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承安隻覺得周身空間一陣劇烈扭曲,先前五行之力帶來的充盈感尚未完全平息,整個人便被一股無法抗拒的柔和卻又磅礴的力量裹挾、拉扯。
天旋地轉,感官完全失靈。視覺所見並非黑暗,而是無數破碎、扭曲的光影色塊,如同打翻的調色盤被投入激流;聽覺中充斥著嗡鳴與仿佛來自遠古的、破碎的空間撕裂聲;身體感覺不到上下左右,時而像是被無限拉長,時而又被壓縮成一點。
這種體驗遠超任何高速移動,這是根本性的“位移”,是空間結構本身在對他進行搬運。
不知過了多久,也許是一瞬,也許是萬年,所有的紊亂感驟然消失。
他重重地摔落在實地上,五臟六腑都仿佛移了位,強烈的眩暈感讓他趴在地上乾嘔了數下,才勉強抬起頭。
眼前的景象讓他瞬間屏住了呼吸。
他並非身處任何已知的地形。腳下是一片光滑如鏡、卻倒映不出任何影像的漆黑平麵,無限延伸。頭頂沒有日月星辰,隻有一片混沌的、緩慢流動的灰色霧氣,散發出朦朧的微光,照亮了這個詭異的世界。
而最令人震撼的,是空間本身。
在他前方不遠處,一道巨大的、如同水晶碎裂般的“疤痕”貫穿了視野。疤痕內部的景象完全錯亂,能看到遠方的黑色地麵被折疊了上來,甚至垂直地“掛”在視野中,一些散落的發光碎屑在那片區域以違反常理的方式運動,時而瞬間消失,又在另一處毫無征兆地出現。
更遠處,偶爾會有空間如同水麵般蕩漾起漣漪,波紋所過之處,物質的形態會發生短暫的扭曲。
這裡,是一片混亂的空間法則顯化之地!
一個宏大而淡漠的聲音,仿佛自虛空本身發出,直接響徹在他的識海之中:
“空間無形,承載萬物;至大無外,至小無內。悟其紋,可縮地成寸;感其變,可咫尺天涯。然空間亦為囚籠,踏錯一步,萬劫不複。在此參悟,掌握‘虛空步’,踏過前方‘亂空域’,即為通過。”
聲音消散,留下陳承安獨自麵對這片法則混亂的詭異空間。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知道,這試煉絕非讓他完全悟透浩瀚無邊的空間大道,那絕非他現在這個境界所能企及。那聲音提到了“悟其紋”、“感其變”,最終目標怕是一種道法的運用和掌握,而且這應當是一種基礎道法,關於空間的幾處道法。
陳承安盤膝坐下,仔細感悟其中奧妙,但見前方空間不停地扭曲,以一種無法理解的形式流動。
是的,就是流動,空間如同水流一般在扭曲翻滾,緩緩流動。
而空間在流動的過程中,還有似乎十分微薄壁障一般的屏障在相互碰撞,然後折彎。
他回想起曾在昆侖墟看過的一本名為《虛空衍義》古籍的殘篇中看到過零星的記載:“空間非空,乃有層次,疊疊重重,謂之‘褶’;其上有痕,萬物運動皆留其跡,謂之‘紋’。感知其褶,順應其紋,可省力而行,乃至瞬達……”
道理似乎簡單,但如何感知?如何順應?若想感知,隻能以自身置入其中仔細體會。
他嘗試著向前邁出一步。
就是這尋常的一步,卻異變陡生!他明明向前踏步,身體卻猛地向左側平移了數丈,險些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而且周身傳來的撕裂感讓他猛地明白了,若不是在之前吸收那一道鴻蒙紫氣將身體重新淬煉,怕是這一下空間之力便會將自己傷到,更彆提感悟了。當下心中凜然,不過他也的的確確通過剛才的觸碰知曉了空間力量的一點點運行方式,那是一種整體的,完全統一的一種方式。
“空間是扭曲的!”他心中凜然。這裡的空間結構並不平坦,他的常識在這裡是致命的錯誤。而且這種扭曲便是一種統一的力量合集。
他不再貿然行動,而是盤膝坐下,閉上雙眼,努力釋放出自己那相對微弱的神識,去“觸摸”周圍的空間。
起初,神識所及之處,隻是一片虛無和混亂,各種錯亂的空間波動幾乎要將他的神識撕碎、帶偏,讓他頭痛欲裂。這就像試圖在狂暴的漩渦中分辨出一股細流的方向。
但他沒有放棄,想起《虛空衍義》中“靜心凝神,以意合空”的告誡,他不再強行探知,而是將神識緩緩收攏在周身極小範圍內,如同盲人用心去觸摸一件複雜器物的表麵紋理。
時間一點點流逝。在這片沒有晝夜交替的空間裡,陳承安完全沉浸在一種玄而又玄的感知中。
漸漸地,在那一片混沌狂暴中,他捕捉到了一些極其細微的“規律”。
某些方向的空間波動似乎更“順滑”一些,而另一些方向則充滿了阻滯和危險的“褶皺”。他“看”到了之前那道空間疤痕散發出的、肉眼不可見的扭曲力場,也“感覺”到遠處那些空間漣漪擴散時帶來的、細微的規則變化。
他甚至能模糊地感知到,空間並非完全連續,在某些極細微的尺度上,它似乎也存在某種“脈絡”或“節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就是‘空間之紋’嗎?”他心中似有所悟,“並非實際存在的線條,而是空間結構本身運動、變化的某種趨向性和規律性的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