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聲響起的時候,我正盯著東側塔的監控畫麵。
老周的聲音從耳機裡傳來:“林川,三號塔周圍地麵在動。”
我沒有回答,把畫麵放大。泥土翻起,一道黑影衝出,撞在防護罩上。衝擊波讓整個高台都震了一下。我抓住控製台邊緣穩住身體,左眼的晶體一陣發緊,像是被什麼東西拉扯。
“不是維度生物。”我說,“是守夜人。”
第二輛裝甲車已經衝到防線前,炮口對準了能量節點。炮火擊中防護罩的瞬間,光層出現了裂紋。那不是普通的裂痕,而是像玻璃一樣從內部開始碎裂的痕跡。
趙明的聲音接入通訊:“共振頻率鎖定在七點八赫茲,和灰點上次測試的數據一致。他們用了維度共振炮。”
我立刻調出主控界麵。能量條正在下降,紅色數字跳得很快。趙明說隻剩四十分鐘。
“啟動備用電源。”我按下通訊鍵,“老周,地下機組交給你。”
“已經在路上。”老周的聲音很穩,“十分鐘後接通。”
我閉上右眼,用左眼連接零域係統。圖紙在腦中展開,但比平時慢。剛才啟動淨化矩陣消耗太大,精神力還沒恢複。我強行把意識壓進能量流,找到生態圈實驗殘留的脈衝信號。
那是上個月做的測試,用來模擬城市生態循環的小型能量網。現在它還在運行,雖然微弱,但能用。
我把這段信號導入防護罩基底。控製台震動了一下,能量條回升了百分之五。不夠,但能撐一會兒。
“無人機小隊準備。”我繼續下令,“目標前線裝甲車,乾擾炮管充能。”
屏幕上顯示六架無人機升空,呈扇形推進。它們剛靠近敵方陣地,對方就開啟了電磁屏障。前三架直接失聯,後三架被迫拉升高度。
“他們的防禦升級了。”趙明說,“不是簡單的乾擾,是定向壓製。”
我盯著畫麵,看到第四輛裝甲車完成充能。炮火再次擊中防護罩,這次裂紋擴散得更快。東南角的能量節點開始閃爍,隨時可能斷開。
不能再等。
我伸手在控製台上劃出坐標,啟動領域構建。第一道支撐梁出現在空中,淡藍色線條迅速延伸,連接到受損節點。圖紙成型的瞬間,腦袋一沉,太陽穴突突地跳。
第二道結構剛投射一半,防護罩突然變了。
原本透明的能量層表麵浮起一層半透明膜,像是水麵上泛起的油光。那層膜沒有形狀,卻在緩慢流動。下一秒,一輛剛發射完的裝甲車被自己的炮火擊中。
炮彈原路反彈。
三輛先鋒戰車接連爆炸,火光衝天。剩下的車輛緊急後撤,暫時停止了攻擊。
我愣住了。
這不是我設計的結構。
“發生了什麼?”老周問。
“防護罩……自己變了。”趙明的聲音帶著驚訝,“反射層是自發生成的,沒有外部指令輸入。”
我看向能量圖譜。那一層膜狀結構正在吸收外界攻擊頻率,並轉化為反向波動。它不是被動防禦,而是在學習。
零域係統在進化。
“記錄所有數據。”我對趙明說,“任何異常波動都要標記。”
“已經在做了。”他停頓一下,“但這不符合以往的運行邏輯。你的能力需要主動構建,不可能自動響應。”
我知道他在想什麼。零域從來不會自主行動。每一次結構生成,都需要我明確的設計意圖和精神力輸出。這種被動防禦升級,超出了能力邊界。
可它確實發生了。
我低頭看自己的手。手臂上的晶狀裂紋比之前多了,一直蔓延到手肘。皮膚有些發燙,但不是疼痛。那種感覺更像……有東西在裡麵生長。
“東區情況怎麼樣?”我換頻道聯係老周。
“敵人退了,但沒走遠。”他說,“我們在清理戰場,發現幾輛殘骸還能回收。”
“小心檢查。”我說,“特彆是武器模塊和控製係統。”
幾分鐘後,老周發來一張照片。是一塊燒焦的金屬片,上麵有個標誌。我放大圖像,看清了那個圖案。
心臟猛地一縮。
那是我三年前在規劃局用過的設計圖標。一個簡單的幾何圖形,三角嵌套圓環。隻出現在一份廢棄的城市基建方案裡,從未公開發布。
我調出個人數據庫確認。那份文件編號是a317,提交時間是災變前十七個月。之後就被歸檔,再沒人提過。
可現在,它出現在守夜人的裝備上。
“趙明。”我接通加密線路,“查所有曆史圖紙的訪問記錄。重點排查a317文件。”
“你懷疑技術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