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砥柱根基_漢末三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漢末三國路 > 第256章 砥柱根基

第256章 砥柱根基(1 / 1)

建安八年四月公元203年5月)

長安未央宮前殿,沉水香的青煙在殿柱間嫋嫋盤旋,卻壓不住那份沉澱於八百餘萬生民之上的厚重威儀。巨大的三州二十四郡輿圖高懸丹墀之後,山河城池,纖毫畢現。王康高踞禦座,玄色十二章紋冕服在光影中流淌著深沉的輝光。階下,自北疆凱旋的呂布、高順,坐鎮中樞的徐晃,督理河西的國淵,以及程昱、賈詡、法正、陳宮、崔琰、周平、徐嶽、馬鈞、趙儼、杜襲、孫乾、鄭渾、張牧、韓暨、郭縕、王柔、郭衡等中樞文武濟濟一堂,儘著朝服,持笏垂首。闊彆數月,曆經北疆驚雷與徙民狂瀾的西北霸業核心,儘彙於此,隻為一場關乎國本的總清算。

“諸卿。”王康的聲音沉穩,回蕩於肅穆殿宇,“去歲至今,北逐胡虜,東掠幽州,內安徙民,外拓商路。賴諸卿同心戮力,將士效死,霸業根基,愈加深厚。今春和景明,當核驗得失,明察損益,以固我西北萬世之基!戶曹,起頭!”

戶曹掾崔琰手持一冊以金線裝訂、厚逾半尺的嶄新黃冊,持笏出班,深揖至地,聲音清晰洪亮,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振奮:“臣崔琰啟奏!戶曹奉大將軍令,核驗建安八年三月底,三州二十四郡丁口田畝細目!賴主公英武,將士用命,徙民安靖,胡漢歸心,今歲人口滋繁,根基愈固!茲按州郡詳陳——”

他展開黃冊,聲音穿透殿宇,每一個數字都重若千鈞:

“雍州九郡:京兆尹:漢一百零三萬口,歸化胡二萬口,合計一百零五萬口。左馮翊:漢四十九萬口,歸化胡二萬口,合計五十一萬口。右扶風:漢七十七萬口,歸化胡三萬五千口,合計八十萬五千口。朔方郡:漢三十五萬口,歸化胡五萬口,合計四十萬口。上郡:漢二十三萬口,歸化胡三萬五千口,合計二十六萬五千口。安定郡:漢十五萬口,歸化胡三萬五千口,合計十八萬五千口。北地郡:漢十一萬口,歸化胡三萬五千口,合計十四萬五千口。天水郡:漢十四萬口,歸化胡三萬口,合計十七萬口。武都郡:漢十六萬口,歸化氐三萬口,合計十九萬口。雍州總計:漢三百四十三萬口,歸化胡二十九萬口,合計三百七十二萬口!

“並州九郡:太原郡:漢四十三萬口,歸化胡一萬五千口,合計四十四萬五千口。上黨郡:漢二十八萬口,歸化胡二萬口,合計三十萬口。雁門郡:漢十九萬口,歸化胡三萬五千口,合計二十二萬五千口。五原郡:漢二十五萬口,歸化胡五萬口,合計三十萬口。雲中郡:漢二十萬口,歸化胡六萬口,合計二十六萬口。定襄郡:漢十六萬口,歸化胡四萬五千口,合計二十萬五千口。西河郡:漢二十六萬口,歸化胡五萬口,合計三十一萬口。河東郡:漢四十六萬口,歸化胡一萬口,合計四十七萬口。河內郡:漢六十六萬口,歸化胡三萬五千口,合計六十九萬五千口。並州總計:漢二百八十九萬口,歸化胡三十三萬五千口,合計三百二十二萬五千口!

“涼州六郡:隴西郡:漢十七萬口,歸化羌氐二萬五千口,合計十九萬五千口。金城郡:漢十七萬五千口,歸化羌氐三萬口,合計二十萬五千口。武威郡:漢二十萬五千口,歸化胡三萬五千口,合計二十四萬口。張掖郡:漢十九萬口,歸化胡二萬五千口,合計二十一萬五千口。酒泉郡:漢十八萬五千口,歸化胡三萬五千口,合計二十二萬口。敦煌郡:漢十八萬口,歸化胡五萬口,合計二十三萬口。涼州總計:漢一百一十萬五千口,歸化胡二十萬口,合計一百三十萬五千口!

崔琰合上冊頁,聲音帶著沉甸甸的分量:“三州總計:漢七百四十二萬五千口!歸化胡八十二萬五千口!合計八百二十五萬口!較建安七年七月新增四十萬口!其源有三:一,徙幽州民二十五萬口;二,呂將軍北征所獲漢奴及胡部婦孺編戶十萬七千六百口;三,三州自然增長約四萬二千四百口!理番院王祭酒報,今歲胡漢通婚新增一萬五千餘對!軍中胡兵銳士及邊郡胡民,改漢姓、著漢服、入漢籍者,逾七萬戶,計三十五萬口!故胡戶總數雖因新附略有增,然根基愈固,融合日深,漢民之基更為雄渾!”

殿內一片肅然。八百二十五萬口!此乃擎天巨柱,傲視寰宇的根基!

倉曹掾周平緊隨其後出列,麵色沉穩:“臣周平啟奏!去歲徙民絕壑、北征東掠,耗糧如海!幸賴天佑,三州再獲豐稔:雍州收粟麥八百一十萬石!並州收六百二十萬石!涼州收二百五十萬石!三州官倉、屯田軍納新糧總計:一千六百八十萬石!加之徙民所攜繳獲糧秣折三十萬石,歲入糧一千七百一十萬石!”

他繼續道:“歲出:三州軍民八百餘萬口、牲畜逾百萬、戰馬馱馬近五十萬匹,年耗口糧逾一千四百萬石!大軍四出征伐、轉運靡費,耗糧一百五十萬石!徙民安置、賑濟、越冬耗糧八十萬石!官吏俸祿折糧、工坊匠戶口糧、苦役營等耗糧六十萬石!歲出總計:一千六百九十萬石!”他略作停頓,“故建安八年春,官倉儲糧實存:兩千二百五十萬石加一千七百一十萬石減一千六百九十萬石等於兩千二百七十萬石!存糧略增,然新徙之民尤需賑濟至秋收,河西水利亦耗糧甚巨,不可懈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金曹掾徐嶽持牘出列,麵色較去歲舒展許多:“臣徐嶽啟奏金曹事!建安八年春,歲入核算:鹽鐵專營,歲入二億六千萬錢;絲路互市及護商憑抽分,獲利一億九千萬錢;市稅、關稅,入六千萬錢;抄沒、罰金,入一億錢;寶泉監新鑄‘晉元通寶’六億枚,得鑄息錢四億錢!歲入總計:十一億一千萬錢!”

他聲音轉高,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振奮:“歲出:大軍糧餉、撫恤、功賞,支三億八千萬錢!官吏俸祿,支五千五百萬錢;工程營造,支一億八千萬錢;軍械采買製造,支一億八千萬錢;農桑扶持,支六千萬錢;新政支出,支六千萬錢;鑄錢成本,支二億錢;其他支出,支五千萬錢。歲出總計:十億八千萬錢!”

徐嶽環視殿內,朗聲道:“歲盈餘:三千萬錢!府庫因去歲存七億錢,加今歲入十一億一千萬錢,現存錢帛總計:七億三千萬錢!此盈餘來之不易,皆因主公明令嚴控靡費、抄沒增收及商路複通所致!然鑄錢之困、銅源之險猶在,乃心頭之患!”

寶泉監監正郭衡出列補充:“臣啟奏!去歲至今,新鑄通寶十二億枚,錢信穩固,私鑄幾絕。鑄量雖增,然徐掾嚴控成本,工匠勤勉,廢品率降,故支用得以節製。唯遼東精銅海路轉運,風險猶存,價昂未解。”

兵曹掾趙儼踏前一步,氣勢雄渾:“臣趙儼啟奏兵曹事!核驗三州軍力:禁軍:戰兵二十八營一十四萬人,騎兵十六營八萬人,宿衛軍四營二萬人,虎衛營五千重騎。合計二十四萬五千人!鐵劄重甲覆及全軍七成,虎衛鎢鋼陌刀初試鋒芒!鎮軍:戰兵二十六營一十三萬人,騎兵八營四萬人。合計十七萬人!扼守關隘,剽悍如昔。輔兵營:五萬人。內河水營:一萬人。屯田軍:二十七萬四千人,戍墾一體,員額未增。三州總兵力:七十四萬九千人!鋒鏑更利,然神臂弩、破甲箭耗損待補。去歲北征、徙民諸役合計戰損:將士陣亡一萬一千餘人,重傷致殘者四千餘人。新募及歸化精壯五萬人,已補入各軍缺額。”肅穆之氣籠罩大殿。

工曹掾馬鈞與軍器監監正鄭渾聯袂出班。馬鈞奏:“稟主公!河西坎兒井四期,疏勒河支渠成,增溉田八萬畝!徙民安置點擴建,於涼州河西四郡起廬舍五萬間!物料支用,悉遵嚴控之令。”鄭渾聲若洪鐘:“軍器監歲製:鐵劄重甲二萬副!神臂弩一萬五千張!破甲重箭三百五十萬支!丈六三棱矛十五萬柄!橫刀五萬柄!‘鎢鋼破甲陌刀’量產八百柄!鎢鋼破甲箭簇四萬支!廢品率降至三成,耗鐵炭大減!此皆嚴控工費、革新技法之功!”

牧監監正張牧奏報:“官牧:牛存五十二萬頭;羊存二百四十五萬隻;駱駝八千峰。糞肥收集堆漚逾一千五百萬擔,今春已分發各郡肥田。”

馬監令韓暨奏報:“天駟苑及諸牧場:存欄戰馬十萬匹;馱馬役馬二十萬匹。去歲得良駒一萬一千匹!馬政平穩。”

礦監監正孫墨奏:“歲采鐵礦二百八十萬斤,銅礦十八萬斤,石炭三百八十萬斤。隴西鎢礦月采鎢砂三萬斤,支護得法,傷亡大減。”

鹽監監正鄭淳奏:“鹽歲產四十八萬石。存鹽三十二萬石,足敷軍民及互市所需。”

崇文館祭酒郭縕奏:“新刊《河西農桑輯要》分發邊郡。一百五十所蒙學童子逾二萬一千。格物院協研深耕鐵齒犁,頗利新墾之地。”

招賢館祭酒賈詡兼奏:“歲引才七百三十人,含徙民中工匠文士。智囊庫儲才愈厚。”

講武堂輪值都督馬騰奏:“年訓良家子二千二百人。沙盤推演增西域、遼東諸地形。”

理番院祭酒王柔奏:“胡漢編戶保甲深入,新附胡婦孺安置初穩。敦煌新徙漢民與舊胡部摩擦三十七起,皆平。今歲胡漢通婚一萬五千二百對!歸化胡改籍入漢戶者,新增七萬戶!融合大勢,沛然莫禦!”

法曹掾杜襲奏:“歲審訟案四千一百件。推行《朔五律》至新附郡縣,胡漢糾紛依法處置。”

禮曹掾孫乾奏:“主持社稷壇春祭。製定《西域邦交禮儀》,待趙將軍西征所用。”

吏曹掾陳宮最後總結:“三州二十四郡官吏,經徙民、安置大考,黜陟分明。九郡太守皆稱其職,河西四郡安頓新徙民之功尤著。然財計初穩,官吏俸祿仍宜足額,以安其心。”

所有奏報畢,殿內一片沉靜。八百二十五萬口的雄渾根基,兩千二百七十萬石的糧儲,初現鋒芒的鎢鋼利器,嚴控靡費下的財政盈餘,以及那雖經劇變卻更顯融合的胡漢生民畫卷……無不昭示著西北霸業如砥柱般,在亂世激流中巍然矗立。

軍師祭酒程昱出列,目光如鷹隼掃過殿宇:“大將軍,諸曹監院奏報已畢。綜而觀之:我三州帶甲七十五萬,口眾八百餘萬,糧儲豐盈,府庫初裕,鋒鏑之利冠絕天下,胡漢之基日漸融一!此誠砥柱中流,霸業之磐石!然,”他話鋒微轉,“歲盈三千萬錢,乃嚴控節流、抄沒增收所得,根基未固。鑄錢之困、銅源之險猶在,工程、軍械靡費稍鬆即可能複熾。譬如江河初靖,暗流仍湧。當借此盈餘之機,廣開財源,深固根基,尤以通銅路、降鑄本為急務!則西北之業,方能如南山之固,曆劫不移!”

王康緩緩起身,冕旒垂珠紋絲不動。他目光如炬,掃過階下文武,掃過那象征著無上力量也承載著未來挑戰的龐大根基,聲音如同定鼎洪鐘,沉穩而堅定,響徹未央宮巍峨的殿宇:

“諸卿所奏,孤已儘悉!此間根基,乃三州軍民血汗鑄就!今府庫初盈,鋒鏑淬火,人心歸附,正當深耕細作,固本培元!傳孤令:明日於蘭台,集八曹五監五院主官及九卿重臣,專議開源、通商、鑄錢、固本之策!務使此盈餘之種,化為萬世之林!散朝——!”

“謹遵大將軍令!”山呼之聲,撼動梁柱。勝利的基石與未來的挑戰,在這暮春的未央宮中交織。西北霸業的巨輪,承載著八百餘萬生民的命運,在浩蕩的曆史長河中,繼續劈波斬浪,駛向那充滿未知卻也孕育著無限可能的未來。

喜歡漢末三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三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