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張立軍安排主治醫師做術前準備,他親自去找病人家屬做術前談話工作。
找到焦急等待的家屬,張立軍耐心地把病人現在的情況跟家屬說明。
患者的年齡比較大,病情又十分特殊,如果采取開放手術,即使能從手術台上活下來,後期並發症很多,預後情況會很不好。所以建議采取微創手術,活下來概率會很高,而且預後也會很好。
至於微創手術的術式,經過他們多方麵考慮,是目前最好的方案。
家屬知道病人暫時穩定後,心情沒有那麼焦慮了,加上張立軍耐心解釋,患者的女兒便簽署了手術協議。
手術室內。
“王辰,你來穿刺?”張立軍掃了一眼王辰。
主治醫師卻看向張立軍,直接當麵問道:“他能行嗎?”
張立軍笑著說道:“方案是他提出的,他肯定是會操作的。”
主治醫師微微一怔,剛才他一直在考慮如何建立經腔靜脈到腹主動脈入路,因為這個操作不簡單,至少他做不到。
他沒想到,張立軍直接讓王辰操作這個關鍵步驟。
主治醫師雖然聽說了王辰的一些事跡,但那些畢竟隻是道聽途說,沒有親眼見他做過手術。
張立軍自然是知道王辰實力的,他見王辰做過介入手術,建立入路,對他而言應當沒什麼難度。
王辰微微點頭,開始準備穿刺。
他手握套管穿刺器,與腹壁皮膚呈垂直的九十度進針。
通過筋膜和腹膜時,有明顯的突破感。
當穿過腹膜,再向腹腔遞進3厘米左右的深度。
王辰這時拔掉套管針芯,打開充氣閥門開關,立即有二氧化碳溢出。
一切都很順利,微導絲順著腔靜脈進入胸主動脈,在距離主動脈瘤約1厘米的位置停下。
就這,入路就建成了?
主治醫師看了王辰的操作,內心十分震驚,他也終於知道,張立軍為何如此信任王辰了。
雖然僅僅隻是一個穿刺,但是,這個看似簡單的操作,其實是有很多細節的,比如穿刺力度和進入腹腔的深度,這些要點,王辰處理得非常完美。
還有一點讓這位主治醫師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王辰雖然用了可視穿刺套管,但是他並沒有沒有借助實時影像導航技術,省了這一步驟,所以他的操作速度才會這麼快!
隻是,這樣的盲操,他是如何做到的?
唯一的解釋,那就是王辰對這個手術太熟悉了,因為有了無數次的實踐經驗,所以才能做到盲操。
可是,王辰他明明這麼年輕,還隻是一個規培生。
主治醫師強忍住內心的種種震驚,繼續認真觀看王辰接下來的操作,因為他已經意識到,這有可能是他的職業生涯中,非常難得的一次學習機會。
入路通道建立成功後,接下來便是胸主動脈瘤覆膜支架隔絕術。
王辰的手穩定而有力,強大的控場能力,讓張立軍和主治醫師這兩個手術團隊成員擁有了很大的信心。
完成隔絕術,王辰又立即用封堵器和覆膜支架封堵腔靜脈﹣腹主動脈瘺口。
接下來,就是術後造影了。
也是揭曉答案的時刻,手術是成功還是失敗,一造影就知道了。
這時,主治醫師看了一眼王辰,卻發現此時的他,依然非常鎮定,似乎對於這次的手術有著絕對的信心。
然而,張立軍的心情卻是十分的緊張,焦急地等待著造影,像是小時候等待著老師宣讀考試成績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