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五百零八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

第五百零八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2 / 2)

“兵部下章舊港總督張元勳,伺機而動,便宜行事。”

總督府是客兵和牙兵,都是總督府招募的客兵,然後以客兵為核心,招攬出海的水手、亡命、海寇等為牙兵,就是典型的分封製,大明水師主要還是部署在了五大腹地市舶司,所以,出擊的就隻能是張元勳了。

客兵和牙兵是不怕打仗的,就怕沒仗打,沒仗打就沒繳獲、沒有賞銀,甚至還有可能被解散。

至於張元勳什麼時候配合黔國公府,對東籲來一記必殺,大明朝廷離得這麼遠,對情況了解太過於滯後,還不如交給前線。

“莽應裡一定會後悔的。”曾省吾領了聖意,十分肯定的說道:“大明不找他麻煩就不錯了,黔國公急等著證明自己鎮守西南的必要。”

雲南土司比四川、貴州、廣西都要少許多,雲南都是隸屬於黔國公府的軍屯衛所,但是大明開辟已兩百年,黔國公府的作用,已經逐漸被忽略,反倒是巡撫時常上奏彈劾黔國公府兼並廣眾之事,黔國公府也需要一場大戰,來證明自己的作用。

莽應裡送上門了。

自從大明徹底退出了交趾,安南國複立之後,西南小國,一個個都覺得大明是個軟柿子,誰都想捏一下試試。

大司徒王國光開口說道:“從山東、南衙等地的普查丁口來看,大明仍有超過八成的百姓處於赤貧,為窮民,家裡田畝不足十畝,營生無計,無田可耕,即便是商賈聚集之市,百貨灌輸之地的鬆江府,窮民苦力肩挑背負,日覓數錢也隻夠衣食,彆無餘財。”

“一遇風霜雨雪,家中幾口俱不食唯恐吃空,住冷巷隻飲水,苦盼天晴。”

王國光這個話題太過於沉重了,以致於說完之後,大明廷臣們都許久沒人說話,大明,八成以上的人是窮民赤貧,這還是山東、南衙,算是富庶之地了,若是在那些貧瘠的地方呢?

情況隻會更加糜爛。

王國光的話裡有個細節,是天氣變化不能乾活的時候,百姓家裡是不吃飯的,隻喝水祈求天晴,等到天放晴了,再給勞力吃飯,出門賺錢,申時行和王一鶚,踐履之實的察聞,顯然不是無稽之談。

大明百姓仍然很苦。

“還有。”王國光知道這個話題的沉重,他有些猶豫。

大明新政已經推行了十年了,大明朝廷財用逐漸充盈了起來,而大明軍也是節節勝利,拓土數千裡不止,恢複了北平行都司、河套的全部領土,大明在遼東也開拓到了吉林,海外開辟了四大總督府。

新政有沒有效果?有,顯而易見的有。

王國光這話,反而刺穿了這種表麵上的繁華,大明的情況,仍然是觸目驚心,慘不忍睹,普查出的丁口,八成都生活困苦,這是朝廷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即便是到這裡,王國光還沒有停,他還有話要說。

“還有,鄉野之間,超過九成八皆為窮民,反倒是城廂稍微好些。”王國光已經刺破了鮮花錦簇,也沒有什麼好忌憚的,接著刺破了謊言,鄉野之間自給自足的假象,總有人將小農經濟下的鄉野描述為世外桃源般的安詳,但其實並不安詳,非常窮困。

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象,在鄉野之間,更加普遍,鄉野的鄉賢縉紳將所有人變成了窮人,成為了實質上的土皇帝。

朱翊鈞看著廷臣們一言不發,開口說道:“還田,還是得做,不做不行。”

大明其實有辦法解決,曆史早就給出了答案,每一次的王朝輪回,都是生產之勞的再次分配。

張居正拿出了還田疏,但他不是很讚同,王崇古反對,但他還是執行了一部分,借著船引,收攏了一批土地,廷臣們也是普遍反對,而王國光說的這些事,到頭來,就隻有一個辦法緩解這個矛盾,改變生產關係,生產資料再分配。

王崇古看廷臣們無人應答,又罵了兩句張居正過於狡詐,事情他在做,陛下說起,隻有他來回答了,王崇古硬著頭皮開口說道:“陛下,天下疲憊,但仍然以營造十王城,遷藩入京,以工兵團營為根骨,為官廠團造為血肉,以點散麵為宜,動作大了,恐致天下沸反。”

“受苦的還是百姓,陛下本意解生靈倒懸之困,若是戰禍四起,恐還田法也沒什麼效果了。”

“嗯。”朱翊鈞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王崇古的說法。

治大國,越急越糟,沒點長久規劃,好意思說自己的是天朝上國?還田自然要搞,但也是一點點的搞,步子大了一定扯到褲襠。

廷議總是鼓噪無聊的,大明潞王殿下自大婚後,就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了,朱翊鈞還是磨坊裡的驢,朝堂的每一個決策,都要朱翊鈞親自下印,做什麼都要三思而後行,需要慎重對待。

戶部奏聞了大明各地普查丁口的進度,經過操戈索契這事一鬨,普查丁口的速度在加快;而刑部奏聞了三件疑難案件,都是比較典型的事例,會影響到大明會典的修纂;禮部上了新一卷的海外番國誌書,而高啟愚將自己在泰西的經曆,寫成了《遣西心影錄》記錄了泰西的光怪陸離;

兵部工部聯名上奏了綏遠馳道的修建進度,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甚至很多地方進度超過了預期,工程款到位,工程的速度自然跟得上,十王城已經完成了清理平整,地基已經挖掘,各官廠協調完成,磚石土木開始轉運。

吏部和都察院上了一份名單,朝陽門外的快活碑林,又多了十七塊碑文,這一次出事的京堂都察院的禦史,上一次寫滿了京堂禦史外室的故事集妖書,終究是將十七位貪官給點了,他們的事跡會留在碑文上。

快活碑林,現在都成了一個景點,入京的學子,各個都要去裡麵觀摩一圈,因為會試有可能會考到,算是收集素材了。

都察院的禦史們苦苦哀求,陛下彆讓他們挑水了,士大夫的臉麵都丟儘了,被人指指點點,朱翊鈞不為所動,隻說,不想乾可以致仕回家,官帽一脫,官印一放就可以走了。

折騰都察院的禦史,不是朱翊鈞惡趣味在作怪,而是為了讓他們接點地氣,彆整日裡袖手談心性,乾點正事,作為大明重要的糾錯力量,這麼下去,成何體統?

“昨日鬆江巡撫申時行奏聞,遊龍號的主體已經完成,定於八月十五日下海,而後進行兩個月的航測,十月十五日左右和大明水師一道至天津衛,接受陛下閱視。”工部尚書汪道昆彙報了一個振奮的消息,大明的快速帆船,已經可以下水了!

隻是戰船飛雲號,下水還早,甚至還有可能延期,遇到了工程難點需要克服。

“好!”朱翊鈞笑著說道:“不急不急,慢工出細活,急功近利不可取,工期已經提前一年了,朕可以等到明年夏天,朕隻希望快速帆船能成為大明海貿的強大助力。”

更快、更多的貨物在大洋之間穿梭,大明的小農經濟蛻變為商品經濟的速度也就越快,鄉野之間九成八的赤貧現狀才能改變。

十六匹的蒸汽機,其實可以講一個故事,快速帆船也可以講一個故事,朱翊鈞真的存心在交易行收割,這就兩個故事了,哪怕是勢要豪右能挺得過這兩把巨大的鐮刀?恐怕很難。

但朱翊鈞沒有講,不講的原因,不是他心善,是他不想交易行向人性之惡的鴻溝滑落。

王崇古彙報了下工兵團營三級學堂的建設,已經在各個工兵團營鋪開,但教育始終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短期內看不出太多的成果來,現在唯一解決的問題就是,大明許許多多的讀書人,終於不用以抄書為生了,至少去教讀書寫字,也能混口飯吃。

十六匹蒸汽機的小規模量產的消息公布後,綏遠馳道的票證價格上漲了許多,王謙從一開始就看好馳道,將自己所有的銀子都投入到了馳道之中,現在賣出,王謙將獲利20%以上,但是王謙還是持有,而不是賣出。

廷議之後,朱翊鈞看完了新修的海外番國誌,這一卷寫的是英格蘭,裡麵對英格蘭的描述是急轉而下的。

本來禮部對於英格蘭人的評價不算低,因為去年完成了全球航海,這種行為是值得肯定的,這是勇敢,是探索,但隨著英格蘭女王頒布的私掠許可證政策,大明禮部對英格蘭人的評價急轉而下,已經和倭國一個等級了,並且批評了英格蘭人對蘇格蘭人的殘忍壓迫。

大明禮部之前懷疑是西班牙特使在故意說英格蘭的壞話,一直等到英格蘭特使喬治,洋洋自得的肯定了私掠許可證是種天才發明之後,禮部才最終修訂了這一卷的海外番國誌。

鼓勵海寇的都是,人間之屑。

大明是傳統陸權大國,又因為倭寇禍亂東南,對海寇是極度厭惡,英格蘭人鼓勵海寇,那就和大明漸行漸遠了。

“禦史言官還沒人來伏闕嗎?”朱翊鈞收好了海外番國誌,好奇的問道。

上街挑水已經如此有辱斯文了,嘉靖朝動不動就伏闕的言官們,這都鬨了這麼久,還沒人來伏闕。

馮保笑著說道:“陛下在這等著呢,他們不敢來。”

嘉靖朝敢那麼鬨,是因為道爺手裡沒刀子,尤其是在緹帥陸炳薨逝後,道爺就更拿那些伏闕的言官無計可施了,現在不敢這麼鬨,是知道鬨了就出大事兒,陛下心心念念呢。

朱翊鈞甩了甩袖子,搖頭說道:“無趣。”

“上街挑水,總比去綏遠吃沙子強。”馮保對賤儒們的心態還是非常了解的。

還是不值當,那會兒伏闕,鬨得越大越好,名聲越大,升官越快,隻要能撈到廷杖,就是平步青雲,現在考成法都推行十年了,陛下的廷杖可是真的會打死人的。

朱翊鈞去了北大營操閱軍馬,把沉浸在溫柔鄉裡的潞王也拉到了北大營,這麼沉湎下去,難保年紀輕輕的潞王,就身體虧空了,朱翊鏐非常配合的揮汗如雨,好好的出了一把汗。

“走跟朕看個熱鬨去。”朱翊鈞盥洗之後,準備帶著朱翊鏐瞧瞧熱鬨去。

“什麼熱鬨?”朱翊鏐好奇的問道。

朱翊鈞整理了一下衣服說道:“林輔成和一個叫顧公燮的人,最近在雜報上吵的熱火朝天,兩人約了今天在太白樓聚談。”

“不去,看措大吵架有什麼好看的?還不如在校場看人角力。”朱翊鏐把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也不知道陛下為何喜歡看讀書人吵架。

 本章完


最新小说: 農門長姐:她隻想種地養娃 嬌貴 撩帝心!貴妃茶又媚,宮鬥贏麻了! 全京圈都盼著我早死讓位 七零錯嫁隨軍,被最強大佬寵上天 萬獸圖鑒 妖魔江湖 如夢令:雨疏風驟 短刀集 從日入過萬開始的財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