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之逆韓!
王儉城雖然沒有新鄭繁華,但麵積可一點不比新鄭小。
人口稀少的箕子半島除了貂皮、東珠、人參,就是土地多。
積極吸納中原之民的箕潤與朝中貴人聽說有中原豪強率部眾渡海來投,直接命扶餘弓衛帶人來王宮,親自接見。
“韓國亡人落難至此,伏請大王收留。”
韓經上來姿態就擺得極低,想要達成心願,一點委屈都不受是做不到的。
“韓國人?寡人還以為是齊人操舟楫渡海而來,怎麼韓國人會來到王儉城?”
箕潤等人得到的消息是有大船停靠在漁村,以往多有中原沿海流民通過舟船漂流而來,漁村都是些沒有見識的賤民,報上來的大船肯定也隻是比獨立舟大上幾倍而已。
“國中亂臣弄權,權臣勢力龐大,隻能遠避齊國,浮舟渡海而來。”
“聽你談吐以及之前使者之言,你還是貴族子弟,不知你帶了多少人至此?是想要入朝為官呢,還是要率人開墾荒地,使生地做熟?”
“韓經一共帶有家臣部民八百餘人,另有少量家人於韓齊潛伏,等待這邊安定下來,就趕來會合。”
箕潤一聽這麼多人,來的還真是海船,劃給他們生息的土地還不能小了。
正好六十年前敗給燕國,現在邊境還處在防守狀態,邊境留守的部族畏燕如虎,談之色變,誰也不肯要那塊封地,隻能輪流去遼水東岸駐紮。
“你既托避於寡人,寡人可以允許你自領部族之眾於遼水東岸漁獵,封地百裡,不過你們要謹守八條之教,如果犯我之法,絕不姑息輕饒。”
遼水東岸燕軍退去留下的熟地,還有靠海的漁村,這就是韓經等人獲得的百裡之地,換來的義務是於此防備燕人來犯。
燕國此時隻占據了遼東黑土地的易於開發的沿海一路,韓經這個所謂的百裡侯承受的最大壓力並不是西麵的燕軍,有裡長城在,請燕丹暗中相助,貿易互通應當是可以辦到的。
北方貊人部落、濊人部落才是這百裡之地甚至半島西北麵的大患,這些野蠻部族難以滲交流,祭祀邪神,茹毛飲血,獵頭之風盛行,不斷侵擾箕子半島上已經開墾好土地的居民。
“本以為極北之地,天氣會更加寒冷,沒想到這裡要比燕國還要暖和舒適一些,土地肥力很很足,開春灑上種子就能長出綠油油的麥苗來。”
典慶捏了把泥土,灑向空地,由衷得說道。
不看典慶外貌體型,光聽這番話,誰都會以為這是位熱愛農地的老農,也許這才是典慶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吧。
以武止戈,偃兵興農。
“那是因為典慶大兄沒有再往北走,這裡有海風的濕潤,又是開墾好的熟地。”
早就從引路來安置的箕人那裡聽聞蠻族的凶頑,典慶臉色不變,平靜地說了聲“隻要他們敢來,就彆想再回去!”
典慶是個不愛說話並表露心聲的人,也就是在梅三娘和韓經這個話嘮麵前才說得相對多點,此時他堅定的眼神無不透露出誓死守護這片沃土的決心。
“好啦,先在這裡紮下根,安定下來,羅津漁村非常適合海船停泊,我打算憑依羅津港把這裡打造成一個港口城市。”
“先建港口,那豈不是會影響城牆工程建造,沒有守護城市的城牆?”
“放心啦,羅津港是處不凍港,這裡隻要建設起來,源源不斷的移民就會被我們從天下各地彙聚到瑯琊,再乘海船到達這片土地,搶先築城牆應該是濊貊之人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