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元年正月廿三公元194年),長安驃騎將軍府白虎節堂。炭火驅散了初春的料峭,堂內彌漫著新墨與卷牘的氣息。新任書記官鄧芝字伯苗,時年十八)正伏案疾書,將一摞剛由南陽快馬送達的徙民登記田冊分門彆類,歸檔入架。他麵容尚顯稚嫩,然眉宇沉靜,落筆一絲不苟,顯出名門子弟的早熟與乾練。
堂外忽傳來沉穩而整齊的甲葉鏗鏘之聲,由遠及近。四名身披嶄新深褐色鎮軍皮劄甲、腰懸橫刀的青年將領,在親衛引導下,大步踏入堂中,肅然立於階下。
“末將李嚴字正方,時年二十),奉征辟令,前來聽用!”為首者身材魁梧,麵容剛毅,聲若洪鐘。
“末將文聘字仲業,時年十九),奉令報到!”其側青年眉目英挺,肩寬背厚,雖年少卻自帶一股沉穩之氣。
“末將傅肜字子儀,時年十九),聽候將軍差遣!”此人目光銳利,身形矯健,如同蓄勢待發的獵豹。
“末將牛金時年十九),拜見將軍!”最後一位體魄雄健,尤顯悍勇。
王康目光掃過階下這四位來自南陽的年輕虎賁,皆不過弱冠之年,卻已顯露崢嶸頭角,心中甚慰。南陽徙民雖在推進,但當地仍需強兵鎮守,並補充鎮軍力量。
“免禮。”王康聲音沉穩,“南陽新附,四戰之地,需強軍坐鎮。鎮軍乃我並州司隸之磐石,保境安民,責任重大。著李嚴、文聘、傅肜三人,即日起,各領鎮軍戰兵營校尉之職!每營統精兵五千,合一萬五千之眾!牛金,即領鎮軍騎兵營校尉,統精騎五千!”
四人眼中瞬間燃起熾熱光芒,齊齊抱拳:“末將領命!必竭忠儘智,不負將軍厚望!”
王康續道:“此新增兩萬鎮軍,分駐要隘:文聘!”
“末將在!”
“命你率本部戰兵營,即刻進駐武關!武關乃秦嶺門戶,鎖鑰東南,務必整飭關防,深溝高壘,嚴加戒備,絕不容有失!”
“諾!末將誓死守住武關!”文聘聲音斬釘截鐵。
“李嚴、傅肜!”
“末將在!”
“命你二人各率本部戰兵營,分駐南陽郡治宛城及西部門戶析縣!彈壓地方,清剿殘匪,護佑徙民通道,震懾汝南袁術及荊襄劉表!”
“諾!”二人凜然應命。
“牛金!”
“末將在!”
“命你率本部騎兵營,為南陽鎮軍機動勁旅!巡弋宛城、新野、冠軍一線,遇有警急,馳援四方!”
“末將遵令!必使賊寇聞風喪膽!”牛金慨然領命。
四人再次行禮,在親衛引領下退出白虎堂,甲胄鏗鏘聲漸行漸遠。他們即將奔赴的,是烽煙未息的東南前線,亦是嶄露頭角的疆場。
堂內事務稍歇,親衛長典韋忽大步入內,神色間帶著一絲古怪的興奮:“稟主公!府外有壯士率眾來投,自稱巴郡臨江甘寧甘興霸,攜部曲八百,戰船二十餘艘,溯渭水而至!其部…其部裝束甚是奇異,戰船皆披錦繡,人皆係鈴佩羽,喧嘩過市,長安百姓爭相圍觀!”
甘寧!錦帆賊!王康心中劇震,身為穿越者,他太清楚這位東吳虎臣在長江之上是何等威風!其剽悍輕捷,水戰無雙,正是自己內河水營急需的頂尖將才!
“快請!”王康霍然起身,眼中精光閃動。
片刻,一名青年昂首闊步踏入白虎堂。隻見他身高八尺,猿臂蜂腰,麵容英武,顧盼間神采飛揚。頭戴插有鮮豔雉羽的赤幘,身著蜀錦戰袍,以金線繡著翻騰的波濤異獸,腰束鑲嵌明珠的玉帶,懸掛一柄造型奇特的環首長刀。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手腕、腳踝乃至腰間,皆係有精巧的金色鈴鐺,行動間叮當作響,清脆悅耳。雖處森嚴帥府,卻自帶一股江河之上縱橫捭闔的豪俠之氣!
“巴郡甘寧,甘興霸,拜見驃騎將軍!”甘寧抱拳行禮,聲音清朗有力,毫無拘謹,“聞將軍掃蕩群醜,威震華夏,興霸心慕久矣!今率錦帆健兒八百,艨艟戰船二十艘,特來相投!願為將軍帳下一卒,執戟橫江,掃蕩群醜!”他話語間,腰間金鈴隨動作輕顫,發出細碎清音。
堂中諸人,如程昱、陳宮、鄧芝等,皆被甘寧這身張揚奪目的裝扮和撲麵而來的江湖豪氣所懾,一時側目。唯有王康,目光灼灼,直視甘寧雙眼,朗聲大笑:
“好!錦帆縱橫大江,鈴鐺響處,敵酋喪膽!甘興霸之名,本將軍早有耳聞!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他走下帥階,來到甘寧麵前,“我並州水營,正缺汝這等弄潮斬蛟的豪傑!著即封甘寧為橫江校尉,所部八百錦帆健兒、二十艘戰船,儘數編入樓船將軍張濟麾下內河水營!賜新造艨艟鬥艦五艘,精製橫江鐵鎖、拍杆、強弩若乾!望汝在黃河、汾水之上,亦能揚起我‘錦帆’威名!”
甘寧眼中爆發出驚喜光芒!他本自負其能,卻未料初來乍到,便得如此重用,更難得的是這位驃騎將軍竟似對自己“錦帆”舊事頗為了解,言語間儘是賞識!他單膝跪地,抱拳過頂,腰間金鈴發出一陣悅耳急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甘寧謝主公厚恩!必率錦帆兒郎,為將軍鎖大江,斷長河!但有片板敢犯我境,管教他沉沙折戟!”
同日午後,徙民總辦簽押房。
法正字孝直)正伏案疾書,案頭堆滿了如山的文牘——遷徙路線圖、沿途糧秣供應點、接收安置郡縣名冊、豪族資產核驗單…年輕的臉上帶著一絲疲憊,眼神卻銳利如鷹。參軍楊阜字義山)與崇文館從事傅乾字彥材)、閻溫字伯儉)也在各自案前忙碌核對。
“孝直,這是宛城張氏、新野鄧氏、冠軍黃氏等十七家豪族最終確認的田宅贖買清單及關中授田方案,請過目。”傅乾將一份厚冊遞上。
“藍田至商於古道拓寬加固已畢,沿途十二處補給營地、醫棚、車馬維修點均已設置妥當,可保遷徙隊伍通行。”楊阜指著地圖補充。
“首批五萬戶三萬富戶、兩萬工匠)的編隊名冊、保甲劃分、領隊人選已核定完畢,隨時可依序啟程。”閻溫也呈上文書。
法正快速翻閱,不時提筆勾畫:“好!張、鄧、黃三家帶頭,其餘中小豪族觀望者必眾。傳令下去,二月初一,首批五萬戶,分三路自宛城、新野、冠軍啟程,沿預定路線西進!輔兵營調一萬人,沿途護送,保障供給!令京兆尹鐘繇、左馮翊陳群、右扶風張既,務必按此名冊,提前備好安置田宅、種子、農具,不得有誤!”
他放下筆,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望向窗外。長安城上空,鉛灰色的雲層正透出些許微光。這場牽動數十萬人生計的浩大遷徙,如同巨大的齒輪,在他這個年僅十八的總辦主持下,正克服萬難,隆隆啟動。南陽的富庶與人力,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支撐並州司隸霸業的基石。
喜歡漢末三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三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