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區大院裡,權力的真空狀態沒持續太久。
馬副局長倒台的第三天,關於接替人選的傳聞就開始甚囂塵上。
幾個背景深厚、資曆相當的乾部,都成了大家私下議論的熱門人選。
其中呼聲最高的,是一個叫王振的乾部。
王振四十出頭,身材微胖,臉上總掛著笑容。
他見人總是未語先笑,說話慢條斯理,讓人如沐春風。
在機關裡,王振的人緣極好,幾乎沒人說他壞話。
大家都覺得他為人謙和,沒有架子,是個典型的老好人。
但顧言洲知道,越是這樣的人,城府越深。
一個人如果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他,那他必然有著高超的偽裝技巧和手腕。
這種人,會在你放鬆警惕時,露出毒牙。
顧言洲第一次和王振正麵接觸,是在一次軍區內部會議上。
會議主題是討論如何填補被召回的通訊設備留下的空白。
作為扳倒馬副局長的關鍵人物,又是信息化作戰領域的專家,顧言洲也被邀請參加。
會議上,各方代表爭論不休。
有人主張采購國外先進設備,有人則堅持支持國產,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
雙方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場麵一度陷入僵局。
這時,一直沉默的王振清了清嗓子,開了口。
“各位領導,各位同誌,我覺得大家的意見都有道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內補齊短板,形成戰鬥力。”
王振先肯定了第一方的觀點。
“但從長遠來看,核心技術受製於人,終究是心腹大患。”
他又肯定了第二方的觀點。
“所以,我個人有個不太成熟的建議。”
王振笑了笑。
“我們能不能兩條腿走路?一方麵,少量引進國外尖端設備,用於應急和研究。另一方麵,集中力量,加大對國內相關科研單位的支持力度,爭取在三到五年內,研發出我們自己的設備。”
“這樣既解決了燃眉之急,又為長遠發展打下基礎。既能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又能帶動我們自己的產業升級。”
王振的話滴水不漏,麵麵俱到。
他巧妙地將兩種對立觀點融合,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無法反駁的折中方案。
會議室裡短暫沉默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王振同誌這個建議好啊!”
“考慮得非常周全,有大局觀!”
主持會議的首長也讚許地點了點頭。
顧言洲看著台上笑容謙和的王振,覺得這個人手腕不簡單。
王振看似在解決問題,實際是在收攏人心,展示能力。
而且,他提出的方案看似完美,卻暗藏玄機。
少量引進國外設備,這個“少量”是多少?由誰來決定?
集中力量支持國內研發,這個“力量”怎麼分配?支持哪些單位?
這些模糊地帶都為他日後的權力尋租留下了操作空間。
這是個真正的政客,一個精於算計的笑麵虎。
會議結束後,大家陸續離場。
王振卻特意留下來,主動走到顧言洲麵前。
“言洲同誌,久仰大名啊。”
王振熱情地伸出手,笑容真誠。
“這次演習,你可是給我們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這些老家夥,是真的要被你們拍在沙灘上了。”
顧言洲伸出手,和他握了握。
王振的手溫暖而有力。
“王副處長你過獎了。”
顧言洲不卑不亢。
“我隻是儘了軍人應儘的本分。”
“哎,言洲同誌你太謙虛了。”
王振親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仿佛是多年老友。
“以後,我們就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了。”
“我年齡比你大幾歲,你要是不嫌棄,就叫我一聲王哥。”
“以後工作上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儘管開口。”
但顧言洲知道,王振這是在向自己示好,或者說拉攏自己。
畢竟,自己現在是軍區紅人,又是扳倒馬副局長的功臣。
如果能得到自己的支持,對王振競爭那個位置無疑是巨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