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衛的夏夜,海風帶著潮氣,吹進“威海”艦的艙室。李和鋪開一張空白圖紙,筆尖懸在紙上,遲遲未落。丁汝昌坐在對麵,看著他眉頭緊鎖,知道他在琢磨大事。
“軍門,”李和終於開口,“聯合造‘海天級’戰列艦是好事,但南洋、廣東、船政的人心裡怕是不踏實。”他指著圖紙,“戰列艦歸聯合總署調度,他們出了錢,卻摸不著主要戰力,隻得到了一個不知道啥時候兌現的大餅,時間長了難免生怨。”
丁汝昌端起涼茶,沉默片刻:“你想怎麼辦?再給他們加撥經費?”
“不如給他們造新巡洋艦。”李和的筆尖落在紙上,如同輕盈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迅速勾勒出一艘巡洋艦的輪廓。他的筆觸流暢而自然,仿佛這艘巡洋艦早已在他心中成型。
“噸位不用太大,3000噸級即可,這樣既能保證其靈活性,又不至於過於龐大而難以操控。航速22節,足以滿足近海巡邏和護商的需求。”李和邊說邊在紙上標注出相應的數據,每一個數字都顯得那麼精確而恰到好處。
接著,他為這艘巡洋艦設計了八門150毫米速射炮,這將為其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這樣的火力配置,無論是對付日本的運輸船,還是應對其他可能的威脅,都足夠了。”李和自信地說道。
“就叫‘安海級’吧,取‘安定海疆’之意。”李和微笑著解釋道,“希望這級巡洋艦能夠守護我們的海洋,讓海疆不再受到侵擾。”
他繼續說道:“船政水師守台海,需要靈活的巡洋艦來對付日本的運輸船;南洋要護長江口,這種艦的火力足夠應對各種情況;廣東水師防南海,航速快能迅速追擊走私船和敵艇。”
李和頓了一下,加重語氣說道:“最重要的是,這級艦歸他們自己管,不用聽總署調度,算是給他們的‘私產’。這樣可以讓各水師更加自主地發揮作用,提高作戰效率。”
丁汝昌看著李和繪製的圖紙,越看越覺得這個方案可行。他仔細研究著每一個細節,思考著其中的利弊。然而,一個問題浮現在他的腦海中:“誰來造呢?現在我們四大水師的主要技術人員都正忙著‘海天級’的建造,怕是騰不出手來啊。”
“馬尾、江南和造船廠!”李和早有打算,“他們現在都是造的小艦和海天的部件,船塢還空著,正好利用起來。北洋派工匠過去,按咱們的製式化標準造,保證質量。再給廣東水師開個特例——北洋派人去黃埔船廠,手把手教他們造一艘,讓李準也嘗嘗自己造艦的滋味。”
這個提議可謂是一舉兩得,既顧及了三大水師的顏麵,又進一步穩固了北洋水師在技術方麵的主導地位。丁汝昌略作思考後,果斷地拍板決定:“好!不過需要明確的是,‘安海級’巡洋艦的建造必須要等到‘海天級’巡洋艦的關鍵部件全部完工之後,才能全力以赴地開工,這樣一來,建造速度可能會稍微慢一些。你儘快擬定一個詳細的章程,我會去找李中堂和香帥溝通協調此事。”
三天之後,李和精心撰寫的《安海級巡洋艦設計草案》被送到了南洋水師、廣東水師以及船政衙門。這份草案內容詳儘,不僅詳細標注了艦體的各項參數以及武器的具體配置,還特彆注明了“每支水師各建造兩艘,所有權歸地方所有”。
當吳安康看到“南洋專屬巡邏航線”這一條款時,他原本緊繃著的臉終於鬆弛了下來;而李準則對“黃埔協造計劃”反複研讀了三遍,隨即便給丁汝昌回電,表示“廣東水師將全力配合!”相比之下,裴蔭森更加關注的是“馬尾船廠可參與火炮調試”這一點,因為這無疑為船政的工匠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江南造船廠的工地上,工匠們開始清理船台。王師傅的徒弟小張被派去主持技術,他捧著“安海級”的圖紙,對工人們說:“這艦看著小,門道不少——龍骨要用漢陽鐵廠的新鋼,炮座得兼容諾華火藥,咱們得拿出造‘威海’艦的勁頭來!”
六月的黃海,聯合總署的旗幟在各艦飄揚。李和站在“威海”艦上,望著旅順方向的船台燈火,知道這級小小的巡洋艦,或許比戰列艦更能凝聚人心。畢竟,讓每個人都嘗到甜頭,才是長久聯合的根基。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