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衛的清晨,海風帶著鹹腥的氣息,吹得黃龍旗獵獵作響。丁汝昌站在“定遠”艦的艦橋,看著麾下的三十艘艦船依次出港,隊列嚴整如一條鋼鐵長龍。“威海”“震洋”作為先鋒,已經消失在東方的海平線;“平遠”“致遠”緊隨其後,炮口在陽光下閃著寒光;南洋、廣東的艦船分列兩翼,民船改裝的運輸船殿後,整個艦隊綿延十餘裡。
袁世凱帶著山東的官吏和百姓,在碼頭上送行。老漁民領著兒子,捧著剛打上來的魚,想往“威海”艦上送,卻被水兵們笑著謝絕:“大爺,等我們打了勝仗,回來再吃您的魚!”
李和在“威海”艦上,最後檢查了一遍密電碼本。薩鎮冰給他的“決戰專用碼”,每個字都用三種方式加密,就算被截獲,也能爭取破譯時間。“給‘定遠’發報,”他對電報員說,“先鋒編隊已過成山角,一切正常。”
鄧世昌站在“震洋”艦的艦橋上,海風呼嘯著吹過他的臉龐,他的目光凝視著遠方的海麵。“震洋”艦正以15節的航速破浪前行,船頭劈開海水,濺起白色的浪花。
了望哨站在艦橋的最高處,手持望遠鏡,全神貫注地掃視著海麵。他的眼睛如同鷹一般銳利,不放過任何一絲可疑的跡象。
突然,了望哨大喊道:“左前方發現可疑船隻!”聲音在海風中回蕩,引起了全艦的警覺。
鄧世昌迅速舉起望遠鏡,將鏡頭對準左前方。透過望遠鏡,他看到一艘中國商船正緩緩駛來。商船的船帆在風中搖曳,顯得有些破舊。
鄧世昌鬆了口氣,放下望遠鏡,對身邊的副官說道:“發信號,讓他們遠離航線,這裡危險。”
副官立刻傳達了命令,信號兵迅速升起信號旗,向商船發出警告。商船收到信號後,緩緩改變航向,逐漸遠離了艦隊的航線。
艦隊繼續航行,當航行到黃海中部時,丁汝昌下令減速。他站在旗艦的艦橋上,觀察著周圍的海域,心中暗自警惕。
“各艦注意,無線電保持靜默,用旗語聯絡。”丁汝昌通過信號旗向各艦傳達命令。他知道,在這片海域,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敵人的伏擊。
艦隊迅速變換成“雁形陣”,這種陣型可以更好地應對可能的攻擊。各艦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相互呼應,形成一個緊密的戰鬥編隊。
丁汝昌又下達了一道命令:“魚雷艇隊隱蔽在右翼,聽我命令再出擊。”他深知魚雷艇的威力,隻有在關鍵時刻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中午時分,“廣乙”艦從牙山方向駛來,帶來了日本艦隊的最新情報:“日軍十二艘主力艦,正在向大東溝移動,航速12節,陣型鬆散。”陳金揆在“致遠”艦上測算:“按這個速度,明天拂曉就能相遇。”
丁汝昌召集各艦管帶,在“定遠”艦上開最後一次作戰會議。“日軍的‘吉野’‘浪速’速度快,讓‘威海’‘震洋’盯住它們,彆讓它們衝散咱們的陣型。”他指著海圖,“‘定遠’‘鎮遠’主攻中路,打掉他們的旗艦‘鬆島’;南洋的艦船負責左翼,廣東的守右翼;魚雷艇隊等他們的陣型亂了,再從側後方突擊。”
李和補充道:“諾華火藥的穿甲彈,優先打敵艦的水線和煙囪;爆破彈對付甲板上的速射炮。記住,射速要快,但彆浪費炮彈。”
鄧世昌握著拳頭:“一旦接戰,‘震洋’會先衝上去,纏住‘吉野’,你們彆管我,專心打其他艦!”
會議結束時,夕陽正沉入海麵,把海水染成一片金黃。各艦的水兵們在甲板上吃著最後的晚餐。李和看到栓柱在給家裡寫信,最後一句是:“爹,娘,等我回來。”
夜幕降臨,艦隊在黑暗中繼續航行。除了必要的燈火,整個艦隊一片寂靜,隻有海浪拍打艦體的聲音。丁汝昌站在艦橋,望著滿天繁星,忽然想起第一次登上軍艦的情景。那時的他,絕不會想到,有一天會率領這樣一支艦隊,在黃海與強敵決戰。
八月初一的深夜,黃海的浪濤裡,北洋水師的艦隊像一頭沉睡的雄獅,正悄悄靠近獵物。決戰的前夜,比想象中更寧靜,但每個人都知道,這寧靜之下,是即將爆發的雷霆。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