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不如相見!
彆人那麼拚命的掙錢,小萊卻顯得無能為力。她一直沒有為錢發過愁,可能沒被逼到絕境裡。這就是現實中的北漂族。
人,有的時候真的需要撥一撥,才能轉一轉。原來同學早就在畢業的時候按揭買了房,所以現在這麼拚,隻是為了早日能夠還清貸款。
想想自己,還是像個小孩子一樣,在那裡原地踏步,小萊有些難受。
吃過飯,坐上車,小萊戴上耳機,心裡裝滿了情緒。事業上受阻,愛情裡沒有著落,一個人滿眼都是孤單寂寞,想想都發酸。
仔細想想,同學也是在那裡工作了好多年,才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隻有堅持,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一個人,隻有經曆了一個行業的起起伏伏,才能更加努力的尋求自己的最大價值。這是小萊深深的體會,但自己想要的一定不會這麼輕易就找到。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像買股票一樣,一定要綜合考慮各方麵利弊,才能舍得投資。什麼類型的工作最有價值?答案無疑是薪資待遇。但誰都清楚,一份沒有發展空間的職位,其薪資也一定不會有太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一個人的誌向,愛好,興趣,性格都會成為找工作的限製因素。所以,這也是小萊的短板所在,她完全按著自己的興趣來找工作,有點不切實際。
離開了本專業,想找個好的工作其實有點難度,但小萊從來不這麼想,她總是想當然的認為,“工作很好找,隻要你肯用心,有一定的勝任能力”。
這隻是在一線城市,就業機會很大,一旦回到二三線城市,工作崗位基本上都是飽和狀態,想找個工資高的,有點天方夜譚。
小萊很早就意識到這點,想要靠專業養活自己,又不太擅長說教類的,隻能找那些和專業相關的或者類似的文案,策劃,編輯之類的工作。
她喜歡在安靜的環境裡做事,不願意應酬,習慣一個人思考問題,不太願意和彆人討論,這可能和自個兒的生長環境有關。所以她找的工作都偏向文職類。
一個總是處在高度緊張和壓力下長大的孩子,她所做的事,說的話,都隻是出於本能的反應。小萊的活潑開朗的性格,就是在被父母長久打壓之後,一點點隱藏起來,她開始變得寡言少語,終日一個人躲在閣樓裡,與書為伴,少年時光,那個原本該屬於玩耍的年齡,卻得不到應有的對待,有的隻是幾百本書籍,僅供磨練。
要說不難過,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長大以後,人在實現自我之後,內心的想法也會逐漸變化的。這個時代,僅僅是教育不端嗎?其實小萊很清楚,每一種教育方式和理念都存在利弊。
這些年,她一直在尋找能夠讓自己釋然,或者說能夠化解內心苦悶和不解的哲理和方法,一旦可以破解,那將會成為她前行的力量和宗旨。
那些所謂的心理學說,並不能真正的幫助人們擺脫內心的壓力。最終能讓一個人走出內心困境的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生存法則。
這些道理,也是在她苦苦尋找多年以後,經曆過歲月的洗刷之後,有所頓悟的解釋。
再過幾天就是年關了,好多同事都早早買了回家的票。母親也催促著她,早日回家。她不是不想回去,以前每次回去,都過得不怎麼開心,早早就收拾行李返程了。
母親始終不會做事,沒辦法,想要避開她,小萊隻能拖著,晚點回去。提前和朋友打了招呼,準備晚兩天到家,小萊也提前和領導請了一周的假,晚點返工。
終於,買了一張回家的票,取完票,她有些忐忑。因為,她不清楚,等待她的是暴風驟雨還是陽光明媚。
彆人都會在溫暖舒適的家裡,享受新年的祝福,最關鍵的還有媽媽的味道。但小萊不一樣,幾乎沒有什麼母愛親情可言。
她隻能逃避,不想回到一個充滿語言暴力的世界裡,即使包裝的再好,也會讓她討厭。有的人真的不是看著裝就能贏得彆人的好感的,它更需要的是一個人內在的修養和自我成長。
這就像她結交的朋友一樣,對方一定要具備善良,有愛的靈魂,內心足夠成熟,兩個人才能成為好友。也正如她參加的工作,安靜的氛圍,周密的思維,高度的凝聚力。
所以,她早就經曆了那種嚴苛的世俗世界,剩下的,她隻需等待溫和寂靜的未來足矣。
車子史進了那個久違的站台,她拿起行李,跟朋友英子打過電話,悠閒的坐車去了。
英子是個說話辦事很颯的人,一直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兩個人也從普通朋友慢慢升華成熟友。小萊也非常欽佩她,時常和她打打電話,聯絡聯絡感情。
在英子那裡蝸居了幾日,小萊試著在網上尋找招聘信息。想試著在家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沒想到,有一家用人單位給她回複了信息。這是一家培訓機構,小萊應聘的是行政管理。
過年在家呆了三天,小萊借口找工作,就出門了。這個家,她實在沒法呆。聯係好了用人單位,
她決定去試試。
安排好宿舍,小萊和新認識的同事,一起熟悉工作流程。小鄭是這裡的負責人,小萊見到他的第一眼,眼前有些耀眼,因為這個男孩子著實陽光,讓煩悶的環境一下子敞亮了起來。
這個時候,那個石景山男孩還在不斷跟她打電話,比起小萊來,非常“恨嫁”的那種。小萊也很無奈,男孩子每次都會給她一個明確的未來,包括她的工作,但小萊知道,這種好事不會輕而易舉地就會得到。她也不奢求,隻希望自己能踏踏實實地靠著自己的能力去實現。
男孩每次都催她趕緊回京,但越是這樣,越難讓她接受。在這裡試用了一周,她還是決定返程,繼續那個未結束的夢想。也許,開了春兒,小萊的春天就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