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依舊在廣袤的凍土荒原上呼嘯,卷起細碎的冰晶,打在臉上帶著微微的刺痛。然而,在寒溟關內臨時搭建的、燃著溫暖炭火的指揮大帳中,氣氛卻截然不同。一張巨大的、由堅韌獸皮拚接而成的輿圖鋪展在長案之上,上麵墨跡猶新,勾勒著剛剛由陳承安與顧太師親手丈量、繪製的寒溟關及其周邊數百裡山川河流、地形地貌。
數日不眠不休的飛天遁地、實地踏勘,兩位天靈境強者的足跡幾乎踏遍了這片土地的每一寸角落。此刻,他們正立於輿圖前,陳承安手中執著飽蘸濃墨的硬毫筆,顧太師則手持朱砂筆,兩人如同最高明的丹青聖手,又似執掌乾坤的造物主,正將腦海中的宏偉藍圖,一筆一劃,細致地添在這片象征著未來的“畫布”之上。
陳承安的目光銳利如鷹,手指沉穩地落在輿圖寒溟關西南方向、一條由雪山融水彙聚而成、水量充沛且落差顯著的大河——“滄瀾江”的沿岸區域。
“工坊區,當立於此!”他的筆鋒帶著決斷的力量,在江畔勾勒出一片規整的方塊區域。
水力樞紐:“太師請看,此處江流湍急,河床陡峭,正是架設大型水輪車水輪機)的絕佳之地!”他筆尖在幾處關鍵位置重重一點,“以此為核心,引渠開溝,建立水力驅動網絡。巨大的水輪晝夜不息,可為整個工坊區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緊鄰水輪,先立紡紗、織造大坊!”陳承安在方塊內細分,“棉花收獲後,在此去籽、彈棉、紡紗、織布,一氣嗬成!水力帶動紡紗機、飛梭織布機,效率百倍於人力!”
“牧場所產牛羊皮,需在此處鞣製、硝製、裁剪、縫紉。”他畫出另一片區域,“水力可驅動大型滾筒、捶打器械,加速鞣製過程,產出堅韌耐用的皮革甲胄、靴履、馬具、囊袋。”
木作與器械:“此處設大型木工坊及器械維修坊。”筆鋒遊走,“水力帶動鋸木、刨光、鑽孔器械,打造車輛、農具、工程器械部件乃至民用家具,亦可維修軍械。”
食品加工:“臨近倉儲,建磨坊、榨油坊、肉脯熏製坊。水力推動石磨碾磨穀物,榨取油脂,效率極高。”
筆鋒稍移,指向工坊區與寒溟關內城之間的緩衝地帶。
“此乃倉儲轉運區!”
巨型倉儲:“需築高大、乾燥、堅固之倉廩數十座!”陳承安畫出密集的倉庫符號,“棉花、布匹、皮革、糧食、山貨、工坊成品……分門彆類,有序存儲。臨近工坊與關隘,轉運便捷。”
車馬場與貨棧:“倉儲旁,設大型車馬場、貨棧。”他標注道,“供商隊集結、裝卸貨物、牲畜休憩。乃工坊區與內外商貿之咽喉。”
朱筆在顧太師手中輕點,落在寒溟關內城核心及幾條主乾道兩側。
“內城商圈,繁華所係!”
主街商肆:“沿此主街,”顧太師朱筆勾勒出關內最寬闊的街道,“兩側興建三層以上之石木樓宇,招引四方行商坐賈。綢緞莊、糧行、鹽號、藥材鋪、南北貨棧、錢莊……凡民生所需,一應俱全。此乃關內商貿核心,需氣派規整,彰顯寒溟氣象。”
特色街區:“此區域,”他圈出臨近主街的一片,“可規劃為匠作精品區,彙聚金銀首飾、玉器雕刻、精工兵器、文房四寶等高端匠鋪。”
市集廣場:“城中心,辟大型廣場,”朱筆重重一點,“日常為小商販擺攤設點之集市,年節可舉辦廟會、慶典,聚攏人氣,繁榮市井。”
陳承安接過話頭,筆鋒轉向內城靠近軍營和關隘指揮中樞的區域,但刻意保持了一段距離。
“青樓酒肆,不可或缺,然需置於此處。”
特定區域:他畫出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塊,“此區臨近繁華,卻非核心要道,便於管理。興建酒樓、客棧、茶肆、戲園。”
功用:“非僅為娛情,”陳承安語氣平靜,“實乃消息彙聚、商談密議、犒賞士卒、接待四方來客之要地。上等酒樓需雅致,可接待貴客商賈;尋常酒肆需熱鬨,供軍士百姓消遣。嚴格管理,禁絕滋事擾民。”
顧太師朱筆一點,落在輿圖上一處距離關隘稍遠、但礦藏標記豐富且有溪流經過的山坳。
“冶鐵重地,關乎命脈,置於此!”
遠離關隘:“冶鐵爐火熾熱,煙塵巨大,且有爆燃之險,故需遠離主城區及密集軍營。”顧太師解釋道。
水力鼓風:“然此地溪流落差足,”他指向山溪,“可築壩蓄水,建立水力鼓風係統!以水力驅動巨大風箱,向高爐鼓入強勁氣流,較之人力、畜力,爐溫更高,熔煉更快更徹底!此乃軍工之基,甲胄、兵刃、農具、工坊器械,皆賴於此!”
配套:“依山建采礦場、選礦場、焦炭窯若有煤源)、工匠營房,形成完整鏈條。需重兵把守,嚴防技術外泄與破壞!”
最後,陳承安的筆鋒回歸廣袤的凍土,在輿圖上圈出大片向陽坡地、河畔灘塗和經過勘測確認的潛在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