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明賀!為陛下賀!”所有人再次舉杯滿飲,長崎總督府內喜氣洋洋。
這都是和長崎總督府息息相關的喜事,大明還在振武,長崎總督府就必然存續,白銀不必仰賴海外,這是大明白銀安全的重中之重,長崎總督府的壓力驟減,水師擴軍,長崎總督府若有變,則有援護,陛下喜得千金,若是哪個總督府家裡燒了高香,尚了公主,那自然是喜上加喜。
“美酒啊,徐總督摳摳索索,這好酒隻肯開一瓶!”李誠立晃蕩了下酒瓶,已經見底了。
孫克毅則連連擺手說道:“畢竟我們身在長崎,還是要小心為上,喝多了誤事。”
不是沒有,隻是不方便敞開了喝。
“孫提舉,這半年元緒群島又送去了多少倭奴?”徐渭看著孫克毅低聲問道,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看向了孫克毅,倭奴生意,是見不得光的奴隸貿易。
元緒群島有需求,而長崎總督府有貨源倭奴,這有需求有供應,自然有價格,而且利厚,長崎總督府敲鈴鐺的手藝極好,倭奴產出極高。
自從陳璘援護長崎總督府,踏平了島津氏、龍造寺和大友氏之後,整個九州島築前、築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薩摩、大隅九國、包括所轄1400個島嶼,儘歸長崎總督府。
自從大明水師總兵首裡伯陳璘離開長崎之後,長崎總督府一直在乾一件事,那就是平叛,但平叛之後的俘虜,殺的話,殺俘不祥,不殺的話,留著也是礙事,索性都敲了鈴鐺,送往了元緒群島做奴隸,開墾荒田。
兩難自解,豈不美哉?
“三萬,另有四千七百倭國遊女,送往了鬆江府。”孫克毅平靜的說道,孫克毅是鬆江人,更是當初倭患的親曆者,讓他同情倭人,他實在是無法做到,所以他表現的冷血無情,摘人鈴鐺如同敲豬。
血仇唯有血報,倭寇是怎麼在禍亂東南的,現在孫克毅就在怎麼對等報複。
三萬倭奴,這裡麵不都是俘虜,有的是專門的捕奴手抓來的,九州島大約有倭人100餘萬,半年時間,就摘了三萬對兒鈴鐺,效率已經很低了。
“京師送來了一批寶鈔,我打算用這批寶鈔換取白銀。”徐渭拿出了一個盒子來,打開,裡麵是大明海外寶鈔,和通行寶鈔不同,海外寶鈔,用的是萬曆年號。
巡按禦史羅應和翻了翻那精美的寶鈔,搖頭說道:“印的倒是極為精美,而且看起來頗為結實,一堆廢紙,毛利家、織田家,都不是蠢貨,怎麼肯要,廢紙換白銀硫磺,自是不樂意的。”
羅應和作為巡按禦史,他和倭國士族接觸過,倭國的頂層都學漢文,往來文書也是如此。
倭國的律法、醫書、經書都是用漢文寫的,這就是階級壁壘,倭國的平民接觸不到漢學,律法醫書經文看都看不懂,倭國是這麼乾的,朝鮮也是如此。
倭國的頂層對大明還是很了解的,大明的寶鈔不如廁紙,也是預料之中。
“他們不想要,就不要了嗎?”都司指揮使李誠立翻動著一遝寶鈔,微眯著眼說道:“他們不想要也得要,倭人說了不算。”
萬曆二年,廣東總兵張元勳遣部將李誠立,前往潮州府平定盤踞潮州海外諸島的倭寇,李誠立不敵敗北,殷正茂革罷了李成立,後來李誠立在攻打馬尼拉、宿務、棉蘭老島的過程中,屢次立功,才再次成為了參將,從呂宋調到了長崎。
呂宋總督府的官員任免,是聽朝廷調令的,這和雲南黔國公府受王命是一致的。
現在的李誠立已經完全可以獨當一麵了,多次‘一揆民亂’中,李誠立都是一馬當先,這兩年的治安戰,都是李誠立打的,他是站在實力的角度去說這番話。
寶鈔,倭國不想要,也得要,而且還得拿真金白銀來換!
“明日我打算遣人去請尋毛利氏、長宗我部氏、河野氏、德川氏、後北條氏、上衫氏等諸多家督前來長崎,以倭國國王足利義昭的名義讓他們前來,共議寶鈔之事。”徐渭看了一圈,做出了決定。
市舶司提舉太監王朝聽到這裡,稍加思索說道:“上次足利義昭那個蘿卜章已經爛了,再刻個新的吧。”
室町幕府倭國國王的印綬,本就是大明賜予的,大明長崎總督府再刻個倭國國王的印綬,這非常合理,上一次已經用蘿卜刻過一次了。
“行。”徐渭點頭說道,如果肯過來,那最好不過,如果不肯過來,那徐渭就要召喚天兵天將,請首裡伯陳璘,帶著五桅過洋船,踏門侵戶綁他們過來了。
“這裡麵最難搞的就是織田信長了,他要做天下人,怕是不肯給我們這個麵子。”巡按禦史羅應和略顯擔憂的說道。
“彆人都來了,他沒來,他想做天下人也做不得了。”徐渭不在意的笑了笑,之前這些戰國大名畏懼織田信長的威名,認同他天下人的身份,現在大明來了,如果織田信長不來,那反倒是落到了下風,再不是天下人了。
威望這個東西,看不到摸不著,卻真實存在。
萬曆九年八月十六,長崎海防巡檢司,共計二十四個海防巡檢水上飛,架著水翼帆船,掛著北鬥七星旗向著各大幕府而去。
徐渭作為大明天使長崎總督,要在九月初一,在長崎代倭國國王召見大名。
去還是不去,這不是一個問題,這些個戰國大名們根本沒有選擇,隻能坐水翼帆船,帶上兩個扈從前往。
大明水師直接的軍事威脅暫且不提,雖然五桅過洋船每年都要武裝巡遊一圈,名曰演練,實則威懾,是實打實看得見的威脅。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且說厭惡了長崎總督府,還怎麼跟大明做生意?整個倭國的大名們,都要通過長崎總督府才能完成和大明的商貿。
徐渭一句話,他們就得吃糠喝稀,不得不來。
經濟羈縻的威力正在逐漸展現,隻要徐渭不要了他們的命,不讓他們死,不太過分的要求,就隻能答應,臨行前的大名們,個個和家眷們抱頭痛哭交代後事,生怕到了長崎,因為什麼古怪的原因,被刀抹了脖子。
徐渭一直在積極籌備,這一次他一共要求了二十名大名前來商討寶鈔大事,既是發鈔,也是貿易,這種大型的貿易會,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大明今年堆積的商品需要出售,還要確定來年的份額。
大名們對長崎總督府的觀感是極其複雜的,一方麵,長崎總督府本來是他們倭國的一地盤,現在成了大明的海外總督區,這顯然是大明對嘉靖年間倭患的報複;而另一方麵,這種貿易會,其實就是變相的朝貢貿易。
在長崎總督府建立之前,倭國隻有十年一次朝貢,而且規定隻有兩艘船,並且是兩桅倭船,為了這十年一次的朝貢,嘉靖年間,還鬨出了倭使爭貢的鬨劇來。
而現在,每年都可以一次朝貢貿易,這讓倭國對長崎總督府的態度,變得複雜且矛盾,不想長崎總督府存在,又怕長崎總督府真的離開。
貿易會推遲了,從初一推遲到了初九,比約定的日子晚了八天。
之所以推遲,是因為首裡伯陳璘,帶著三條五桅過洋船,要從鬆江府趕到長崎總督府來,收到消息的徐渭,立刻選擇了延後,陳璘是來進行武力威懾的,強扭的瓜當然不甜,但是解渴。
織田信長來了,因為他的主要敵人都到了長崎。
西側的毛利家毛利輝元,南側的長宗我部元親、北側的上衫家上杉景勝、東側的北條氏直,這都是織田信長布武天下路上的敵人,織田信長不得不來,如果不來,這幾家再搞個第三次信長包圍圈,織田信長也受不了。
徐渭是第一次見到織田信長,他帶著兩個隨從,來到總督府拜訪。
頭上頂著月代頭,再俊俏的臉龐都會變得奇怪,鼻子高隆,鼻下有八字胡,內白外青的裳唐衣,最為古怪的就是,織田信長披著一個紅披風,這個紅色披風是泰西國王那種款式。
織田信長在京都養著一群傳教士,起初倭國人不知道紅毛番從何處來,故此稱他們為南蠻,他的披風,來自於傳教士的禮物。
一種很另類的打扮。
但大名們見怪不怪了,在大名們的眼裡,織田信長就是魔王,打扮另類不足為奇,有傳言說,織田信長還沒有繼承家督時,喜歡穿女裝,和妹妹織田市並稱美人。
“日本國王天下人織田信長,見過大明特使。”織田信長沒有行跪禮,顯然,他知道想從大明獲得支持,已經是不可能的事兒了,室町幕府征夷大將軍已經被安置在了京師,所以織田信長壓根就沒有客氣。
徐渭笑了笑,沒有過多的計較,第一感覺,就織田信長他很狂妄,頗為目中無人。
“坐。”徐渭示意織田信長就坐,他也沒有過多的含蓄,拿出了大明海外寶鈔讓人放到了織田信長的麵前。
徐渭看著織田信長兩肩上的永樂通寶家徽標誌,說道:“這是寶鈔,日後倭國通行寶鈔。”
“我倭國自有貨幣,不勞上國費心了。”織田信長沒有打開盒子,他知道裡麵是寶鈔,他直接表示了反對。
“是這些嗎?僭越之主鑄造的永樂通寶,你鑄我大明的通寶,可有我大明的準許?”徐渭抖了抖袖子,甩出十幾枚銅錢,扔到了織田信長的麵前,嗤笑的說道:“就這錢,在我大明,連飛錢都不如。”
不是徐渭羞辱他,織田信長私鑄大明永樂通寶為貨幣,鑄錢工藝極差,天圓地方,既不圓也不方,而且要比大明的通寶小兩號,永樂通寶是用赤銅加錫鋅鑄造,而織田信長鑄的錢,是青銅,質量差還輕。
大明母錢,為了翻鑄出來的字口清晰,會經常修字根,而倭國鑄造的‘永樂通寶’缺少修字根的步驟,連字都看不清楚。
就這種破錢,也好意思頂著‘永樂’二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