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太殘忍了!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四百七十六章 太殘忍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 太殘忍了!(2 / 2)

其實王謙有的時候,覺得陛下有些可憐,這種可憐,有種家裡的丫鬟可憐公子日子不好的滑稽感,但王謙站在勢要豪右的立場上,為人臣為人子的立場上,確實覺得陛下可憐。

陛下在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不讓李太後、陳太後擔憂了,十年如一日的尚節儉,十年如一日比拉磨的驢都辛苦的勤勉,有的時候王謙麵對陛下的時候,有種麵對家裡老頭子的錯覺。

王謙活到了快四十歲的年紀,才明白了不讓父母擔心是孝順。

陛下似乎很早就明白了,誠然,生殺予奪大權是一種人間至上的特權,但,江山社稷之重,讓陛下承擔了這個年紀不該承擔的重擔。

有舍有得,因果循環。

“很好。”朱翊鈞並不知道王謙心理活動,王崇古終於不必過分擔心孩子的未來,的確自從王謙中了進士,其實很少犯些致命的錯誤,以王家的權勢,王謙不殺人放火,就足夠平安喜樂一生了。

王謙的判斷很快就被驗證為了正確,不是交易行的馳道票證一飛衝天,而是各地巡撫紛紛上奏請求政策的支持。

綏遠有礦,第一個修馳道,巡撫們都認同了,但是其他兩京一十三省,是不是也應該修馳道?

其他巡撫還需要朝廷的支持,這南衙鬨得最歡!

你北衙修了五條,我們南衙龍興之地,作為兩京之一,是不是也可以修五條?

從南衙到北衙、從南衙到襄陽、從南衙到鬆江,從南衙到福建、從南衙到廣州,我們南衙也要修!還不用你朝廷出錢出力,修橋補路的活兒,南衙自己建了!

朱翊鈞看著南衙六部尚書都察院科道言官們的上諫,頗為撓頭,新任應天巡撫李樂,上任的第一把火,直接燒到了北衙,請命皇帝的準許自籌修馳道事宜。

朱翊鈞收到奏疏後,召見了張居正和汪道昆。

“南衙這麼有錢嗎?”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

張居正略顯無奈的說道:“按理來說是沒錢的,但是這兩年清丈,稽稅院稽稅留存地方,南衙十四府留存了五百萬銀子。”

“這五百萬兩銀子,算是老庫的存銀,若遇到了南方洪災水患、水路疏浚等事,就可以直接調用了,潘部堂為人清廉,管理頗為完善,倒是沒有被人侵吞。”

說是南衙的銀子,隻不過是個倉儲,調用還是北衙說了算,所以李樂想修馳道,得朝廷準許,兩京雖然並列,但皇帝在北衙,南衙的六部其實沒有什麼權力。

“南衙有必要修馳道嗎?四通八達的水路還不夠嗎?”朱翊鈞看向了汪道昆,這次就屬南衙鬨得歡,議論紛紛,朱翊鈞主要覺得南方的水路暢通無阻,修馳道是不是有點無效投入。

馳道一裡9600銀,若是橋多還得漲價,朱翊鈞擔心步子邁的大了扯到蛋。

“是有必要的。”汪道昆頗為肯定的說道:“陛下,水路四通八達,這是事實,可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在河邊,大明真的太大了,堪輿圖上很明顯,那些水路,其實都是一條細線罷了。”

又不是所有商品,都是在河邊生產,所以修馳道的要求是很正常的,南衙水鄉,也不是隻有水道就可以了。

就萬曆十年的現在而言,南衙的路網遠比北衙更加密集。

“陛下,工部正在籌劃一個從京師修到廣州的馳道,從京師至武漢,在武漢之後,再南下至廣州。”汪道昆頗為確切的說道:“總長4570裡路,預期造價為4400萬銀,工期預計五年。”

“打住,打住!”朱翊鈞立刻說道:“4400萬銀,大司空,你就是把朕給賣了,朕也沒有那麼多的銀子啊!這4500裡路,需要征調多少民夫力役,這可是危急國朝的大興土木,不可,決計不可。”

工部實在是太奢侈了,一開口就是4400萬銀,那是88個先帝陵寢,是真正的大興土木,就是以萬曆皇帝的皇陵核算,那也有5個半之多!

大明哪來的那麼多錢、那麼多的人,去修建這種規模的馳道,這是隋煬帝轉世的行為。

“可以在交易行發票證,主要是為了解決白銀浪費空轉,馳道也是固定資產的一種。”汪道昆不死心的說道:“陛下,現在不修,就是讓格物博士去繪測,確定沿途路徑,而後開始多段動工,期許五年落成。”

“五年時間,每年投入也要超過880萬銀了,咱大明軍費一年才1100萬銀。”朱翊鈞仍然不準,這種規模的投入,需要在白銀更加充足,大明財政收入更多、大明百姓人數更多的情況下,才能做到。

汪道昆馬上說道:“就先繪測一下,什麼時候有錢了就能馬上動工。”

“陛下,借了錢朝廷可以不還的。”張居正低聲說道,之前發行國債、燕興樓交易行擴張的時候,張居正就這麼說過了,被罵了十年的聚斂奸臣,當一次又何妨?

無論是張居正和王崇古都在慢慢老去,到時候把爛攤子扣在他們身上,陛下就可以輕裝前行了。

聽起來很美好的說辭,但朱翊鈞認為,這是拿朝廷的信譽換銀子,完完全全沒有必要去做,為了點銀子,讓人求榮得辱,那大明哪還有人願意為你皇帝賣命?

“京廣馳道,再議不遲,我們先說說這個南衙和各地巡撫的要求如何處置吧。”朱翊鈞靠在椅背上說道:“光靠朝廷是不行的,可是光靠地方就更不行了。”

光靠地方,大明直接變成了藩鎮割據,光靠朝廷,朝廷沒錢,朱翊鈞就是同意了汪道昆的說辭,戶部也是不可能答應的,戶部的原則就是能不舉債就不舉債,什麼大額度支,都等綏遠馳道修完,再說不遲。

戶部不肯舉債,是當下大明朝廷的信譽實在是太差了,全靠皇帝個人信譽頂著,誠然在大明大多數人的眼裡,陛下信譽等於朝廷信譽,但自嘉靖年間國帑內帑完全分開後,就沒有這種等於的關係了。

大多數國事,都是如此的,這也不行,那樣也不行,隻能找到可能不是最好,但是適合當下局勢的辦法。

“巡撫的要求暫時一體駁回為宜。”張居正思索再三,選擇了一刀切的辦法,快刀斬亂麻,他繼續說道:“陛下,自京師而出的五條馳道,剛剛修好,如何去管理,會造成何等影響,鈔關抽分局是否能夠運行,是否需要改進製度,都需要再看看,地方不宜過早的介入,這是給小人可乘之機。”

而且最重要的是,工兵團營這個製度,需要認真再認真的考察,每四個工兵營組成一個團營,五條馳道,皆由工兵團營修建而成。

張居正主要想要再看看,其實是要看這六個工兵團營,才會一體駁回這些巡撫的請求,弄不好就是天下大亂,大明腹地的軍屯衛所製度早已經敗壞乾淨,腹地軍兵的組織度遠不如邊軍,更彆提京營了。

各地修馳道,意味著必然要組建工兵團營,否則就隻能按王謙說的,讓地方自己撲買營造。

朱翊鈞稍加思索,點頭說道:“誠如是也,就依先生所言。”

再看看,看看馳道的影響,馳道的營收能力,如果真的有必要,那就修他個四通八達!

如果對當下沒有什麼決定性的影響,就可以暫緩。

步子邁的大了一定會扯到蛋,這是朱翊鈞非常清楚的一件事。

“潘部堂人到何處了?”朱翊鈞詢問著潘季馴入綏的進程。

“到歸化城了,剛到地方,就斬首了一千三百人,一群馬匪流寇襲擾了東勝衛,被東勝衛衛軍所擊退,而後找到了老巢,把這批馬匪儘數殲滅,俘虜七百人,按大明的慣例,殺俘不祥,本來打算送到臥馬崗開礦,但最後潘部堂還是把人給殺了。”張居正將一本奏疏遞給了馮保。

潘季馴這事兒,辦的其實很犯忌諱,綏遠本是新收複的領土,陛下雖然給了便宜行事、先斬後奏的權力,但是這一下手就是一千三百人,人頭滾滾,多少通知朝堂一聲。

都說這淩雲翼殺心重,這潘季馴自從那次蝗災之後,不遑多讓。

朱翊鈞看完了奏疏,十分確切地說道:“這便宜行事之權,給對了啊,這事再不處置,恐怕不利於綏遠安穩。”

潘季馴又不是腦子缺根弦兒,若不是事態緊急,他也不會先斬後奏,這批俘虜被押解到歸化城,第二天,那俘虜營周圍就擠滿了歸化的邊民,潘季馴剛到還以為是不服王化刁民生事,細問之下,才知道是邊民鬨著布政使把這批俘虜儘數斬首。

無他,這一批馬匪,喜歡剝人皮,是響梁山臭名昭著的綹胡馬匪,為禍歸化城附近十數年,俺答汗也試圖剿滅,但幾次沒能成功,又因為綹胡馬匪大明和俺答汗勢力的緩衝帶,屬於那種兩不管地帶,所以才發展壯大,這十幾年,可沒少霍霍邊民,但凡是邊民,基本都跟綹胡馬匪帶有血仇。

布政使三娘子真的用儘了全力安撫,並且奏聞朝廷,可事情越鬨越大,邊民越聚越多,再聚集下去,恐怕會衝擊俘虜營,到時候更加難以收場,剛好潘季馴到任,立刻下令處斬。

俘虜七百人,結果斬了一千三百人,這多出來的六百人,是大同左衛邊軍再次出擊搗毀了一個山寨,再俘四百人,還有二百人,是歸化城裡的綹胡馬匪。

塞外的馬匪和大明腹地的山匪是略有不同的,大明腹地的匪患有很多都是勢要豪右養的打手,殺人自然是有,但殺的人多了,朝廷必然派兵剿匪,所以腹地山匪還算克製,但塞外的馬匪,燒殺搶掠之外,還要把人剝了皮,掛在歸化城城門前,耀武揚威,殘忍至極。

“俺答汗奈何不了這幫殺星,大明可以,大明已經討不臣攻伐板升,這些馬匪居然還敢活動!潘部堂做得好。”朱翊鈞對潘季馴的處置是很滿意的,這就是要給潘季馴便宜行事的原因,新收複的領土,矛盾多矛盾激化快,得馬上決策的事情多。

朱翊鈞給與了潘季馴政策上的支持,大膽的乾,打不了京營鐵蹄再踏一遍,既然要對河套地區進行實土郡縣,那就不能心慈手軟。

戚繼光有便宜行事之權,潘季馴也有便宜行事之權,那要是雙方發生了衝突,誰的權力更大?

是戚繼光有殺潘季馴的權力,因為戚繼光拿著皇帝的佩刀,那就是朱翊鈞給戚繼光防身用的,防的就是來自身後的陰謀詭計。

不是說朱翊鈞防備潘季馴,賜刀的時候,還沒確認綏遠總督的人選,是朱翊鈞對文臣發自內心的忌憚。

 本章完


最新小说: 修仙女配改拿龍傲天劇本 滅門當天,被陰鷙督主擄回家 還好我有練功房 路明非,不卷你屠什麼龍! 惡雌萬人嫌?五個獸夫爭寵成癮 開局一座造化塔,我終於修成了道祖 胡曼特號 鬥破:三年鬥皇,五年鬥尊 紅樓之庶子風流 白華漫天,仙族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