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把那塊彎曲的金屬板放在桌上,指著內側一行小字。我盯著編號看了兩秒,認出了那是三個月前失蹤的後勤員李成的裝備序列號。他最後一次出現是在東庫交接清單上,之後就沒了消息。
我沒有說話,把金屬板翻過來塞進抽屜。指揮室的終端還在運行垂直森林的施工進度圖,紅點標著三個作業麵,第一層結構已經完成百分之七十二。
我站起身,左臂貼著外衣下擺。晶體紋路比昨天往上爬了半寸,碰到布料時有種發燙的刺感。現在走路得注意重心,不能全壓在左邊。
塔吊控製台在工地中央,我走過去的時候,施工隊正往第三層平台運送混凝土。風從高處灌下來,吹得安全網嘩嘩響。監測儀突然報警,聲音很急。
我看向屏幕,主承重梁的應力曲線出現異常波動,裂縫檢測係統標出一條淡藍色細線,位置在東北角支撐柱的接縫處。我立刻調出熱成像畫麵,裂紋邊緣有微光閃爍,和晶體殘片的能量特征一致。
“停工。”我按下廣播鍵,“所有高空人員撤離平台。”
施工組長在對講機裡問原因。我沒解釋,直接下令切斷泵車供料。混凝土還在管道裡,但不能再澆了。
我走到支撐柱下方,抬頭看那道裂紋。它不像是物理損傷,更像是從內部生長出來的。我把右手按在柱體表麵,啟動零域感知。精神力順著結構延伸進去,立刻察覺到內部應力分布紊亂,裂紋正在緩慢擴展。
每分鐘0.3毫米。四小時後會穿透核心截麵。
我退回控製台,調取運輸記錄。昨天補給的兩車混凝土來自二級供應商“北環建材”,這個渠道沒被完全封鎖,因為當時隻追回了主力物資。監控顯示,那批材料入庫時沒有異常檢測報告。
通訊器響了。
“林川,我是蘇晴。”她的聲音很穩,“監測站收到能量波動警報,你那邊是不是用了晶體?”
“不是我。”我說,“是建築材料裡混進了東西。”
她五分鐘後趕到,帶著兩個醫療組成員。他們用便攜頻譜儀刮取混凝土樣本,儀器很快響起提示音。
“確認了。”她蹲在裂紋旁邊,抬頭看我,“裡麵有維度碎屑,活性脈衝頻率和我們之前帶回的晶體殘片一致。這不是普通摻假,是專門用來破壞結構穩定性的。”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居民站在隔離帶外,指著高樓指指點點。有人喊:“這樓還能住嗎?”沒人回答。
風忽然大了起來,高層腳手架發出金屬摩擦聲。監測儀顯示支撐柱的變形速率加快了。
我打開通訊頻道:“老周,聽得到嗎?”
“在。”他回得很快。
“北環建材倉庫,你現在帶隊去查。帶上封條,所有未使用材料全部扣押。”
“明白。”
我掛斷通訊,看向那根即將失效的支柱。時間不夠等rerceents或更換構件。必須馬上加固。
我閉眼,啟動零域。
精神力從腦子裡拉出一條通道,連接設計圖。我在意識中構建了一個交錯鋼桁架模型,三層嵌套,用於分散局部壓力。這種結構平時要焊接組裝,但現在隻能靠能力直接打印。
身體立刻傳來負擔。胸口像被壓了一塊鐵,呼吸變得短促。左臂的晶體部分開始發熱,那種刺痛順著神經往上爬。
三秒內,我在現實世界生成了第一組支撐結構。銀灰色的合金梁從裂縫兩側長出來,像骨架一樣卡住斷裂區域。監測儀上的變形曲線瞬間趨緩。
人群安靜了幾秒,然後爆發出一陣喊聲。
我沒停下。繼續釋放能力,在另外兩處隱患點同步構建加固框架。每一次輸出都讓心跳變得更沉,視野邊緣開始發黑。
蘇晴走過來扶住我的肩膀:“你不能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