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從李丹師丹房出來後,黃一夢便不再滿足於僅僅做一個試藥人。每日兩塊靈石的報酬依舊領取,但她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對煉丹知識的汲取和推演上。
她去萬書樓抄錄時,刻意挑選那些最基礎的煉丹手劄、靈草處理要訣、以及控火心得之類的典籍。
即便隻是些大路貨色,對她而言也彌足珍貴。晚上回到客棧,她便以指代筆,在桌麵上虛空劃寫,模擬著藥材投放順序、火力轉換時機、藥液融合變化。
沒有實物練習,她便以神念在識海中構建模型,一遍遍推演。
得益於《百劫煉神錄》的修煉,她的神識足夠支撐這種程度的消耗。最初晦澀艱難,時常推演到一半便模型崩潰,但隨著理解的深入,失敗次數逐漸減少。
她甚至嘗試將李丹師那日失敗的操作在識海中重現,分析其失誤關竅所在。
“赤陽花瓣需文火慢焙,逼出陽火精華,他卻以武火急催,藥力未出便已焦糊…”她心中明悟,這種旁觀他人失敗並汲取教訓的方式,竟比隻看成功案例收獲更大。
如此過了七八日,她感覺自己對最基礎的辟穀丹煉製流程,已在理論上推演了不下百遍,每一個步驟都爛熟於心。
是時候嘗試一下了。
她並未購買正品靈草,那太奢侈。而是將目標再次投向那些廉價的替代品。
她去米鋪買了最普通的靈穀粉,又跑了幾家藥鋪,專挑那些處理價的、品相最差的、幾乎不含靈氣的“劣等青禾草”,甚至還買到一些煉丹廢棄的藥渣,其中恰好有煉製辟穀丹失敗的焦糊顆粒。
總成本,不到兩塊靈石。即便全毀,也不心疼。
地火室租用不起,她便想到了凡人常用的炭火。去柴市買了一大包耐燒的無煙銀絲炭,又買了一個厚實的陶罐,權當是模擬丹爐預熱。
夜深人靜,客棧小院內月光清冷。其他房客早已歇息,黃一夢在院中角落尋了處通風地,點燃炭火,架上陶罐預熱。她將買來的劣等材料按照辟穀丹的粗略比例混合,小心翼翼地將手懸在陶罐上方,感受著溫度變化。
她沒有丹爐符文輔助控溫,全憑自身神識感知和雲水真元進行微調。這對神識的消耗極大。
【以此法嘗試煉製‘偽辟穀丸’】→〖中平簽〗:平,事倍功半,難成丹形,然可積攢控火手感,聊勝於無。】
簽運並未阻止。她屏息凝神,回憶著識海中推演了無數遍的流程,將混合好的材料投入溫熱的陶罐中。
“滋啦——”一聲輕響,材料受熱,散發出穀物的焦香和草藥的青氣。她立刻以神識籠罩陶罐,雲水真元絲絲縷縷透出,並非強行壓製,而是引導著熱量均勻分布,模仿著丹爐中文火萃聚的過程。
汗水從額角滑落。同時控製炭火火力、神識感知、真元微調,遠比想象中艱難。材料在罐中翻滾,顏色逐漸變深,有焦糊的趨勢。
她立刻減弱真元,將陶罐稍稍移開火源,以餘溫慢煨。神識死死鎖定那團混合物,感受著其中微弱能量的每一絲變化。
時間一點點流逝。院內隻有炭火偶爾劈啪作響。
終於,罐中飄出一股略帶焦糊卻異常純粹的穀物香氣。她迅速撤火,以真元包裹住陶罐,讓其緩緩冷卻。
深吸一口氣,她揭開罐蓋。隻見罐底躺著七八顆鴿子蛋大小、顏色深褐、表麵粗糙不平的不規則藥丸,與她之前用神念強行凝聚的“偽辟穀丸”相似,但色澤更均勻,藥氣也更凝聚些。
【粗製‘偽辟穀丸’成】→〖中平簽〗:平,效力微末,然控火略有心得,神識微操稍進。】
成了!雖然賣相難看,效力恐怕比丹香閣的下腳料還不如,但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煉製”出來的東西!全程依靠自身對火候、對藥性的理解與操控!
她撚起一顆,還帶著餘溫,放入口中。味道苦澀,但入腹後那股微弱卻持久的飽腹感,比之前純粹用神念凝聚的更強一分。
成功的喜悅如同細微的電流,竄過心間。她看著罐底那幾顆醜陋的藥丸,嘴角難以抑製地微微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