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港的襲擊猶如晴天霹靂,給日本朝野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整個國家都被籠罩在一片恐懼和不安之中。
伊藤博文站在議會的講台上,麵色凝重地發表著演說。他聲嘶力竭地呼籲國民們團結一心,共同抵抗來自中國的進攻。然而,台下的議員們卻對他的呼籲毫無反應,甚至發出了陣陣噓聲。
“我們已經打不下去了!”一個反對黨議員突然站起來,大聲喊道,“軍費開支已經耗儘了國庫,士兵們傷亡慘重,百姓們怨聲載道,再這樣打下去,我們的國家就要滅亡了!”
他的話猶如一記重錘,狠狠地敲在了每個人的心上。許多議員紛紛附和,表示讚同他的觀點。日本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為了支撐這場戰爭,政府不得不大量發行紙幣,結果導致物價飛漲,百姓們的生活變得異常艱難。
不僅如此,由於戰爭的持續,許多地方都爆發了農民起義,他們像洶湧的海浪一樣,此起彼伏地衝擊著政府的統治。這些農民們深受戰爭之苦,家園被毀,生活無以為繼,他們對政府的戰爭政策充滿了憤怒和不滿,紛紛舉起反抗的旗幟,要求政府停止這場無休止的戰爭,恢複和平與安寧。
這些起義給日本的社會秩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重衝擊,社會動蕩不安,人心惶惶。政府原本就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如今更是雪上加霜,陷入了極度被動的局麵。
與此同時,日本在軍事上的處境也愈發艱難。聯合艦隊在黃海海戰中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八島”艦被清朝水師擊沉,“富士”艦也身負重傷,需要長時間的維修才能恢複戰鬥力。這無疑給日本海軍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使其在海上的優勢大大削弱。
而陸軍在鴨綠江方麵進攻受阻,後方朝鮮境內也難以維持有效統治——過長的補給線和朝鮮人民的抵抗運動讓日本陸軍叫苦不迭,威海衛和大沽口的慘敗,更是使日本徹底失去了進攻中國的能力。
相反,他們現在不得不擔心中國軍隊可能隨時會發起的反攻,原本的進攻態勢瞬間逆轉,日本軍隊陷入了被動防禦的困境。
在國際上,列強們也開始對日本施加壓力。英國、美國等國家紛紛向日本政府發出照會,強烈要求他們儘快結束這場戰爭。
這些國家擔心戰爭的持續會影響到他們在東亞的利益,因此對日本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外交壓力,甚至威脅要采取製裁措施。
更糟糕的是,德國竟然表示願意幫助中國建造更多的軍艦,以平衡東亞的局勢。這一舉動無疑給日本帶來了更大的威脅,使其在國際上的處境更加孤立無援。
山縣有朋和西鄉從道等主戰派,仍然頑固地堅持繼續抵抗,他們極力主張征召更多的士兵,與中國展開一場生死較量,直至決出勝負。然而,他們的這種主張卻遭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強烈反對,甚至連天皇本人也開始對戰爭的前景產生了疑慮和動搖。
在這種情況下,天皇私下裡召見了伊藤博文,向他詢問關於和平談判的可能性。七月中旬,日本政府秘密派遣使者前往中國,試探中方對於和平談判的條件和態度。
丁汝昌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向李鴻章報告,並表示:“如今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我們手中,進行談判當然可以,但必須讓那些可惡的小鬼子付出沉重的代價——賠償我們的軍費、歸還朝鮮、割讓琉球,這三個條件一個都不能少!”
李鴻章對丁汝昌的觀點表示讚同,他認為現在確實是結束這場戰爭的絕佳時機。不過,他也提醒丁汝昌說:“談判往往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繼續保持強大的軍事壓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談判桌上占據有利地位。”
此時的日本,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戰爭的消耗已經超出了這個島國的承受能力,失敗的陰影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而這一切,都預示著這場由日本挑起的戰爭,即將走到儘頭。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