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紙上標注了三層屏蔽設計:最外層用淨化後的複合板做反射層,中間填充碳纖維網格吸收殘餘能量,內層再加一道零域生成的離子屏障,用來應對高頻突波。
畫到一半,蘇晴從車裡探出身子:“林川,病人情況穩定了,但這樣手動維持撐不了太久。我們需要恢複一台呼吸機。”
我說:“電力係統全毀了,沒法直接供電。”
“有沒有可能局部供能?”她問,“比如隻啟動一台設備?”
我想了想:“可以試試臨時搭一個穩壓回路。用校車電池組做電源,加裝限流保護,避開主配電網絡。”
她立刻鑽回去準備器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收起圖紙,走向維修區角落的工具架。翻找穩壓模塊時,手指碰到一塊發熱的金屬片——是剛才從偏轉板拆下來的控製芯片。表麵已經龜裂,但內部晶格還有微弱共振。
我把它拿到眼前,啟動領域掃描。在能力視野中,芯片內部殘留著一段未完全損毀的數據流。格式陌生,但脈衝間隔規律,和之前那道神秘信號完全一致。
這不是普通的電湧殘留。
這是記錄。
我把芯片收進口袋,決定等局勢穩定後再解析。
回到校車旁,老周帶著人把備用電池組搬了過來。我接過新繼電器,開始接線。動作要快,但不能出錯。每一步都得精確,否則下次風暴來時,連這點遮蔽都會失效。
接通電源後,我再次啟動零域,將藍光引導至偏轉板背部。光絲纏繞在斷裂的導流槽上,逐層重建通路。我能感覺到精神力被緩慢抽走,太陽穴脹痛,視線邊緣有些模糊,但還在可控範圍內。
十分鐘後,偏轉板表麵重新泛起微光。測試電壓通過,反饋正常。
“行了。”我說,“至少能擋下中等強度的脈衝。”
老周拍了下車身:“接下來呢?”
我看向遠處那片變電站廢墟。風從那邊吹過來,帶著一股燒焦的氣味。
“找安全區。”我說,“現有的營地太暴露,必須換個地方。我打算把指揮中心遷到地下,利用通風井建一個抗擾掩體。今天就開始勘測入口。”
他沒問能不能成,隻說:“需要多少人?”
“五個,帶切割工具和照明設備。先打通入口,再檢測結構穩定性。”
他點點頭,轉身去點人。
我拿起圖紙,走向維修區臨時搭的帳篷。地麵鋪著一塊防水布,我把圖紙攤開,用石塊壓住四角。炭筆在紙上移動,標注出屏蔽層厚度、支撐點位置、電纜走向。
蘇晴走過來,手裡拿著一份藥品清單:“我已經清點完了,應急物資夠用三天。但如果設備不能恢複,抗生素和胰島素儲存會出問題。”
我說:“地下溫度穩定,濕度也能控製。隻要把製冷模塊搬進去,就能當臨時藥庫。”
她看了眼圖紙:“你真的覺得那裡安全?”
“比這兒安全。”我說,“埋得深,結構完整,沒有大麵積金屬堆積。而且……”我頓了一下,“它不在上次信號的主輻射路徑上。”
她沒再問,隻是輕輕歎了口氣,轉身回車裡去了。
我繼續畫著圖,筆尖劃過紙麵的聲音在空曠的維修區顯得格外清晰。
遠處,校車靜靜地停在那裡,車身一半漆黑,一半覆蓋著蜂窩護層。車頂的偏轉板微微傾斜,像一隻豎起的耳朵,仍在等待下一個信號的到來。
我的手指忽然停住。
圖紙上,第三層屏蔽結構的連接點位置,炭筆的痕跡微微抖了一下。
喜歡零域建築師請大家收藏:()零域建築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