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2年,光和五年七月廿一。
當玄赤色的“陳留郡西彆部司馬王”大旗,再次出現在西彆部大營的了望視野中時,沉寂了月餘的營盤瞬間沸騰!留守的匠作營、輜重營人員以及部分傷愈歸隊的老卒,如同潮水般湧向轅門。留守營正王禰部分輜重營隨軍出征)更是激動得眼眶發紅,帶著人早早打開了沉重的營門。
王康一馬當先,踏入闊彆已久的營地。身後,是軍容更盛、士氣昂揚的七百餘將士!深青色的洪流湧入營門,馬蹄踏地聲、整齊的步伐聲、甲胄摩擦的鏗鏘聲彙聚成一股令人心安的力量洪流。更引人注目的是隊伍中那位身材高大、氣度沉凝的青衫文士——軍師程昱!他的出現,讓留守的匠作營營正張礪等人心頭一凜,意識到這支軍隊的核心,已然發生了質變。
“恭迎司馬凱旋!”
“恭迎軍師!”
歡呼聲震天動地。留守士卒看著同袍們身上未褪儘的硝煙和更加銳利的眼神,看著那明顯壯大的隊伍,無不與有榮焉。
王康勒住黑風,目光掃過熟悉的營寨、翹首以盼的留守人員,心中湧起一股歸家的暖流。他翻身下馬,對迎上來的王禰留守)和張礪等人點點頭:“辛苦諸位留守!營盤安好,便是大功!”
安頓好大軍,讓各部歸建休整後,王康立刻在中軍大帳召集核心會議。程昱、高順、典韋、王固、王禰出征)、張礪、王栓等人齊聚。
“王禰,清點此行所有繳獲、損耗及補充兵員後之全營家底!”王康聲音沉穩,帶著凱旋後的務實。
王禰立刻翻開早已準備好的厚厚賬冊,聲音清晰洪亮:
“一、繳獲東阿三戰及東阿縣令贈予):
錢糧:粟米總計:東阿縣令贈一千石+三寨繳獲約二百三十石野狐溝100石,黑石嶺80石汙染銷毀大半按10石計,巨野澤50石)=一千二百三十石。草料:縣令贈五百石。銅錢、布帛、雜物若乾價值約合五十金)。
軍械原料:精鐵:縣令贈八百斤+三寨繳獲粗鐵兵器回爐估算可得粗鐵約三千斤需精煉)=八百斤精鐵+三千斤待煉粗鐵。上好弓材:無新增消耗部分庫存)。牛角、牛筋:少量巨野澤繳獲)。
軍械成品:製式環首刀:縣令贈一百柄。長槍頭:縣令贈三百枚。繳獲粗劣皮甲一百二十餘副需大修)。繳獲各類刀槍棍棒、魚叉、水戰兵器等粗劣武器五百餘件大部需回爐)。繳獲完好及半損戰船六艘需大修)。
牲畜:縣令贈健騾二十頭,駑馬十五匹,母牛十頭。繳獲馱馬八匹野狐溝)。
其他:與太平道往來密信若乾已呈司馬)。
二、損耗東阿三戰):
兵員:陣亡四十五人。重傷退役二十八人。輕傷愈後歸隊一百一十人。
軍械:消耗箭矢一萬八千支含火箭)。損毀皮劄甲三十七副無法修複)。損毀長矛、橫刀等兵器一百二十餘件。損失大小船隻九艘火攻及戰鬥損毀)。
糧秣草料:行軍作戰消耗粟米約四百石,草料約三百石。
三、兵員補充東阿募兵):
新募戰兵:七十三人補入高順部各屯)。
新編第五屯:一百二十七人王勇兼屯長)。
匠作營學徒:三十人。
輜重營含醫護、獸醫、馬夫):一百人。
典韋親衛什擴編:新增十九人現三十人)。
全軍現總兵力:七百三十二人!
四、現存家底計入補充及損耗後):
糧秣:粟米:一千二百三十石繳)四百石耗)+營中原存約二百石=約一千零三十石。草料:五百石繳)三百石耗)+營中原存約一百五十石=約三百五十石。
軍械原料:精鐵:八百斤繳)。粗鐵:三千斤待煉)。弓材:營中原存約一百份。
製式裝備:皮劄甲:戰前存約四百副損毀三十七副加匠作營新製及修複約五十副預估)=約四百一十三副尚缺三百餘副)。橫刀:戰前存三百六十柄加縣令贈一百柄=四百六十柄尚缺約二百七十柄)。三棱破甲錐長矛:戰前存一百二十杆加新打造矛頭需裝杆)約八十杆預估)=矛頭約二百個需大量木杆)。製式長槍:戰前存矛頭二百枚加上縣令贈三百枚=五百枚需裝杆)。強弓:六十五張戰前)。
牲畜:馱馬駑馬:營中原存四十七匹加縣令贈十五匹加繳獲八匹等於七十匹。戰馬:十一匹王栓斥候隊)。母牛:十頭縣令贈)。健騾:二十頭縣令贈)。
數據詳實,條理清晰。帳內眾將聽著王禰的彙報,心中對家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糧草尚可支撐數月,但軍械缺口巨大,尤其是甲胄和精良武器!新兵比例高,戰力整合是當務之急。
王康手指敲擊著桌麵,目光投向張礪:“張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