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還稍好些,數學課卻是補的她頭懸梁,錐刺股,仍發愁時間頗不夠用。
功課摞了半人高,還要補刺繡啊,美術啊,廚藝,多少愁苦被這些一砸,稀裡嘩啦都碎成了片。
一晃眼就到秋收的日子。
穆青雲的莊子和村子,對秋收都極重視,一乾小娃子們也都被帶到田間地頭幫忙。
小孩子們年紀小,村裡現在用的各種農具都齊全,農活比起之前輕的多,自不會舍得累到他們。
“你把麥秸稈切好,彆有刺再讓他們抱一抱就是了。”
王嬸子連聲招呼她的大兒子。
她兒子一邊應一邊笑。
知道,就當哄孩子玩!
五天前夏荷姑娘就帶著好幾個人,還有他妹子一塊兒過來,再三強調安全問題。
總之,這地裡那些老鼠長蟲都得挪窩,還專門指定了好幾個大夫過來盯著。
夏荷姑娘甚至要求村裡要出人專門成立個‘確保學生安全臨時工作組’,再三叮囑,安全最重要。
“總之,把這幫娃子都當皇帝老兒伺候就是。”
王嬸子笑罵了兒子兩句,也就不再多言。
村民們費了老大的心思,大部分小孩子們什麼都不知道,他們隻當自己幫了大忙,到處被人誇成了花,開心的不得了。
像招娣等,都是下慣了地,做慣了農活的,卻也被鄉親們熱情洋溢的讚美吹捧給吹昏了頭,雖感覺哪裡不對,這農活做的未免太順利了些,但稍微想一想,也隻以為是給仙子乾活,精神頭更足,用的農具更先進,而且大家一起勞作,說說笑笑,連這累,似乎也變成了甜蜜的負擔。
一群小孩兒看了好些‘留影’,深深覺得那些沒時間還輪不到去看留影的鄉親們實在是錯失了很多,就突發奇想,雖然大多數人都排不到留影的位置,他們卻能為地裡辛勤勞作的農民伯伯,嬸嬸們表演一些節目,讓她們休息時間哈哈一笑,好歹能解解乏。
孩子們都是學過些許吹拉彈唱的,學的時間不長,論技巧肯定是沒辦法和從小就吃這碗飯,練不好功都得挨揍的那些專業人才,可他們學東西直接是從‘留影’中來,多且雜,論新鮮度,絕對足夠。
田間地頭演些白話的話劇,內容都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那些事,老百姓們不光看得懂,還很有共鳴代入感。
招娣和小雨,叫上臭蛋幾個男生,就仿照留影裡話劇的形式,也自己編劇本,排演了一出話劇。
演的是穆仙子路遇小乞兒的故事。
小乞兒本是秀才家的女兒,她爹為了給弟弟置辦家業,要把小乞兒賣給大惡霸當丫鬟,小乞兒不從,趁夜逃走,一路乞討,正好遇到仙子路過,知她有冤,於是現身相救。
故事雖然極簡單,也沒有複雜的唱詞,可鄉親們還是聽的十分高興,就是看過留影的人也不覺得無趣。
“真人版的話劇,也有話劇的魅力。”
穆青雲笑的不行。
既然這幫小孩兒不用教,就本能意識到文娛的力量,她乾脆就出錢出力,給他們組了個話劇社,以後多排些劇出去演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