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七百二十六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

第七百二十六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2 / 2)

“一群廢物!”戚繼光已經足夠低估朝軍的作戰能力了,但沒想到壓根沒有下限,倭寇一來就投降,大明騎營就在附近駐紮,一刻鐘就可以趕到,如此強援之下,還要開城門投降。

祖承訓趕忙說道:“戚帥,也不是朝軍廢物,是那朝鮮守城將軍黃仁尹,哄騙將士們說城外是大明天兵,要入城補給,讓人打開城門,將士們已經見識到了大明軍威武,不疑有他,就開了城門,才知是倭寇,幸好大明騎營援護及時。”

“將士們群情激奮,發生了嘩營,守將黃仁尹及其擁躉皆被軍兵斬首,李副帥派李舜臣接管了平壤軍兵,現在平壤城中有朝鮮守軍兩萬三千人,殺敵不足,守城有餘。”“將士嘩變,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朝軍平日吃的,比他們這裡的囚犯還要差。”

祖承訓彙報了一下平壤之變,這黃仁尹已經死了,臨死前,黃仁尹高呼:君已棄我而去,我為何還要死戰!就被嘩變的軍兵一刀砍了,李舜臣的出現,才讓平壤的局麵徹底平穩了下來。

戚繼光聽完了戰報,也來到了義州城內,一副巨大的堪輿圖,就掛在正中。

“李如鬆做得很好。”戚繼光看完了整個布防,非常確信的說道,義州、定州、安州、平壤附近的堪輿圖重新繪測,朝鮮王室給的根本不能用。

地形、地物都有詳細描繪,並且有高度、坡度、水位等等標注,是非常合格的軍事地圖。

李如鬆和馬林二人,一口一個學習,學習個屁,但一個比一個學的認真,李如鬆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把堪輿圖畫好,就是步步為營、尺進寸取的關鍵,這個圖畫起來可不那麼容易。

“平壤西門七星門以西四十裡,有牡丹峰,高三百丈,乃是整個平壤附近最高點,李副帥遣遊擊將軍吳惟忠帶領三百騎兵和遼東軍兩千人駐紮此處,乃領兵者乃是遼東參將查大受,和平壤兩萬三千眾守軍成掎角之勢。”祖承訓拿著一根長木杆講解著目前平壤的局勢。

“馬林領先鋒營駐紮在了北密台門外錦繡山下,此處極為機要,因為這裡是大同江的渡口,倭寇要渡河必經此處,若是在下遊會被吳惟忠和李舜臣夾擊,而此處,馬林領一騎營,小西行長無法突破。”

“戚帥,這五日,馬林所率先鋒營和倭寇大小接戰十七次,先鋒營至今沒有陣亡,隻有兩名軍兵負傷,都是輕傷,斬首一百三十餘首級,都堆在了大同江北岸,震懾倭寇。”

錦繡山下首當其衝,而馬林作為馬芳次子,選擇在錦繡山,就是承受了最大壓力,關鍵是先鋒營頂住了壓力,殺的倭寇哭爹喊娘,自己卻隻有兩個輕傷,搞得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都放棄了彼此的成見,專心應對馬林。

三千打對方三萬五千人,一打十,壓的對麵壓根抬不起頭來。

趙括兵敗身死,四十萬趙軍被葬送,被後世嘲笑了兩千多年紙上談兵。

景耀六年,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在綿竹敗北,也是兵敗身死,卻無人嗤笑,人人稱之為忠義。

綿竹之戰,黃權之子黃崇,殉國;張飛之孫張遵,殉國;李恢之侄李球,殉國;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殉國;諸葛亮之孫諸葛瞻之子諸葛尚,殉國。

本來綿竹之戰的蜀漢軍隊,就是七拚八湊出來雜牌兵,在巨大實力差距麵前,就是螳臂當車,而這一麼一支軍隊,依舊野戰之下,差點把鄧艾擊潰,但最終棋差一著。

綿竹之戰中,黃崇戰到了最後一刻,而他的父親黃權,早就投了曹魏,黃崇投降,必然是高官厚祿,但黃崇沒有,他為蜀漢戰死沙場了。

諸葛瞻被鄧艾勸降,許下了天大的富貴,諸葛氏在蜀漢威望極高,諸葛瞻隻要投降,蜀漢就徹底瓦解了,諸葛瞻沒有投降。

蜀二代、三代們相繼為蜀漢赴死,為國捐軀,魏二代、三代讓他們的皇帝曹家,赴死了,都把洛水給搞臭了。

陽城伯馬芳不喜歡長子馬棟,整天風花雪月,馬芳喜歡次子馬林,甚至要把爵位傳給次子。

馬林也值得這份尊重,以他的身份,在京師做個紈絝,逍遙快活一生綽綽有餘,但馬林沒有,他選擇拚命操練自己,到朝鮮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跟倭寇拚命。

京師有很多人都覺得馬林傻,覺得他蠢,都已經是世襲官階級了,還拚什麼命。

諸葛瞻、諸葛尚、黃崇這些蜀二代、三代們不是笑話,馬林也不是愚蠢,如果他們是笑話和愚蠢的話,那中原漫長的曆史,就全都是笑話。

“好。”戚繼光點了點牡丹峰的位置,點頭說道。

李如鬆發現朝鮮軍隊戰力孱弱之後,將牡丹峰和錦繡山兩處鎖鑰之地的防務接管,倭寇不得寸進,大明以逸待勞。

戚繼光麵色嚴肅的說道:“義州、安州、定州、平壤,已經連成一片,這很好,現在急的,不是我們,我帶三萬兵馬前來,安排一營前往牡丹峰增援。”

“我不是信不過吳惟忠、查大受,吳惟忠是我的舊部,在浙江就跟著我打倭寇了,生性謹慎,查大受被寧遠侯倚重,自然不必多說,我是信不過朝軍。”

戚繼光謹記聖訓,對朝鮮軍嚴防死守,信任他們,還不如信老母豬會上樹。

平壤在大同江的西側,倭寇不能從大同江下遊渡江,是害怕被牡丹峰守軍、平壤守軍兩麵夾擊,可這平壤守軍要是不敢夾擊,牡丹峰方向,就會成為突破口。

祖承訓麵露思索,才說道:“戚帥所言有理,李副帥也是此意,奈何人手不夠。”

“朝鮮廢王李昖何在?”戚繼光看完了軍事布防,認為李如鬆的布置沒有問題。

大明並不急於進攻,大明和倭寇都是異國作戰,但大明沒有進攻壓力,而倭國有很大的進攻壓力,他們攻不下平壤,就沒法劫掠,士氣就沒辦法維係,一定會鋌而走險。

“在平壤城中,李副帥並沒有索要,等戚帥到了再定。”祖承訓趕緊回答了這個關鍵問題,李昖出平壤至定州,定州已經歸降大明,不給李昖開城門,李昖又到安州,安州也不給他開城門,李昖兜兜轉轉,隻能又回到了平壤。

大明軍之所以沒有馬上索要李昖,是因為在朝大明軍數量不足,需要朝鮮廢王李昖,穩定朝鮮方麵的士氣。

“立刻傳令平壤,將李昖護送義州來。”戚繼光見過李舜臣,李舜臣對李昖非常不滿,而且現在李昖在平壤也是被關押,而不是坐在王位上,發號施令。

那韓克誠怎麼兵敗被殺,被倭寇簽在長杆上遊街的下場,李舜臣引以為戒。

而此時的平壤城安鶴宮內,李舜臣帶著一群披甲銳卒,龍行虎步,大踏步向中宮走去,所有阻攔李舜臣的宦官都被李舜臣一把推開,氣勢洶洶的一行人,嚇的宮裡的所有人趕緊躲避。

李舜臣帶著一堆人衝進了安鶴宮的中宮,見到了被軟禁的李昖,氣血翻湧。

“李昖!你瘋了嗎!”李舜臣手裡舉著一封信,厲聲說道:“你是朝鮮的王!你就是這麼做大王的嗎?你也配做大王嗎!”

李舜臣將李昖關在了安鶴宮中軟禁,不是為了跟大明討價還價,其實他還有一絲絲的僥幸,怎麼說李昖也是大王,他隻要活著,還在宮中,這朝鮮方麵的義軍都要認這一杆王旗,李舜臣留下李昖,完全是為了更早的把倭寇趕下海。

李舜臣想的其實很簡單,戰後無論究竟是什麼樣的格局,他跑去大明,朝鮮的事兒就跟他無關了,他就一門心思想把倭寇趕下海。

“信為何在你手中?!”李昖大驚失色,李舜臣是他派去大明的使者,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將軍,還把他軟禁在安鶴宮動彈不得,現在,李舜臣更是帶著一群甲士,闖到了他的麵前。

“李舜臣,伱大膽!”李昖換了個思路,強作鎮定站了起來,大聲的斥責道。

李舜臣怒目圓睜,一把抓起了李昖的衣領,用自己的腦門,重重的撞在了李昖的腦門上,厲聲說道:“我大膽?我還有你膽子大,你連祖宗都敢出賣?你讓內官,把你的親筆書信送到倭寇營中!”

“你這信上寫的是什麼,你不知道嗎?你要答應倭寇前往倭國京都參洛!”

“你!特麼的!”

“啊!”李舜臣一腳將李昖踹在地上,往後退了一步,他已經憤怒到無法用言語去描述。

“唰!”一道白光閃過,李舜臣的刀架在了李昖的脖子處。

“你妄為王!”李舜臣剛打算進刀,但他身邊的甲士卻拉住了李舜臣。

甲士焦急的說道:“將軍,不可!你把他殺了,怎麼給大明交代?要把倭寇驅逐,還得仰賴天兵,將軍不可!”

李舜臣當然也清楚,大明暫時沒有索要李昖的意圖,也是希望有這麼一杆王旗,讓朝鮮遍地的義軍能有個主心骨,而不是烏合之眾,倭寇有實打實的15萬人在朝鮮半島。

大明沒有宣判,李舜臣就沒辦法私自處置。

李昖已經被嚇傻了,他沒想到李舜臣真的打算動手,他已經感到了疼,李舜臣真的要殺他!嚇得他直接失了禁,鼻涕一把淚一把,反複呢喃道:“我錯了,我錯了!我真的知道錯了。”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李舜臣吐了口濁氣,將刀收回了刀鞘之中。

“我不能殺他,能不能狠揍他一頓?”李舜臣歪著頭看著嚇癱在地上的李昖問道。

甲士鬆手,開口說道:“當然!”

“揍他!”李舜臣嘴角勾勒出殘忍的笑容,李昖是大明冊封過、廢掉的王,殺不得,但不代表打不得!

李昖看到了砂鍋大的拳頭直奔麵門而來,就知道要遭了,這一拳勢大力沉,包含怨氣。

臨津之戰,李昖但凡是不聽奸佞讒言,不催促韓克誠進兵,局勢也不會如此的危急,大明軍入朝也不至於,連個落腳點都得自己操持。

 本章完


最新小说: 荒島生個火:絕美人婦繃不住了 重生年代,我的1978 英靈祭:全麵戰爭 土匪帝皇 我的朋友進過監獄 逆襲人生:外賣小哥的都市風雲 說我學習是演戲,那就直接考第一 清冷師尊被迫擁有萬人迷體質 魔物娘入侵世界求生法則 前夫更愛養妹,我和離婚律師出雙入對