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已在館驛歇下,正等著王上召見。”
陳平除了軍務讚化,處理最多的就是外交接待問題,而他每次也能處理得妥當熨貼。
“他來肯定是為了韓信一事,你說寡人該不該見?”
項梁大楚而輕天下,對韓經稱漢王是不大讚同的,在他的觀點裡,韓室公子就應該守著新鄭的一畝三分地,現如今另起爐灶幾成與秦並立的大國,這是僭越。
橫成帝秦,縱為楚王的事情隻能由楚國來做,旁人做成了就構成了對楚國霸權的挑釁。
在項梁叔侄的眼中,將來新生的楚國是要如同周室宗主國一般製衡周邊諸侯的,豈能允許出現漢國這樣的龐然大物。
因此即便是承受了漢城的恩惠,相約為盟合力向秦之時也是由農家出麵,並未派出專使。
此時巴巴的派人前來,除了與韓信之間的齟齬還能是什麼。
“軍情軍務一道,我意應當多征求範師傅意見,大王稍後可相召詢問。”
陳平先是謙虛了一番,“從縱橫家的角度來講,先去除首要之敵遠比兩線開戰李來得恰當。”
“以昔日秦國之強,六代之積聚,仍然行遠交近攻之策,結好田齊攻伐諸侯。”
陳平口中最關鍵的敵人當然指的是秦國,而且章邯主力猶存,王離的長城軍團停駐於隴右,整體實力仍是不容小覷。
當然,前提是秦廷能將這些力量聚集起來。
“可是項伯此來是要寡人下令給韓信讓道,一旦楚軍先入關中占了先機,既有大義之名在手,又平添關中千裡沃野為基業,如此一來,豈不是坐視楚軍壯大?”
韓經可不想打敗了秦國,又冒出個不弱於秦甚至更強一些的西楚來。
雖然不知這個西楚是熊心當政還是項氏當權,總之都對漢不利。
後人隻知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卻不知自巨鹿破釜沉舟一戰成名,霸王之威橫行中原,鮮有一敗。
“秦楚累世血仇,楚國即使進了關中,也難以久待,遲早還是要退到荊楚之間的。”
“而且王離在西,我軍在東,占了關中的楚軍反而成了被兩麵交攻的一方,愚意不若徹底解決章邯,進逼河東,將上黨、北地甚至隴西都儘快攻占下來,囊括在我大漢治下。”
陳平之意,暫且不動聯軍,全取三晉燕齊甚至故秦部分之地,讓楚人享其名,而漢軍得其實。
如此一來,複國的諸侯除了楚國,都將是有名無實的掛牌諸侯。
空有虛名,連一縣立錐之地也沒有,項梁要安置他們,隻能分割秦國土地,如此一來,漢楚相爭,就又回到了當初秦滅荊楚之時的實力對比。
“召範師傅前來,此議有可行之處,寡人要與範師傅詳談。”
“什麼,韓經真的同意了?”
項伯回轉,帶來了漢王的答複。
此時巨鹿戰況已經傳至函穀,項梁已經對韓經會退讓不抱希望了,沒想到竟然是這個結果。
“兄長,在我回來的時候,漢使已經進了韓信的大帳,我的隨從一直在不遠處觀望,此時漢軍已經開始收拾行裝退兵了。”
項伯不無得意,在此關鍵時刻,自己仍然能不辱使命順利完成出使任務,當得起能臣之名了。
“不過,漢王也不是沒有條件”
項伯緊接著將韓經的要求合盤托出,“誅滅暴秦乃是天下間所有義軍共同的責任,漢軍要集中兵力解決掉後方的章邯所部,不能遣大隊相伴聯軍,因此特遣少量文書刀筆吏同去,以示漢國與義軍共進退。”
“關中的土地,鹹陽的珍寶,漢軍一概不取,漢王隻要鹹陽宮所有的藏書即可。”
“我聽陳長史說,好像漢王是要修什麼忘情天道,而鹹陽宮書藏最豐,正好可以拿來推敲借鑒。”
韓經的另一層身份,可是九現神龍,曾經大鬨蜃樓,力斃羅網六劍奴,重創陰陽家,這些戰績極為耀人。
而最近,他天宗傳人的身份也暴露出來,這還引得趙高發下了海捕文書追殺天宗入世弟子。
不過漢軍已經控製了三晉的大半,太乙山已經大半在漢軍的勢力範圍之內,羅網的追殺令還有幾分威脅就不得而知了。
“韓經此人,詭詐莫明,他哪裡是要修習什麼武功絕技,無非是借著這個名頭將秦國所有的戶籍田畝帳冊一並收入囊中罷了。”
張良深知冊籍的重要性,一口道破韓經的圖謀。
劉邦自從擊退了擾亂沛縣的秦軍,得到了沛縣父老的進一步擁戴,他這個沛公也就名符其實起來。
從家鄉子弟中選拔訓練了大量精兵,又有四裡八鄉的豪傑來投,手中已經有軍兵近萬。
放眼諸侯,除了漢、楚這樣的龐然大特,也是獨一份的。
“先入關中者王,項梁畫的好大餅”
劉邦對項氏的圖謀,仍是心有鬱鬱之氣。
即使沛縣遭受到的兵災損失並不嚴重,便劉邦回想起當初項梁的嘴臉,還是有些不平。
江湖遊俠兒,最見不得人看不起。
臨彆之際,項籍所言,將在關中等候沛公,無異於當麵譏嘲。
從家鄉子弟中選拔訓練了大量精兵,又有四裡八鄉的豪傑來投,手中已經有軍兵近萬。放眼諸侯,除了漢、楚這樣的龐然大特,也是獨一份的。
“先入關中者王,項梁畫的好大餅”
劉邦對項氏的圖謀,仍是心有鬱鬱之氣。
即使沛縣遭受到的兵災損失並不嚴重,便劉邦回想起當初項梁的嘴臉,還是有些不平。
即使沛縣遭受到的兵災損失並不嚴重,便劉邦回想起當初項梁的嘴臉,還是有些不平。江湖遊俠兒,最見不得人看不起。
臨彆之際,項籍所言,將在關中等候沛公,無異於當麵譏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