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盟約簽訂前的私事_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2章 盟約簽訂前的私事(1 / 1)

漢堡至柏林的專列在鐵軌上疾馳,窗外的風光已從易北河畔的工業繁華,過渡為普魯士平原的廣袤沉靜。車廂內,龍國與漢斯國的核心談判團隊已然圍坐一堂,沒有了什切青溯源時的感慨與溫情,取而代之的是事關兩國未來的嚴肅與凝重。丁汝昌端坐主位,一身筆挺的海軍禮服襯得他愈發沉穩,目光掃過麵前的戰略地圖時,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李和則手持鋼筆,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要點,穿越者的先知讓他對每一個戰略決策都格外審慎;薩鎮冰雖仍沉浸在什切青的回憶中,但談及海軍航線與兵力調動,立刻收斂心神,渤海艦隊司令的專業素養展露無遺。

對麵,威廉二世身著綴滿勳章的帝國陸軍禮服,神情亢奮,手指不斷敲擊著桌麵——對他而言,龍國提出的北極航線計劃,無疑是打破代英“海上封鎖”的天賜良機;提爾皮茨則依舊冷靜,作為漢斯國海軍之父,他更關注計劃的可行性與技術瓶頸,麵前攤開的海圖上,早已用紅筆圈出了北極圈附近的關鍵海域;外交大臣伯恩哈德·馮·比洛則在一旁細細揣摩著每一個條款的措辭,力求在維護兩國利益的同時,為後續沙皇國的加入留下餘地。

“丁總統,李元帥,”威廉二世率先開口,打破了車廂內的沉寂,“什切青的溯源之旅讓我看到了兩國友誼的根基,現在,是時候開啟真正決定世界格局的談判了。貴國提出的北極航線計劃,我與提爾皮茨元帥已初步研究,這無疑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略構想——代英與高盧在大西洋、地中海的海上霸權根深蒂固,若能開辟北極航線,戰時我們的兵力與物資調動將徹底擺脫他們的騷擾,這對同盟國的勝局至關重要。”

丁汝昌微微頷首,指尖點在地圖上北極圈的位置:“陛下所言極是。龍俄戰爭後,沙皇國在遠東的艦隊已元氣大傷,港口也多被我軍控製,其海上力量對遠東局勢已無實質影響。但北極沿岸漫長,若僅靠龍國與漢斯國,不僅補給線難以維係,還可能引發沙皇國的猜忌與抵觸。更重要的是,北極沿海雖現無海盜,但一旦我們獨占航線,沙皇國必然會暗中縱容反對勢力滋擾,屆時所謂的‘海盜’便會應運而生,給航線安全帶來隱患。”

“這正是我們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李和接過話頭,將筆記本推向眾人,“根據龍國的勘察資料,北極航線西起漢斯國的基爾港,東至龍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途經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等海域,全長約7000海裡。這條航線若能通航,將比傳統的蘇伊士運河航線縮短近4000海裡,戰時物資運輸效率可提升一倍以上。但問題也同樣突出:一是通航時間,受北極冰川影響,當前技術下,航線每年僅能在79月短暫通航,其餘時間均被厚冰覆蓋;二是破冰能力,現有蒸汽動力破冰船噸位小、破冰厚度有限,最多隻能應對1米以下的冰層,而北極中部海域冰層厚度常達35米;三是補給港口,沿線缺乏可靠的補給點,艦隊續航將麵臨極大挑戰。”

提爾皮茨眉頭微蹙,手指劃過地圖上的喀拉海海域:“李元帥的分析切中要害。漢斯國目前擁有3艘破冰船,但最大的‘威廉王號’也僅能破冰0.8米,且續航裡程不足3000海裡,根本無法滿足遠洋航線的需求。更關鍵的是,現有技術下,無論是蒸汽輪機還是內燃機,都難以在零下30c的極端環境中長時間穩定運行,艦隊的動力係統將麵臨嚴峻考驗。”

“關於技術瓶頸,龍國已有初步應對方案。”李和語氣篤定,“我們的工程師經過研究,認為可以通過兩個方向突破:一是改良破冰船設計,采用雙層船殼與加強型船首,動力係統加裝防寒保溫裝置,同時增大鍋爐功率,提升破冰時的衝擊力;二是優化航線規劃,避開冰層最厚的中心海域,選擇沿岸冰層較薄的區域航行,並在關鍵節點修建臨時補給站,儲備燃油、淡水與防寒物資。至於通航時間,我們暫不追求全年通航,目標是將通航期延長至610月,通過提前破冰與後期掃冰作業,爭取每年4個月的有效通航時間,這對戰爭時期的戰略運輸而言,已足夠發揮決定性作用。”

薩鎮冰補充道:“從海軍角度看,北極航線的安全優勢極為明顯。代英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集中在大西洋與地中海,其遠東艦隊實力有限,根本無力深入北極海域;高盧海軍更是缺乏在寒帶海域作戰的經驗與裝備。隻要我們能組建專門的破冰護航艦隊,配備足夠的驅逐艦與巡洋艦,就能有效抵禦可能出現的小規模騷擾。而所謂的‘海盜’,本質上是沙皇國的潛在威脅,因此,必須讓沙皇國參與進來,但我們掌握主導權。”

威廉二世眼中閃過一絲疑慮:“讓沙皇國參與?但我們與沙皇國的關係向來微妙,他們是否願意配合?更何況,貴國與沙皇國剛剛結束戰爭,他們恐怕對龍國心存芥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正是我們需要設計的‘甜頭’。”丁汝昌語氣沉穩,“龍國提議,給予沙皇國四成的航線利潤,但對應的,他們需要承擔更多的義務:一是提供北極沿岸的港口使用權,包括摩爾曼斯克、迪克森等關鍵港口,由三國共同出資改造為現代化補給港;二是組建至少5艘破冰船的艦隊,承擔東部海域的破冰與護航任務;三是負責沿線部分補給站的建設與維護,承擔六成的基礎設施建設費用。這樣一來,沙皇國看似獲得了豐厚利潤,但實際付出遠超回報,且始終無法掌握航線的主導權——核心的破冰技術、航線規劃與主力護航艦隊,仍由龍國與漢斯國掌控。”

“這個方案巧妙至極!”伯恩哈德·馮·比洛讚歎道,“四成利潤足以吸引沙皇國動心,而沉重的義務又能將他們牢牢捆綁在同盟體係中,同時避免其坐大。更重要的是,沙皇國的參與能解決我們補給港口不足的問題,摩爾曼斯克港雖目前規模較小,但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改造後可成為北極航線的西部核心補給點。”

提爾皮茨卻仍有顧慮:“但沙皇國的技術實力能否勝任破冰船建造與港口改造?他們的造船工業本就落後於龍國與漢斯國,若無法按時完成任務,反而會拖累整個計劃。”

“這一點我們早有考量。”李和回應道,“龍國與漢斯國可向沙皇國提供部分技術支持,但核心技術如高強度船板鍛造、大功率鍋爐設計等,仍需保密。同時,我們可在協議中明確規定,若沙皇國未能按時完成義務,將按比例扣除其利潤分成,甚至取消其參與資格。此外,龍國在沙皇國境內扶持了不少革命黨力量,若戰爭爆發,沙皇國若有異動,我們可支持革命黨發動政變,讓其退出戰爭,確保航線不受影響。這一點,是龍國與漢斯國的核心機密,絕不能讓第三方知曉。”

威廉二世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李元帥考慮周全,這種雙保險的策略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不過,關於北極航線,我曾聽聞一些曆史記載,早在數百年前,歐洲航海家就嘗試尋找通往東方的北方航線,但均因冰川與極端天氣失敗。貴國提出的方案,是否參考了這些曆史經驗?”

李和點頭道:“陛下所言極是。16世紀以來,英國、荷蘭等國的航海家多次嘗試開辟北極航線,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國航海家休·威洛比與理查德·錢塞勒的探險,但均以失敗告終。19世紀中葉,俄國航海家阿道夫·埃裡克·諾登舍爾德率領船隊首次完成了東北航道的航行,但耗時長達三年,且僅能在夏季冰層最薄時勉強通過。這些曆史經驗告訴我們,北極航線的開辟絕非易事,但也證明了其可行性——隨著蒸汽動力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破冰能力與船舶續航力已遠超當時的航海家,隻要規劃得當,完全有可能實現季節性通航。”

“至於調整海水鹽度以實現全年通航的設想,在當前技術下並不現實。”李和進一步解釋道,“海水鹽度影響冰點的幅度極小,即使將鹽度降低到極致,也僅能使冰點下降12c,根本無法應對北極冬季零下幾十攝氏度的極端低溫。要實現全年通航,必須等待更先進的能源技術的出現。因此,我們必須立足現實,優先實現季節性通航。”

薩鎮冰補充道:“從軍事角度看,季節性通航已能滿足戰時需求。戰爭爆發後,龍國與漢斯國可在通航期內集中運輸兵力與物資,將戰略儲備部署到位;非通航期則可通過陸上鐵路進行補充。北極航線的核心價值在於規避代英與高盧的海上封鎖,而非替代傳統航線。隻要能在關鍵時期保障戰略物資的運輸,就能為戰爭勝利奠定基礎。”

列車抵達柏林火車站時,已是傍晚時分。柏林作為漢斯國的首都,處處彰顯著帝國的威嚴與繁華,街道兩旁的建築宏偉壯觀,路燈將街道照得如同白晝。代表團一行在漢斯國官員的陪同下,前往帝國總理府下榻,沿途受到了柏林市民的熱烈歡迎——龍國海軍的崛起與什切青之行的圓滿成功,已通過媒體傳遍德國,民眾對這個東方盟友充滿了期待。

次日清晨,正式會談在帝國總理府的圓形會議廳舉行。會議廳內,巨大的圓形談判桌旁,龍國與漢斯國的談判團隊依次就座,桌上擺放著詳細的協議草案、戰略地圖與技術資料。威廉二世與丁汝昌分彆代表兩國發表了開場致辭,強調了同盟的重要性與北極航線計劃的戰略意義。

會談伊始,雙方首先就龍俄戰爭時期龍國承諾給予漢斯國的報酬展開討論。根據戰前約定,龍國需將北方四島中的擇捉島港口無償租借給漢斯國,租期99年,漢斯國可在港口內修建軍事基地與海軍設施,享有獨立的行政管理權與駐軍權。

“丁總統,關於擇捉島港口的租借協議,我們已擬定完畢。”伯恩哈德·馮·比洛將一份文件推到丁汝昌麵前,“根據協議,漢斯國將投資5000萬馬克,對港口進行改造,修建3座萬噸級泊位、1座乾船塢與配套的彈藥庫、燃油庫等設施,使其成為漢斯國在遠東的重要軍事基地。同時,漢斯國承諾,該基地僅用於維護同盟國的海上利益,不會單獨對第三方采取軍事行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丁汝昌仔細翻閱著協議草案,點頭表示認可:“擇捉島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北臨鄂霍次克海,南接太平洋,是遠東與北極航線的連接點。龍國完全同意協議內容,希望漢斯國能儘快啟動港口改造工程,龍國將提供必要的協助與支持。”

李和補充道:“為配合北極航線的運營,龍國建議將擇捉島港口與北極航線的補給體係相連,使其成為遠東地區的核心補給站。同時,龍國可在港口內派駐少量軍事人員,與漢斯國駐軍共同負責港口的安全防衛,實現信息共享與協同作戰。”

威廉二世表示讚同:“這個提議很好,擇捉島港口的協同防衛能增強其安全性,也能體現兩國的同盟關係。漢斯國完全同意龍國派駐軍事人員,具體人數可另行協商。”

隨後,雙方將焦點轉向北極航線的具體實施細節。在技術合作方麵,龍國與漢斯國達成協議,共同成立北極航線技術聯合研發中心,總部設在柏林,分設上海與漢堡兩個分部,集中兩國頂尖的船舶設計師、工程師與航海專家,重點研發大型破冰船、寒區船舶動力係統與航線導航技術。

“根據聯合研發計劃,龍國與漢斯國將各自投入2億馬克,用於技術研發與原型船建造。”提爾皮茨介紹道,“首艘聯合研發的大型破冰船將命名為‘北極同盟號’,設計噸位1.2萬噸,破冰厚度1.5米,續航裡程8000海裡,計劃三年內建成下水。同時,雙方將共享寒區船舶的防寒保溫技術、破冰船的船首設計專利等核心技術,共同提升兩國的破冰船建造水平。”

李和補充道:“龍國江南造船廠與漢斯國伏爾堅造船廠將作為主要建造單位,分彆負責建造一艘原型船,進行技術驗證與對比測試。此外,雙方將共同開展北極海域的水文勘察,繪製詳細的海圖,標注冰層厚度、洋流走向與暗礁位置,為航線規劃提供精準數據支持。”

在補給體係建設方麵,雙方約定,龍國負責東部海域的補給站建設,包括東西伯利亞海沿岸的佩韋克、楚科奇海沿岸的普羅維傑尼亞等補給站;漢斯國負責西部海域的補給站建設,包括巴倫支海沿岸的斯瓦爾巴群島、喀拉海沿岸的迪克森等補給站;摩爾曼斯克港與擇捉島港口作為核心補給港,由三國共同出資改造,龍國與漢斯國各承擔三成費用,沙皇國承擔四成費用。

“每個補給站都將配備燃油儲備庫、淡水淨化設施、維修車間與防寒營房,可滿足艦隊的基本補給與維修需求。”薩鎮冰介紹道,“同時,雙方將組建專門的補給船隊,定期往返於各補給站之間,確保物資供應充足。護航艦隊方麵,龍國將派遣渤海艦隊的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與2艘破冰船,漢斯國將派遣北海艦隊的3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與3艘破冰船,共同組成北極航線聯合護航艦隊,由兩國將領輪流擔任指揮官。”

在利益分配方麵,雙方約定,北極航線的商業運輸利潤由龍國、漢斯國與沙皇國按334的比例分配;戰時軍事運輸則不計利潤,由三國共同承擔成本。同時,雙方明確規定,任何一方不得單獨與第三方開展北極航線相關的合作,若需引入新的合作夥伴,必須經兩國一致同意。

今日份更新結束,煩請兄弟們多多支持長歌,長歌拜謝大家!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