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8月3日星期四上海晴熱
晨霧尚未散儘,我便隨布羅伊寧大使的使節團驅車前往上海西郊的龍國軍工博覽園。道路兩旁插滿了龍國國旗與藍白相間的軍博會會旗,獵獵作響,空氣中隱約傳來遠處火炮試射的悶響,那是屬於工業與力量的氣息,讓人心生敬畏。
抵達園區時,入口處已排起長隊,各國使節、記者與龍國民眾摩肩接踵,安保衛兵身著筆挺製服,腰間佩槍,眼神銳利如鷹。入園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陸軍裝備展示區,十輛黑色裝甲坦克整齊排列,履帶碾過地麵的痕跡清晰可見,旁邊的士兵介紹這是龍國的功勳坦克,在與沙皇國的戰爭中屢立奇功。但真正讓我駐足的,是不遠處海軍裝備模擬區的核心——“龍鳳號”戰列艦的11複刻模型。
這艘被龍國稱為“世界首艘無畏艦”的戰艦,比我想象中更為雄偉。艦體上八門305毫米主炮一字排開,炮口黝黑,直指天際。陪同的龍國海軍軍官驕傲地介紹:“‘龍鳳號’航速可達30節,雖非最新型艦艇,但主炮射速與裝甲防護均經過實戰檢驗,海參崴海戰中,正是它的主炮摧毀了沙皇國太平洋艦隊的旗艦。”我伸手觸摸艦體複刻的裝甲板,厚重冰冷,心中暗歎——30節的航速配上八門305毫米主炮,這樣的配置即便在漢斯與大英的艦隊中,也屬頂尖水平。
正當我們熱議“龍鳳號”時,不遠處傳來一陣驚呼。循聲望去,隻見一艘更為龐大的戰列艦模型揭開了幕布,艦體上的八門主炮明顯比“龍鳳號”更為粗壯。“這是我國最新研發的五帝級戰列艦,”龍國軍官的聲音帶著刻意的低調,“主炮口徑406毫米,設計航速30節,計劃建造五艘,但受國際海軍條約限製,目前僅先造一艘作為實驗艦。”
我瞬間屏住了呼吸。漢斯的威廉大帝號與大英的喬治五世號,主炮口徑同為406毫米,但航速分彆隻有28節與28.5節,而龍國的五帝級竟能達到30節!這意味著在海戰中,它既能憑借火力壓製對手,又能依靠速度占據有利陣位。布羅伊寧大使與我交換了一個震驚的眼神,我們都清楚,這樣一艘戰列艦的出現,將徹底改變海軍力量的格局。我立刻拿出筆記本,快速記錄下各項參數,心中盤算著必須儘快將這一情報傳回維也納——龍國的海軍實力,已遠超我們的預判。
上午的議程是觀看電影《大國軍工》。影廳內座無虛席,影片以紀實手法展現了龍國軍工從落後到崛起的曆程:從早期簡陋的火炮工廠,到如今能自主生產坦克、戰艦與飛機的現代化軍工體係,畫麵中科研人員熬夜鑽研、工人加班趕工的場景,配上激昂的配音,即便我身為外國武官,也不禁為之動容。影片中多次出現龍國空軍的偵查機與轟炸機,它們在西伯利亞戰場上空盤旋的畫麵一閃而過,但彼時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隨後出現的“龍鳳號”主炮齊射鏡頭吸引,無人過多關注這些“輔助性裝備”——現在想來,或許這正是龍國的刻意安排。
下午的《虎!虎!虎!》更是將氣氛推向高潮。影片全景重現了海參崴海戰,龍國艦隊秘密集結、潛艇潛伏、戰列艦主炮齊射的畫麵震撼人心。當“龍鳳號”的主炮擊中沙皇國太平洋艦隊旗艦,火光衝天的瞬間,影廳內響起龍國民眾的歡呼。影片著重渲染了大炮巨艦的威力,潛艇與飛機的作用僅作為輔助提及,我身旁的大英觀察員甚至低聲感慨:“龍國深諳海戰精髓,大炮才是王道。”我也下意識認同這一觀點。
傍晚時分,我們參觀了實彈演示場。“鐵龍1型”坦克的越野射擊、“雷霆3型”自行榴彈炮的齊射,都展現了強大的火力,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龍國仆從軍的演示——數百名戴著黑色防毒麵具的士兵,在炮火掩護下發起衝鋒,動作整齊劃一,毫無畏懼,與長崎港所見的場景如出一轍。這讓我更加確信,龍國不僅有先進的裝備,更有一支不怕死的精銳部隊。
夜幕降臨,軍博會的重頭戲——《勇士之城》首映開始。影廳內燈光熄滅,銀幕上出現漫天飛雪的西伯利亞荒原,龍宇將軍的突擊集團在新西伯利亞與沙皇國軍隊激戰,畫麵慘烈而悲壯。當鏡頭轉向“絕境之城”,一萬名傷病將士構築防線的場景時時,影廳內一片寂靜。
守城將領楊子成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本是騎兵部隊師長,本可隨主力部隊撤離,卻自願留下鎮守孤城。影片中,他站在城樓上,望著城下數倍於己的敵人,眼神堅定;當通訊器傳來突擊集團已經突破沙皇國防線時,他對部下嘶吼:“我們多守一分鐘,突擊集團就多一分勝算!”戰鬥場麵慘烈至極,將士們用步槍、手榴彈甚至石塊反擊,城牆上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白雪。
最後的高潮,楊子成在最後時刻,對通訊員念出的那首詩:“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聲音沙啞卻鏗鏘有力。念完詩,他拔出佩劍,衝向蜂擁而入的敵人,最終戰死沙場。一萬名將士全部壯烈犧牲,他們用生命爭取的一天時間,為龍國進攻聖彼得堡的突擊集團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影片結束時,這首詩出現在銀幕上,影廳內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不少龍國民眾熱淚盈眶,有士兵甚至激動的起身敬禮。我身旁的布羅伊寧大使沉默良久,低聲說道:“這樣的軍隊,這樣的精神,不可戰勝。”我深表認同,心中對龍國的敬畏又加深了一層——他們不僅有先進的裝備,更有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這才是最可怕的力量。不過我瞥見隔壁沙皇國大使先生的身體似乎抱恙,已經提前帶隊離場。
回到酒店時,已是深夜。我攤開筆記本,寫下今日的所見所聞,心中滿是震撼與不安。龍國的軍工實力遠超我們的想象,“龍鳳號”無畏艦、五帝級戰列艦的出現,以及仆從軍的強悍、空軍的雛形,都意味著世界格局將發生巨變。而《勇士之城》所展現的精神力量,更讓我意識到,龍國已不再是那個可以被輕視的國家。
明日將參觀空軍裝備試驗區與陸軍實彈演習,我必須更加仔細地觀察,收集更多情報。龍國的崛起,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而同盟國與協約國的博弈,也將因這個東方大國的強勢入局,變得更加複雜與殘酷。
1911年8月4日星期五上海多雲
今日的重點是空軍裝備試驗區與陸軍實彈演習。龍國的三架“雛鷹1型”偵查機進行了低空飛行表演,飛行平穩,速度不慢,但相較於昨日所見的五帝級戰列艦,各國使節的關注度明顯不高。漢斯的海軍武官甚至與我討論:“406毫米主炮加30節航速,龍國的五帝級若批量建造,代英的海上霸權將岌岌可危。”我們都沉浸在大炮巨艦的震撼中,無人留意龍國飛行員在表演中展現的精準操控與低空突防能力——現在想來,這或許正是龍國想要的效果。
陸軍實彈演習中,龍國的自行火炮與防空炮群展現了強大的火力覆蓋能力,尤其是防空炮對模擬敵機的攔截,命中率極高。但我的注意力仍被昨日的戰列艦情報占據,與布羅伊寧大使商議後,我們決定向龍國提出軍事合作意向,希望能獲取五帝級戰列艦的部分技術支持。
下午再次觀看了《虎!虎!虎!》,特意留意了影片中空軍的鏡頭,發現龍國的飛機雖僅作為偵查輔助,但在關鍵時刻精準定位了沙皇國艦隊的位置,為戰列艦主炮提供了引導。這讓我隱約覺得,龍國或許對空軍的定位遠不止“輔助”,但大炮巨艦的強大威懾力,讓我暫時壓下了這份疑慮。
龍國的軍博會,就像一場精心策劃的展示——他們讓我們看到了想要讓我們看到的力量,也巧妙地隱藏了不想被察覺的潛力。這場盛會,不僅是實力的展示,更是戰略的博弈。我愈發覺得,與龍國結盟,或許是奧匈帝國在複雜國際局勢中,最正確的選擇。
ps:今日份更新結束,煩請兄弟們多多支持長歌,多多送送免費的小禮物,多多推薦催更,長歌拜謝諸位弟兄!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