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第一次注入是在下午三點十七分。汙水從舊管網截流過來,經過第一道格柵,進入主渠。水流速度很慢,為的是讓懸浮物充分沉澱。
第一關,沉澱池。
渾濁的水在裡麵停留了十分鐘,明顯變清了一些。接著流入蘆葦區。根係密集,水流穿過時發出輕微的嘩聲。
第二關,藻膜區。
藍綠藻被固定在透明托盤上,漂浮在淺水中。陽光照下來,能看到氣泡不斷從表麵冒出。溶氧儀數值開始上升。
第三關,螺類分解區。
這裡還沒投放生物,隻是測試管道通暢性。水流通過陶粒濾床,最後進入儲水罐。二十分鐘後,第一份水質報告出來。
“d下降百分之八十二,氨氮減少百分之六十九,溶解氧達到五點三毫克每升。”
小張念完,抬頭看我。“接近飲用水標準了。”
沒人說話。
幾秒後,老李忽然蹲下去,用手捧起一點出水,聞了聞,然後抿了一口。
“沒味。”他說,“乾淨。”
周圍一下子熱鬨起來。有人拍他肩膀,有孩子尖叫著跑去找大人。王姐抱著孩子站在出水口邊,一直盯著那股清流。
天快黑時,最後一片藻膜放入水中。係統正式閉環運行。風從新栽的蘆葦叢上吹過,發出沙沙的聲音。
我走到出口處,打開檢測儀重新取樣。數值比之前更好。空氣裡的味道也不一樣了,不再是悶濁的鐵鏽和垃圾味,有點像雨後的泥土。
小張走過來。“巡護小組名單擬好了,居民自願報名,每天兩班倒。”
“讓老李當組長。”我說,“他今天提的問題最多,說明真在想。”
他記下名字,又問:“下一步是不是要做垂直種植帶?”
“等三天。”我說,“先看濕地能不能穩住。如果連續七十二小時數據正常,就開始下一階段。”
他點頭離開。
我留在原地,看著水流不斷湧出。身後生活區的燈陸續亮了,有人在遠處喊吃飯。一個孩子跑過濕地邊緣,鞋踩在新鋪的石子路上,發出咯吱聲。
我的右手又抖了一下。
這次不是因為累。
而是看到水邊的泥地上,有一串小小的爪印。不知道是什麼動物留下的,可能是老鼠,也可能是野鳥。但它來了,說明這裡有東西能吃,有地方能落腳。
這片地開始活了。
我正要蹲下細看,終端震動。
通風井的監測界麵跳出來。溫度恢複了正常,但那個脈衝信號還在,頻率變了,比剛才快了一點。
喜歡零域建築師請大家收藏:()零域建築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