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凡科還是不甘心,繼續問道:“可是病人已經昏迷了,你怎麼判定她的疼痛症狀?”
王辰捏了捏病人的肩骨,說道:“儘管病人已經昏迷了,但肌肉受到疼痛刺激形成的收縮反應,是可以通過觀察出來的。準確來說,患者應該是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
賈凡科瞪大眼睛,片刻之後,臉上那種不服氣的神色消失不見,低聲說道:“你說的對,我又學習到了。”
此時,賈凡科心想,都說王辰的水平堪比主任級彆,今日算是見識到了,不過,也終於知道,人家之所以能成功,絕對不是偶然,而是天賦和實力決定的。
王辰直接使用自己的工號登錄係統,在急診科給這個病人開了一些輔助檢查。
沒過多久,結果出來了,跟王辰的判斷一致,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
研究生賈凡科看到這個結果,算是徹底服了,王辰,是真的強。
及時正確的使用受體阻斷劑,避免了患者病情的加劇。
評估完成,病人沒有手術禁忌,可以行手術治療。
人體的主動脈由內膜、中膜和外膜組成。
所謂主動脈夾層,就是原本流動在主動脈腔內的血液由於內膜的破裂流入內膜和中膜之間,造成了夾層。
主動脈夾層分a型和b型,不論病變的起源是哪裡,隻要是累及到升主動脈的夾層就都被稱為a型主動脈夾層。夾層累及左鎖骨動脈下開口以遠的降主動脈的,是b型主動脈夾層。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夾層,如果不及時治療,都會導致主動脈破裂,造成人體內大出血或者重要臟器缺血。
主動脈夾層的死亡率,在各種疾病中,排名可是數一數二的。
至於要說主動脈夾層形成的病因,在學術界並不明確。
此病也不算是罕見病,據統計,國內每年有約五萬夾層的患者,但是,這五萬患者中,得到手術治療的,還不到五分之一。
為什麼手術率這麼低?因為手術太複雜,流程太繁瑣,耗時太長。
病人已經收住院,賈凡科正在匆忙的寫病曆,準備術前工作。
主任辦公室裡,張立軍看了一眼坐在沙發上的王辰,問道:“王大夫,你覺得這個患者該用哪種手術方案?”
張立軍為什麼會這樣問,那是因為,關於主動脈夾層的手術方案太多了,足足有二三十種。
在手術方式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升大動脈瘤的形態學、以及是否累及竇部或弓部、合並的大動脈瓣病變類型等多種因素,進而優選適宜的手術方式,從而確保升大動脈瘤良好的手術治療效果。
而且,主動脈夾層手術容錯率太低,經不起一點失誤,換做其他類型的手術,選錯了手術方案,或許還可以在術中采用其他方案補缺。
主動脈夾層的病人經不起折騰,一旦失誤,往往也就意味著手術失敗了,這也是這個病手術率低的其中一個原因。
“主動脈全弓置換+支架象鼻手術,也就是benta手術和孫氏手術。”
王辰這麼一說,張立軍這個心外科專家的腦海裡立馬就有畫麵了。
升主動脈替換術包括benta、cabro、heat、david等多種術式。主動脈置換雜交手術又叫做象鼻術,其中在象鼻術基礎上創新的孫氏手術,是十幾年前由國內一名心臟外科專家改進出來的,後來得到了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