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大捷的消息傳遍全國後,北洋水師成了國人的驕傲。從山東到廣東,從城市到鄉村,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著對水師的支持。威海衛的碼頭上,每天都有百姓送來慰問品,有糧食、有衣物、有藥品,還有母親給兒子的家書、妻子給丈夫的布鞋。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工匠,領著他的三個兒子,風塵仆仆地趕到了威海衛。這位老工匠雖已七十多歲高齡,但身體依然硬朗,精神矍鑠。
老工匠對王師傅說道:“俺們家三代都以造船為生,手藝那可是祖傳的。聽說你們這裡要建新艦,俺們就特地趕來幫忙,而且不要工錢,隻希望能為國家出一份力。”
王師傅聽了這番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感動之情。他深知這位老工匠技藝高超,於是毫不猶豫地將老工匠的兒子們安排到船塢,負責打磨甲板這一重要工作。老工匠年紀大了,所以擔任顧問負責指導工匠們做工。
與此同時,在江南的水鄉小鎮上,一群心靈手巧的女子也自發地組織起來。她們用自己的巧手,精心縫製了上萬麵鮮豔的小國旗。這些小國旗色彩鮮豔,做工精細,每一麵都傾注了女子們的心血和對水師的祝福。
這些女子們將縫製好的小國旗送到各艦,分發給水兵們。水兵們接過小國旗,如獲至寶,紛紛將它們掛在炮位上,仿佛這些小國旗能給他們帶來無儘的力量和勇氣。
其中,有一位來自蘇州的繡娘,她用金線在一麵國旗上繡了“海疆永固”四個字。這四個字繡得龍飛鳳舞,金光閃閃,十分引人注目。繡娘將這麵特彆的國旗送到了丁汝昌的手中,說道:“這是我們江南女子的一點心意,願將士們旗開得勝,平安歸來。”
丁汝昌接過國旗,凝視著那四個字,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這麵國旗不僅代表著江南女子們的心意,更代表著全國人民對水師的期望和祝福。
甚至連海外的華僑,也紛紛捐款捐物。美國舊金山的華僑商會,募集了十萬銀元,購買了一批先進的醫療器械,送到威海衛的醫院。商會會長在信中說:“海外遊子,心係祖國。水師將士保衛海疆,我們理應支持。”
丁汝昌把這些支持都記在心裡,化作整軍備戰的動力。他讓人把百姓送來的家書整理成冊,分發給各艦,讓水兵們知道,他們不是在孤軍奮戰,身後有千千萬萬的國人在支持著他們。
冬月的威海衛,天氣雖冷,卻處處洋溢著溫暖。民心如潮,湧向這支英雄的艦隊,給了他們無窮的力量。丁汝昌站在“鎮遠”艦的甲板上,看著碼頭上忙碌的百姓和工匠,忽然覺得,這才是北洋水師最強大的後盾,是中國海軍真正的根基。
威海衛的臘月,寒風如刀,刺骨的寒冷讓人瑟瑟發抖。港灣裡的海水也被這嚴寒凍結,結成了一層薄冰,宛如一麵巨大的鏡子,反射著微弱的陽光。丁汝昌站在提督衙門的窗前,凝視著窗外飄揚的黃龍旗,那旗幟在寒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訴說著什麼。
丁汝昌的思緒漸漸飄遠,這一年,北洋水師經曆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新艦入列時的喜悅,水師大閱時的威風,黃海決戰時的慘烈,痛失弟兄時的悲痛,以及重整旗鼓時的決心,每一個畫麵都如同電影一般在他眼前不斷放映。
他的目光停留在遠處的海麵上,那裡是“致遠”艦沉沒的方向。他想起了陳金揆和那些英勇的“致遠”艦水兵們,他們在那場驚心動魄的海戰中,義無反顧地衝向敵艦,用自己的生命扞衛了國家的尊嚴。丁汝昌的心中像被刀割一樣疼痛,那些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同時,他的心中也湧起一絲慰藉。他想起了“威海”“震洋”等戰艦在戰鬥中的勇猛表現,想起了南洋、廣東水師的緊密配合,想起了百姓們對水師的支持和鼓勵。這些都讓他明白,雖然北洋水師遭受了重創,但他們並不是孤軍奮戰,國家和人民都在他們身後。
李和、鄧世昌、薩鎮冰等人來了,手裡拿著年度總結和明年的計劃。新“致遠”艦的建造進展順利,預計明年夏天就能下水;諾華火藥的產量翻了一番,足夠裝備整個艦隊;魚雷艇隊擴大到三十艘,戰鬥力大大提升。
“軍門,明年咱們的實力會更強。”李和說。丁汝昌點頭:“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日本人肯定在憋大招,朝廷的猜忌也不會消失。咱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他看著窗外的薄冰,忽然說:“春天來了,冰就會化。咱們北洋水師,就像這港灣裡的冰,看著堅硬,其實也有融化的時候。但隻要根基還在,明年冬天,還會凍起來,而且會更厚、更硬。”
眾人都明白丁汝昌的意思——隻要北洋水師的精神還在,隻要守護海疆的決心還在,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重新站起來,變得更加強大。
歲末的威海衛,響起了辭舊迎新的鐘聲。丁汝昌和將士們沒有放假,依舊在操練、在修船、在備戰。他們知道,新的一年不會平靜,更大的挑戰還在等待著他們。但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守護這片來之不易的海疆。
黃海的浪濤,在歲末的寒風中依舊洶湧。北洋水師的艦船,像一個個忠誠的衛士,靜靜地錨泊在港灣裡,等待著春天的到來,等待著再次揚帆起航的那一天。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