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冥淵見陳承安已初步吸納了那縷大道真意,周身氣息變得愈發深邃縹緲,眼中欣慰之色更濃。他起身,獨臂一揮,一股無形的力量便裹住陳承安,而洛洛則是站在他的身側。實際上洛洛的修為沒辦法用普通的境界來衡量。畢竟洛洛曾經站在巔峰,當年的冰火丹皇可是已經一隻腳踏入道境的存在。如今的洛洛真實修為處於造化中境,隻要慢慢積累踏入道境毫無瓶頸。
陳冥淵的境界則是無法用普通修士衡量,他是天地法則選中的冥界之主,嚴格來算應該是天地神邸,冥界法則隨手便可用處,已然處於道境的存在,自身修為是自身修為,作為陳家原本的天驕,其資質自不用說,原本的修為也是不弱。
“大道真意需與天地共鳴,方能化為己用。承安,為父帶你去一個地方,那裡是冥界陰陽交彙之核心,或許能助你真正窺得幾分輪回生死的玄奧。”
話音未落,周遭景象驟然模糊,空間轉換。陳冥淵帶著陳承安與洛洛一起直接撕裂虛空傳送而走。下一瞬,三人已置身於一條浩瀚無邊的河流之畔。雖然陳承安一直未改口稱呼他為父親,但是他身為長輩自然不會有其他說辭,一直儘最大能力做一個父親該做的事情。
陳承安眼前這條河,看不到源頭,也望不見儘頭,河水呈現出一種奇特的渾濁,一半是沉鬱的死寂灰黑,一半卻又詭異地閃爍著點點微弱的生命銀光。河水中,無數虛幻的魂影沉浮,哀嚎、哭泣、呢喃、解脫般的歎息……種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直擊靈魂深處的背景音浪。濃鬱的陰氣與一種奇異的生機在此處矛盾而又統一地共存著。
“忘川。”陳冥淵的聲音在這片天地間顯得格外肅穆,“生與死的界限,陽世與陰間的交彙,遺忘與銘記的河流。此地蘊含的陰陽大道,最為純粹直觀。”
陳承安站在岸邊,隻覺得靈魂都在震顫。此處生死之力糾纏在一起,生生滅滅時刻不息,其中的道韻激蕩,讓冰火造化鼎在他丹田內自發嗡鳴,鼎內的混沌不滅火苗更是劇烈搖曳,仿佛受到了極大的吸引。他體內的靈力,乃至神識,都前所未有地活躍起來,對周遭那磅礴而原始的陰陽法則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而此刻的陳承安望著這條河,似乎覺得這裡缺少了什麼。
“靜心,感受。”陳冥淵的聲音如同洪鐘,敲在陳承安心神之上,“陰非絕滅,陽非獨生。陰陽輪轉,死生相繼,方為大道。”
陳冥淵安頓好了陳承安,便對旁邊的洛洛示意,兩個人悄悄退走,遠遠地守護著陳承安。
陳承安盤膝坐下,閉上雙目,全部心神沉入對忘川的感悟之中。他的神識小心翼翼地向忘川探去,瞬間便被那浩瀚的陰陽氣息包裹、衝刷。
他“看”到了極致的死寂,那是萬物終末的歸宿,是一切活動停止的絕對之陰。
他也“看”到了在那死寂之中孕育的點點生機,那是靈魂洗去塵埃、準備重入輪回的希望之種,是絕對的陰中蘊藏的一縷陽。
他更“看”到了河水奔流不息,攜帶著無數的“死”與“生”,將它們攪拌、融合、分離、再融合,混沌無比,若是想要將這些再次拆分,怕是大能也無法做到。
陳承安直直盯著這糾纏在一起的生死,漸漸地腦海中想起了道家的陰陽魚,陰陽雙魚互相追逐,其交界處便是這種生死相隨的混沌所在。
陳承安的神識在忘川的浩瀚氣息中沉浮,陰陽生死之力如狂濤般衝刷著他的意識。他緊守心神,腦海中那幅陰陽魚圖景愈發明晰——雙魚首尾相銜,追逐輪轉,流轉不息。生死糾纏之處混沌朦朧,似蘊藏著天地至理,正是陰陽轉換、生生不息的玄奧體現。
他沉浸在這圓融流轉的道韻之中,感悟著“陰非絕滅,陽非獨生”的深意。然而,就在這感悟愈發深刻之際,一個截然不同的念頭,如同劃破夜空的電光,驀地在他心間閃現:
陰陽輪轉固然是大道常理,但那交融混沌並非唯一終點。若陰陽不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追逐交融,而是……彼此對峙?相互碾壓?那糾纏不清的生死混沌,又將發生何種變化?
此念一出,宛若石破天驚!
神識海中,那幅原本和諧流轉、圓融無礙的陰陽魚圖驟然一滯!仿佛宇宙運轉的法則被強行撼動了一瞬。
轟!仿佛開天辟地的一聲巨響在他神魂深處炸開。那圓融的太極圖景猛地崩解,陰陽雙魚竟脫離彼此追逐的軌跡,驟然上下分開。陽清上升,陰濁下沉,中間隔開一片混沌未明的虛空。
與此同時,外界的忘川河水仿佛受到無形牽引,竟以陳承安為中心緩緩旋轉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遠處的陳冥淵目光一凝,低聲道:“要開始了。”
就連洛洛這位曾經的女皇也略顯緊張地抓了抓衣角,她能感覺到一股令人心悸的力量正在蘇醒,但隨即便又放開,麵色變得平靜而緩和。她的這一係列動作都被陳冥淵看在眼中。眼前這人雖然他有些看不透,但他相信自家兒子的眼光,能與自己家兒子在一起之人應該不是普通凡夫俗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承安的神識此刻已徹底沉浸在那驚人的變化中。分開的陰陽二氣並未消散,反而在上方凝聚成一片熾白灼熱、至陽至剛的磨盤,下方凝聚成一片幽暗深邃、至陰至寒的磨盤。
兩片磨盤緩緩轉動,方向截然相反,發出陣陣低沉轟鳴,仿佛來自太古的歎息。磨盤之間,那片混沌虛空被無形之力拉扯、擠壓!
“陰非絕滅,陽非獨生……然,物極必反,陰陽亦可分判!”陳承安心神激蕩,過往所閱無數道家典籍的精義在心間流淌。
《道德經》有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乃生成之道。然《周易·係辭》亦言:“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乾坤陰陽乃易之根本,若陰陽混沌為一,則乾坤不顯。反之,若陰陽徹底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