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樓內,斂息陣的光暈微弱地波動著,將黃一夢的氣息與外界隔絕。她並未因暫時的安全而鬆懈,腦海中飛速梳理著已知的線索。
陰蠡,築基散修,目標明確:祭壇石柱與她本人。
其對石柱的興趣似乎源於所謂“上古巫祭之道”,那對自己呢?是因為解蠱之事,還是…他察覺到了什麼更深層次的東西?
比如安魂定魄燈?雖然此燈已被精心遮掩,但築基修士的靈覺不容小覷。
硬拚絕無勝算,唯有智取,或…伺機遠遁。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幾個原本偷偷張望的孩童已被聞訊趕來的婦人緊張地拉走,躲回了自家的吊腳樓。
但其中一個小女孩掙紮間,嘴裡似乎無意識地哼唱著一段不成調的、發音古怪的歌謠,依稀能聽到幾個重複的音節“…黑水潺潺…蛇眠眠…石眼開…”
黃一夢心中微微一動。孩童的歌謠,往往是古老傳說或部落曆史最原始、最不經雕琢的傳承方式。
【向寨中孩童打聽古老歌謠或傳說】→〖中中簽〗:平,或有所得,然信息零碎,需自行甄彆。】
【直接詢問烏蟒或族老】→〖中下簽〗:小凶,易引陰蠡警覺,且族老所知可能已被刻意修飾。】
顯然,從孩童處入手更為隱蔽安全。
她略作思索,從儲物袋中取出幾枚之前在寨中用丹藥換來的、南疆特有的甜漿果。這種果子對孩童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稍作等待,估摸著祭壇那邊的陰蠡一時半會兒不會結束探查,她悄然撤去斂息陣,氣息恢複如常,然後拿著漿果走出竹樓。
她並未直接尋找剛才那幾個孩子,而是看似隨意地走向寨子邊緣幾個正在玩泥巴的稍大些的孩童。
“喂,小家夥們。”黃一夢臉上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晃了晃手中紅豔豔、散發著誘人甜香的漿果,“誰能告訴我,寨子裡有沒有什麼好聽的、古老的歌謠?就像…嗯…關於那條大石蛇的?”她指了指祭壇方向。
孩子們立刻被漿果吸引,眼睛發亮地圍了過來,但又有些怯生生地看著她。對於這位神秘的“墨大人”,他們既好奇又帶著一絲敬畏。
一個膽子稍大的男孩咽了口口水,搶先道:“我知道!我知道‘黑水歌’!阿婆小時候唱過!”他磕磕絆絆地哼唱起來,調子古怪,詞句含糊,確實有“黑水”、“蛇眠”、“石眼”等詞,但斷斷續續,不成體係。
另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女孩急著補充:“不對不對!是‘蛇神醒了找眼睛,眼睛藏在星星裡’!”她唱的又是另一個片段。
孩子們七嘴八舌,爭先恐後地獻寶,說出的歌謠片段大多零碎、矛盾,甚至有些光怪陸離,顯然經過無數代口耳相傳,早已失了真意。
黃一夢耐心聽著,將一個個碎片記在心裡,同時將漿果分給他們。直到一個一直蹲在旁邊安靜玩泥巴、年紀最小的男孩,接過漿果後,小聲嘟囔了一句:“…石眼開,水倒流,蛇神爺爺眨眨眼…”
水倒流?眨眨眼?
黃一夢心中猛地一跳!這似乎與之前聽到的片段都能隱約對應上!她蹲下身,柔聲問道:“小弟弟,你唱的這個真好聽,是誰教你的呀?”
小男孩怯生生地看了她一眼,小聲道:“是…是木葛太公…他睡著了的時候…老是哼哼…”
木葛太公?正是那位嗅覺超群的老獵人!
黃一夢又分給他一枚漿果,誇獎了幾句,然後起身,心中已有計較。
孩子們提供的碎片信息,結合木葛太公的夢囈,那古老歌謠的核心,似乎指向了“石眼”、“水倒流”以及“蛇神眨眼”這幾個關鍵意象。
石眼…莫非指的是石柱上那盤繞的蛇頭所凝視的某個特定方向?或者石柱上某個特殊的刻痕?
水倒流…黑水澤的水流向固定,如何倒流?蛇神眨眼…是某種光影變化的效果?還是特指某個時辰?
她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祭壇方向。此刻,陰蠡仍在那石柱旁摸索,眉頭緊鎖,似乎進展不大。
【嘗試解讀歌謠,尋找石柱隱秘】→〖中下簽〗:小凶,極易暴露,若解讀錯誤,徒勞無功。】
【暫不行動,靜觀其變】→〖中中簽〗:平,安全,然可能錯失良機。】
黃一夢壓下立刻去驗證的衝動。陰蠡就在那裡,現在過去無異於自投羅網。她需要另一個時機。
就在這時,祭壇邊的陰蠡似乎暫時放棄了研究石柱,轉而向烏蟒詢問著什麼,目光再次掃視寨子,顯然是在尋找黃一夢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