圖案我得琢磨兩天,開衫是普通款,您要是著急,我先織開衫,兒童款後麵跟您的訂單排在一起,大概半個月能完工。”
“不著急不著急,質量好就行!”老周笑得合不攏嘴,“我聽說你還幫同事改毛衣,手藝肯定錯不了。我在農機廠問了,好多工友都想訂,我先幫他們探探路,要是織得好,以後還來麻煩你。”
送走老周,林曉棠心裡滿是激動。她拿著登記冊給劉桂蘭看:“媽,農機廠的人都來找我訂毛衣了!以後咱們的生意說不定能做更遠。”
“這都是你手藝好,為人實在,大家才信任你。”劉桂蘭看著登記冊上新增的訂單,眼裡滿是欣慰,“不過訂單多了,你可得注意身體,彆熬太晚。”
“我知道,我會安排好時間的。”林曉棠笑著說。她心裡已經有了打算——白天在技術科學機床知識,晚上抽兩小時織毛衣,周末再集中趕進度,既能兼顧學習,又不耽誤訂單。
為了織好拖拉機圖案,林曉棠特意跑到車間,對著停在角落的舊拖拉機畫草圖。沈廷舟看到她蹲在地上畫畫,好奇地走過去:“你這是畫什麼?”
“農機廠的客戶訂了件帶拖拉機圖案的兒童毛衣,我得照著實物畫,這樣織出來才像。”林曉棠舉起草圖,“沈科長,您看這個拖拉機的輪子,我用黑色毛線織實線,車身用灰色,煙囪加個紅色的小尖尖,會不會好看?”
沈廷舟看著草圖,忍不住點頭:“想法不錯,不過拖拉機的履帶可以用‘麥穗針’織,這樣更有立體感。你要是不知道怎麼起針,我可以幫你問問我母親,她以前織過類似的花紋。”
“真的嗎?那太好了!”林曉棠眼睛一亮,“謝謝您,沈科長,您總是幫我。”
“舉手之勞。”沈廷舟笑著說,“不過彆因為織毛衣耽誤了學機床原理,有不懂的地方,隨時來問我。”
在沈廷舟的幫忙下,林曉棠很快掌握了麥穗針的織法。她先用灰色毛線織出拖拉機的車身,再用黑色毛線織履帶,最後用紅色毛線繡出煙囪和車燈,一個栩栩如生的小拖拉機圖案就成型了。
半個月後,老周來拿毛衣時,看到兒童毛衣上的拖拉機,驚喜得直拍手:“林姑娘,你這手藝絕了!跟真的拖拉機一模一樣,我家小子肯定喜歡!”他拿著開衫在身上比了比,更是滿意,“這開衫的針腳又密又齊,比商店裡賣的還合身!”
老周回去後,立刻把毛衣拿到農機廠炫耀。工友們看到這麼精致的毛衣,都動了心,紛紛托老周幫忙訂:“老周,幫我訂件帶齒輪圖案的,我家漢子是機修工,肯定喜歡!”“我要給我閨女訂件帶小花的,就要林姑娘織的!”
沒幾天,老周就帶著五個工友的訂單來找林曉棠,手裡的毛線和糧票堆了滿滿一桌子:“林姑娘,你可得多辛苦辛苦,大家都信得過你,說非你織的不穿。”
“您放心,我一定織好。”林曉棠拿出新的登記冊,專門開辟了“外廠訂單”一欄,“以後外廠的訂單我單獨登記,保證不跟廠裡的弄混,交貨時間也會提前跟大家說清楚。”
隨著農機廠的訂單越來越多,林曉棠的名聲也傳到了周邊的化肥廠和紡織廠。有個化肥廠的女工甚至特意騎著自行車,跑了十多裡路來訂毛衣:“我聽農機廠的姐妹說,你織的毛衣又暖和又好看,我想給我家老人織件加厚的,冬天穿能抗凍。”
林曉棠特意選了最厚實的羊毛線,還在毛衣裡麵加了層薄絨:“您家老人要是怕冷,我再織個帽子和圍巾,一套更暖和。”
女工感動得不行:“林姑娘,你太貼心了!就衝你這態度,以後我身邊人訂毛衣,我都推薦你!”
訂單多了,林曉棠也遇到了新問題——外廠客戶不方便每天來家屬院看進度,總有人托老周打聽“毛衣織到哪了”。為了讓大家放心,林曉棠每周都會寫一張“訂單進度表”,托老周帶到農機廠,上麵寫著每個客戶的訂單狀態,比如“拖拉機圖案毛衣已完工,待交付”“藏青色開衫織到袖子”,讓大家一目了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沈廷舟聽說她的做法,忍不住稱讚:“你這辦法很周到,既減少了客戶的顧慮,也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條理。以後要是外廠訂單越來越多,還可以找兩個手腳麻利的鄰居幫忙,你負責設計和把關,這樣能省不少時間。”
“我也是這麼想的!”林曉棠笑著說,“我已經跟之前幫我繞線的張嬸和陳姐說了,等她們有空,就幫我織簡單的平針部分,我給她們算手工費,這樣我就能有更多時間學技術了。”
看著林曉棠既能把毛衣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又能兼顧技術學習,沈廷舟心裡滿是欣慰。他知道,林曉棠就像一顆頑強的種子,不管在什麼環境裡,都能努力紮根,開出屬於自己的花。
這天晚上,林曉棠織完最後一件外廠訂單,看著登記冊上“已完成”的標記,心裡充滿了成就感。劉桂蘭端來一碗熱湯:“累了吧?快喝點湯暖暖身子。你現在不僅能在技術科站穩腳跟,毛衣生意也越做越大,媽真為你高興。”
林曉棠接過湯,喝了一口,心裡暖暖的。她看著窗外的月光,忽然想起第一次織毛衣時的場景——那時她隻是想賺點糧票補貼家用,沒想到現在能把毛衣生意做到外廠,還能跟著沈廷舟學技術,離轉正的目標越來越近。
她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但隻要保持這份踏實和努力,不管是毛衣生意,還是技術學習,她都能做得更好。而那些來自外廠客戶的信任,那些沈廷舟的悉心教導,還有母親的默默支持,都是她前進路上最溫暖的動力,推著她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來。
喜歡八零旺夫:搞廠帶娃雙開掛請大家收藏:()八零旺夫:搞廠帶娃雙開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